上海国金中心的大厅,一位穿戴整齐、甚至颇具精英风范的女子,好像在戴着蓝牙耳机讲电话。

她语速很快、思路清晰,谈话内容还都是一些金融知识,比如外币兑换、年底盈利、资金管理等等。
到这里,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只不过是上海最司空见惯的金融行业白领罢了。

但我如果告诉你:
这名女子,已经连续4年,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坐地铁到国金中心打卡,一个人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呢?

她的外表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但事实上,她是一名精神病人。

国金中心的员工,几乎人人都曾见过她、知道她的事情:

“某某公司的主管,被裁员了,然后每天都来,就是过不去这个坎。”
“非常有能力,有素养的一个人,家庭好,父母都是高知,她每天都会准时来,从不说怨气话,都是行业术语。”

“每天上班坐14号线都能准时看到她,想想她曾经也是非常优秀的人。”

“上次我去国金吃饭,晚上6点了路过这栋楼的时候,她还在大堂里慷慨激昂,唉,其实挺可怜的。”

“她讲金融课,从保安到前台都包容她。”
我们能够从中知道,大约4年前,她因为一些原因被公司辞退。
而已经做到了业务主管的她,因为一时接受不了这种打击,精神出现了异常。

每天还穿着自己做高管时期的服装,来到单位所在大楼的大堂,对着空气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曾经的业务内容。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周围总是人来人往,她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四川一位女生,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
被父母强制5年考公后,仍上岸失败,患上了精神分裂。

从去年开始,她就行为有些反常了,还扬言自己是局长。
这2条新闻放在一起,让我觉得毛骨悚然:
原来人生真的会因为某种重大打击,而突然落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原来人的某种执念,真的会让其脑袋里紧绷的弦,毫无预兆地突然断掉。
而更可怕的是,在那位精神失常的上海国金女子其中一个视频的评论区里,点赞很高的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会不会这栋楼,只有她才是最快乐的那一个。”

当代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压力,逼得人们甚至羡慕起了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

02
这个时代的内卷,仿佛没有尽头。
之前就有个很揪心的热搜:北京今年毕业的硕博生人数,首次超越了本科生。

很多人本以为,拼命考上研究生,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但现在的数据似乎都在告诉你:学历倒挂,正在成为现实,硕博已经开始“贬值”了。
你会看到,有太多人像上海国金那位女高管一样,面临着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
比如38岁的前《南方周末》记者陈涛,川大哲学系硕士毕业,可谓是世人眼中的高学历人才。

但如今,他在送外卖,最难的时候,只能用一百块钱撑过一周。

曾经在媒体行业干了6年,做公关一年,互联网公司待了一年半,自己创业2年。
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步路走错了,以至于失业半年多了还找不到工作,投出去的简历98.75%都石沉大海。
他无奈感慨:“年龄过了35岁之后,确实是无人问津啊。”

他看到自己老家青城山在招出家道士,点进去一看,结果人家也不要35岁以上的。
后来的他,只能去送外卖,可就连送外卖,他也拼不过年轻人的手速,常常抢不到单。

看着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书单,我太难受了,仿佛看到了当代孔乙己最真实的模样。
有37岁的设计师,失业了8个月,跑了3个月的外卖,终于通过朋友找到了新工作。
他激动地在雨中大喊:“我找到了工作了!”

有90后男子,之前是做传媒行业的,后来因为熬夜加班太多,身体吃不消,只好辞职。
因为对烘焙面包感兴趣,就想要转行,去做面包师。

结果去应聘了一家知名面包店后,对方直接赤裸裸地给出了面试评价:
“年龄太大、动手能力太差”。

32岁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社会抛弃是什么体验。
有40岁出头的中年女性,因家庭变故退出职场两年,创业失败两年。
今年想重返职场,却发现连简历都投不出去。

最后只能去宜家做兼职,一天要站7、8个小时,时薪23元。

《加缪手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40岁时,死于一颗我们在20岁那年射进自己心里的子弹。”
但很多人想不明白:
从小到大,努力做题、渴望卷出重围,兢兢业业上班、从来不敢松懈的我们,究竟哪一步走错了,竟落得现在这样的境遇?
03
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生活在十七世纪欧洲的人们,坚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黑色的。
直到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人们不可动摇的信念便崩溃了。
是啊,被突然裁员、遭遇失业的风险,就像黑天鹅事件。
你曾以为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会让自己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只有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才能在意外的风险来临时,把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什么是反脆弱?塔勒布是这样定义的,有3种状态:
①脆弱状态:就像玻璃杯,经不起些许的波动,一旦出现某种波动,就会出现毁灭性的后果;
②强韧状态:就像岩石,可以经受各种冲击和意外而毫发无损;
③反脆弱状态:就像九头蛇,砍掉一个头还能长出两个头,反而能从波动和意外事件中受益。
作为个体,在可能会面临35岁中年危机的职场生涯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从脆弱状态,逐步转变为反脆弱状态?
答案就是杠铃策略。

也就是同时采取两种极端行动:
一方面,和大多数人一样,专注在一个自己擅长的既定领域里深耕、学习;
另一方面,拿出较小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迎接“黑天鹅事件”的机会。
具体来说,假如你每天有10个小时的学习、工作时间,那么你可以把其中8个小时,专注于自己的主业上。
而余下的2个小时,你可以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一些小众但有意思的技能。

如果你的收入,来源于两部分:稳定但上限不高的主业工资+具有波动但潜力无限的副业收入,那么你应对极端风险的能力,就比其他人更强了一点。
每个人都会遇到猝不及防的台风和大雨,但我希望你,能从今天开始,做自己的避风港。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