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周到
头图丨视觉中国
“豪华车,卖的不就是那个logo吗?”
上面这句话,可能你在很多地方都听到过。其背后的心理,显然更多是对富人“虚荣”的嘲讽。当然,古有《阿凡提的故事》,后有《了不起的盖茨比》,上述这种心理放在哪个国家都不鲜见。不过放在汽车上,这种逻辑就未免显得有些简单粗暴。
诚然,豪华品牌本身确实拥有“品牌附加值”,但其在产品力和技术上,同样有着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汽车的基础属性:驾驶和乘坐品质,豪华品牌即使放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相对于新势力和自主品牌,依旧是领先的。德系的坚韧干脆,日系的绵柔舒缓,美系的厚重敦实……传统车企纵然“落后于大趋势”,但其底盘质感始终是其产品力竞争力构成的一部分。
说白了,一辆更贵的车,天然就应该更加“好开”且“好坐”。而如果一个品牌想要建立豪华感,就应该在车辆的驾乘部分做更多文章,形成自己的差异化。但坦率来说,在这一领域,过去我国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做的并不多。
诚然,当车价上升到一定水平后,CDC(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即“自动调节及不间断减震控制系统”)、双叉臂悬架、空气弹簧等配置都会被堆上车,但其质感相比较传统豪华品牌,依旧有一定差距。
但这一次,在电池、车身电子系统已经完成了“全栈自研”的比亚迪,在车身控制、动态调节、车身刚度等层面下手了。经过了多年的研发,比亚迪在日前推出了名为“云辇”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为提升车辆行驶的品质感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显然,已经陆续推出了腾势、仰望,并即将上线所谓“F系列潮牌”等高端品牌的比亚迪,要给自己增加点豪华感。毕竟一辆豪华车的溢价和产品力,不是几个激光雷达、大屏幕和冰箱能直接撑起来的。
豪华车的底盘,应该是什么样?
相信经常刷懂车帝、汽车之家等平台上车评视频的用户,会经常听到车评人提到所谓“底盘质感”。那么这简单的四个字,做好了应该是怎样的表现呢?
从汽车工程的角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运动分为六个方向,即前后(加速和制动)、左右(转向)和垂向(也称纵向)。在这几个方向上,车辆行驶中的纵向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驾驶性和舒适性。
翻译成大家听得懂的白话,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在高速过弯时,车辆极限较高,车身侧倾能得到有效控制;
在通过复杂颠簸路面、减速带时,车辆没有或异响较小,车身也没有多余晃动,能迅速回归正常;
在急加速或急减速时,车辆点头或抬头不明显,多余动作少;
在高速行驶时车身贴在路面上而不发飘,在并线回正时没有多余晃动;
对于这些问题,汽车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通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对车身各处增加阻尼材料的布置,减少路面颠簸向车内的传导。而豪华车和部分中高端车型会提供可调阻尼的避震器,构成半主动的悬架控制系统。
其次,是对刚度进行调节。当车辆加速和制动时,对车身弹簧的刚度进行多级调节,抑制车辆的俯仰程度。而当行驶到非铺装路面时,弹簧刚度会适度调低,以便隔绝震动。
最后,是对车内的人体工程学方面进行调整。例如增加座椅的海绵厚度,对乘坐者的腰部、背部和肩部提供额外的支撑。像宝马X7、奔驰GLE等车型还能够选配具备气囊调节的座椅,在车辆高速过弯时进一步提供座椅侧翼的支撑强度。
当然,上述这些功能的实现,不光是由已经布置好的硬件进行调节,还需要车身诸多传感器来实现对道路情况的及时感知,提前对车辆状态进行调节。因此在智能汽车时代,车辆的底盘悬架系统自然也就拥有了更多主动调节的空间。
对此,比亚迪的云辇便采用了相对智能和灵活的做法,采用全栈自研的方式,帮助车身在感知、控制等层面实现系统级深度集成。
首先在系统的架构层面,云辇搭建了“智探架构”,通过超过50个传感器,从驾驶员、车辆、道路、云数据、系统可靠性等五个维度出发,提升感知水平。
在驾驶员的操作行为层面,云辇能获取方向盘转角、制动/加速踏板的信号,在识别驾驶员意图的同时,预测整车运动状态,实现多系统联动控制。
在车身感知层面,云辇通过加速度、高度以及惯性测量等传感器,实现信号采集,并检测车辆在前后、横向和纵向的变化。
对于路面状况,云辇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识别车辆前方5-150米范围内路面特征以及高程曲线变化。比较厉害的是,借助激光雷达这样的高精度传感器,云辇预瞄系统的识别精度能达到±3毫米的水平,从而具备了精准探测计算和快速联动调节的能力。
同时,借助道路上的大量车辆搜集到的路面信息,云辇还可以借助共享的路面数据实现大数据分析能力,不断优化算法。
此外,云辇还能够通过压力、温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控系统工作状态,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系统在高强度、极端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
目前,比亚迪已经公布了三种确定将搭载在不同级别品牌量产车上的云辇产品,覆盖从20万到100万元级别的车型,从下一代的比亚迪汉,即将交付的腾势N7,到“中国大G”仰望U8。显然,花不同的金额买到的“比亚迪”,待遇还是不太一样的。
比亚迪的云辇,分几档?
作为比亚迪从二线自主品牌到碾压大众丰田的销量功臣,“汉”成为了即将搭载云辇的首款“王朝”品牌车型。对于这款车,比亚迪给出的方案是“云辇-C”,即该系统的入门款,主要提供的是阻尼控制的调节。
据介绍,云辇-C每秒可接收上千次信号输入,并结合智算中心提供快至微秒级的阻尼调节。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系统会采用高频小阻尼的舒适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软”,进而缓冲路面激励输入,快速抑制车身的垂直方向运动。据称,云辇-C可在60公里/小时的连续震动路面工况下,帮助整车达成96%的隔振率,相比较既有车型有大幅度提升。
而在快速过弯,以及加速、制动时,云辇-C会采用低频大阻尼的操控性控制策略,使底盘变得更硬,抑制车身的侧倾和俯仰。在时速100公里的并线工况下,该系统可以帮助整车侧倾角速度降低39.7%,提升操控性。
在即将量产的腾势N7上,比亚迪提供的则是进阶版的“云辇-A”。相比较入门,该系统提供了空气悬架,并配备了刚度转换阀、减震器电磁阀等可以调节车身高度、刚度、阻尼的零部件,以提升车辆的通过性、舒适性、平稳性和支撑性。
对于云辇-A来说,该系统突出的特点是提供多种功能模式和个性化设置。包括悬架随速调节、迎宾模式、便捷取物、高度安全锁等功能,也都随着空气悬架的到来而一并提供。
除了悬架高度之外,云辇-A还可以根据车型需求,提供不同的刚度方案。当车辆加速、制动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多级刚度调节,将车身侧倾角速度减少23%,大幅度降低驾乘不适感。这对于提升电动车在城市行驶中的舒适性有着极大的价值,毕竟已经有太多人抱怨坐电动车容易晕车了。同时,云辇-A还可以通过电控减震器实现对阻尼进行无级自适应调节,以提升车辆操控性。
最后,云辇-A还提供了高度集成的智能侧翼座椅,在车辆高速过弯时根据车身姿态变化和转向信号,快速控制侧翼气囊的充气和放气,实现驾驶员腰部的自适应调节。显然这对于定位在“猎跑SUV”的腾势N7,又是一个加分项。
最后,是云辇系统的“天花板”——云辇-P。该系统作为比亚迪自研的“全球首款”新能源越野车专属的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可实现上文提到的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智能感知路面形态的功能。因此在面对越野车常见的搓板路、石子路、坑洼路、山地泥路等非铺装路面,云辇-P可以帮助车辆实现3级的阻尼可调,以及高度、刚度和阻尼的三项自主调节。
同时,为了提升车辆的通过性,云辇-P提供了在极端工况下更加可靠的液压悬架。而这一配置在此前仅有丰田越野车和雷克萨斯LX570上有搭载。而云辇-P的悬架调节行程最高可达20厘米,最大可以举升5吨的重量。在此基础上,云辇-P还可以帮助仰望U8实现相比较其他越野车独有的,四轮高度独立调节。也就是说当你把车停在野外不平的路面乃至坡道时,车辆还可以实现“露营调平”功能,避免睡熟了一翻身掉到车外去。
显然,相比较大多数采用被动悬架的硬派越野车,云辇-P给仰望U8提供了更强的通过性和舒适性,进一步为这个新品牌提升了产品力和豪华感。
写在最后:
根据比亚迪在云辇发布会上透露出的消息,他们还为仰望U9这样的性能跑车,提供了名为“云辇-X”的产品方案。在这一方案中,车辆悬架的支撑力度,甚至可以让车“原地起跳”。
坦率来说,这个功能除了炫技之外到底有什么用,还需要进行挖掘和探索。但对于比亚迪这家“工程师精神”极度爆棚的中国自主品牌而言,能够在悬架和底盘这种汽车产业的核心领域迈出自研的关键一步,已经是值得鼓励的一次探索。
当然,云辇系列的这些产品在搭载上车后,到底能给产品提供怎样的体验提升,还需要通过实际的体验和用户反馈来证明。但正如前文所说,所有的豪华品牌,均有其在底盘控制、车身动态调校方面的绝招。而对于要推出多个豪华品牌的比亚迪来说,云辇即将扮演的角色,显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