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是全体打工人,都要上班的日子。

一则关于“蔚来员工加班近500小时进急诊3次”消息冲上热搜。

当事人入职蔚来将近三年,做的是产品运营,其表示:现在体检报告多达21处异常。



500小时,若是按8小时双休工作制,就是62.5个打工日,相当于约3个月的工作时长。

当事人与蔚来HR沟通的录音流出,HR称,蔚来不鼓励加班,尤其不鼓励为了加班而加班,我们可能为了用户需要做一些额外的付出。

二者经过协商,蔚来HR提出:如果当事人离职,同意给予总计12万元的赔偿,但之后当事人不能再发声。

这是打算用钱打发,且封口,买断打工人的口舌。

有不少网友吐槽:

“那么努力的蔚来,居然一年亏掉140亿”

“人手不够就招人,没必要往死里加班”

“就我认识的几个蔚来的,一年内都离职了”

“为啥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为要10个人的工作都被1个人做了。关键是这个人连加班费都没有。”

蔚来冷漠的回应,刺痛了打工人的神经,也引发了众人的讨论,企业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不加班?

而另一边,几天前上海车展,李斌和雷军,谈笑风生。

蔚来在今年的上海车展可没少出风头,李斌火热地推销超快充、换电站以及全新ES6、2023款ET7,小米雷军还到蔚来展位观看。

就连何小鹏,也现身蔚来站台。





蔚来:无罢工,我们与雇员关系“好着呢”


今年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蔚来发生了两起员工乱像。

一个是前阵子蔚来辞退险被性侵的女实习, 另一个则是“魔鬼式”加班。

2020年,蔚来经历过一次大规模裁员降薪,当时疫情,加之电车市场还未爆发,蔚来为了控制成本,选择“断臂”。

没有人知道那一年,蔚来裁掉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被降薪,也没有具体数字可以佐证蔚来当年的雇员支出减少了多少(蔚来年报没有公布数据)。

仅有的官方数据,疫情的第一年,蔚来研发降薪三成,销售行政降薪两成。

具体是,研发雇员薪酬减少32%,销售、一般及行政雇员薪酬减少24%。



这般降薪裁员,换来的是蔚来从经营亏损110.79亿元(2019年)到经营亏损46.08亿元(2020年)。

没错,一直都是亏的,只不过亏损缩窄,但没想到的是两年后,蔚来的亏损进一步超预期。

2021和2022年,蔚来经营亏损分别为44.96亿元及156.47亿元。

就像网友说的,蔚来员工都这么努力了,居然一年亏掉上百亿。

到2021年,蔚来的薪酬支出有所增长。

截至2021年末,蔚来全职雇员15204名(2022年数据未公布)。

其中在内地的研发(产品及软件开发)雇员为4,516名,销售、一般和行政(用户体验、制造、行政管理)雇员为10251名。



全球来看,蔚来研发员工共4809名,销售、一般和行政雇员合共10395名。

我们查看蔚来对应的薪酬,2021年研发雇员薪酬26.58亿元,销售、一般及行政雇员薪酬为28.94亿元。

也就是说,蔚来研发员工2021年的人均年薪约55万元,月薪4.6万,而销售、一般及行政雇员人均年薪约28万,月薪2.3万。(平均数,仅作参考)

蔚来打工人的这个薪资水准,不低。





那蔚来高管的薪资水平呢?

没有具体数额(蔚来从不披露高管个人的报酬),计算出蔚来高管人均年薪大概是在210万元(ps:计算时分母把独立董事算进去了,具体到核心管理层年薪一定是在这个数字之上的)。

想实现财务自由,还得是做到“人上人”的位置才行。



看下来,蔚来给员工开出的条件待遇不算很差。

蔚来喜欢显摆《劳动合同法》,年度财务报表喜欢把它放在显眼的位置,那句“雇主不得强迫雇员加班”“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在如今看来显得很可笑。



以上截图,均自蔚来年报



被理想超速的蔚来


有那么努力(加班)的员工,蔚来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光鲜的企业形象。

2023上海车展,没有恒驰,但也依旧是热点频出,不给国人雪糕的宝马mini、靓丽的车模、百余款新车首发、夸张的概念车等等。

新能源汽车,从未有如此受到市场瞩目。

蔚来亮出所有底牌,带着全系车型去参展,数了下有13台车。



作为颜狗,蔚来全新ES6的颜值还是可圈可点的。



23款ET7没什么可说的,升级了座椅、充电、材质、内饰、颜色等,基本性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员工频频爆料公司用人文化出现的漏洞,相反,车主对蔚来企业文化似乎是颇有口碑。

猫崽在朋友圈不止一次看过,蔚来车主被一次次保养、接送等退还的“2块钱过路费”所打动。

但话说回来,均价卖到40万+以上的车,如果连服务都做不好,那就真的没有生意可做了。

蔚来的销量,正在被理想汽车赶超。



“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里面,蔚来是最先到达“30万辆车”的分水岭,今年2月,蔚来累计交付31,0219辆车。

理想汽车在今年3月累计交付车辆突破30万,小鹏汽车,还远着。

但从今年1-3月的单月交付量来看,理想汽车完胜蔚来和小鹏。

前阵子,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说,下一个10年,300万-500万辆的销量规模是车企的晋级门槛,300万辆是车企的入场券。

之前李斌说,200万辆销量是生死线。

他们都知道,要攻城略地、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车企淘汰赛已然打响。

你怎么看蔚小理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