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古往今来,白酒在社交场合中长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你爱喝的白酒,有没有“科技与狠活”?
2023年3月,《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国家及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公布的关于白酒的质量抽检情况。
结果显示,各地监管部门抽检共发现不合格白酒316批次,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酒精度,其次为甜蜜素,再为总酸。
品牌方面,标称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酿酒厂、余姚市名邦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酒上榜次数较多。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白酒香型:中国白酒派系的分水岭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的好酒,尽管身处“深巷”,人们也会闻香而至。然而,学过化学的朋友都知道,纯净的酒精是没有“香味”的。白酒的“香”,源于何物?
实际上,白酒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味道,是因为白酒里面除了98%的酒精和水,还有2%的醛、酸、酯、醇等物质。正是这些香味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才决定了一瓶白酒能否成为“茅台”。
中国白酒文化博大精深,单单是主流的白酒香型,就有12种。
其中浓香、清香、酱香、米香为4大基础香型,其他的8大香型是借鉴其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最终独立成型衍生出来的,包括兼香、药香、凤香、豉香、特香、馥郁香、老白干香、芝麻香。
其中酱香型白酒因有一种类似豆类发酵时的酱香味而故名,其典型代表是产于贵州省茅台镇的茅台酒,可以说知名度已盖过酱酒本身。而素有“白酒第二,浓香第一”之称的五粮液,排名白酒第二,似乎也是一件没有争议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些地域性的小众香型,例如豉香型代表石湾玉冰烧,其独家秘诀之一在于酿酒中最特殊的工序,把蒸出的米酒倒入大瓮中,浸入肥猪肉。不少人听说是猪肉酿出的酒被劝退,但玉冰烧在广东地区却风靡不已。
317批次白酒不合格
《消费者报道》记者统计了近几年监管部门对白酒的抽检情况,结果显示,共抽检发现不合格白酒316批次,2021年发现不合格白酒批次数最多,占比40%。
从原因看,白酒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酒精度、甜蜜素、总酸、总酯等,其中酒精度和甜蜜素是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两者占比79%。
1.酒精度不达标
酒精度是白酒的重要理化指标,能较大程度地影响口感和酒类的品质,其含量应符合标签明示要求。不管是桑葚酒、葡萄酒等果酒,还是白酒,它们的酒精度检测的国标方法都是一样的,且酒精度允许有±1%的误差。
为什么偏偏白酒,屡次因酒精度不合格上榜?
这是因为,白酒是采用勾兑工艺(勾调工艺)控制酒精含量。如勾兑方法不合理,则会导致酒精度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白酒质量不合格。另外,储存方法不当也会导致酒精挥发,使白酒的酒精度达不到标准要求。而在实际情况中,还有可能是企业为降低成本,用低度酒冒充高度酒。
抽检结果显示,标称由辉县市宠翔酒厂生产的小杂粮浓香型白酒(250mL/瓶,2018/2/26)酒精度的标示值为42%vol,允许误差范围为41~43%vol,然而酒精度实际检出值为21.9%vol,与标示值相差了将近一半,是近些年白酒抽检中酒精度偏差最大的一个案例。
2.甜蜜素,白酒抽检的“主角”之一
甜蜜素,学名环乙基氨基磺酸钠,在食品中作为甜味剂使用。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无后苦味,风味自然,被广泛地用于清凉饮料、果汁、冰淇淋、糕点食品果脯蜜饯食品当中。
然而,甜蜜素未被批准用于传统固态酿造的白酒,也就是不能主动添加。几乎所有固态法白酒国家标准中均明确规定“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如果有添加的行为就是违规,和添加量没有关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但是,甜蜜素缠斗白酒缘何难休止?
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在发酵过程中,白酒会产生苦味,正规酒厂会通过数年陈放,让酒中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而改善口感,而小酒厂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铤而走险,选择用甜蜜素来遮盖苦味,赚取巨额利润。
抽检结果显示,标称由垫江县天鸽酒水配送中心生产的散装白酒(散装52%vol,2018/12/1)违规使用甜蜜素的情况最严重,检出值为0.51g/kg。
除了甜蜜素,《消费者报道》记者还发现,也有部分企业违规添加了其他甜味剂,如三氯蔗糖、糖精钠。
“军工高粱王”“宁波大曲”等白酒多次上榜
抽检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酿酒厂、余姚市名邦酒业有限公司两间酒厂上榜次数最多。
其中标称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酿酒厂生产的军工高粱王(白酒)等4批次白酒,标称由余姚市名邦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酒(宁波大曲)等4批次白酒,其不合格的原因均是酒精度低于标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