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欧美的银行业流动性问题,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翘首以盼。然而,在上周欧央行按计划加息50个基点后,本周成为焦点的美联储也没有回应市场期待。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ID:gjjrb777),作者:李曦子,编辑:王哲希,原文标题:《美联储“致命一击”!银行股全线崩溃!机构:未来俩月经济要悬!鲍威尔这样解释→》,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加息进入尾声
在本次美联储的声明中,过去8次一直提到的“持续升息是适当的”措辞被删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这被市场解读为有可能在下次会议上再加息25个基点,但也暗示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了。
与利率决定同时发布的预测显示,利率峰值为5.1%,与去年12月的上一次预测持平,这表明大多数官员预计未来只会再加息一次。
声明还去掉了通胀“已经得到缓解”的措辞,美联储认为通胀仍然高企,消费和生产增长适度,因此进一步收紧政策可能是合适的。
美国劳工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CPI同比增长6%,符合市场预期,前值为6.4%。6%的同比涨幅,不仅是自2021年9月以来的最低纪录,也是自2022年6月创下40年来峰值9.1%后的连续第八个月下降。
但鲍威尔也在记者会上强调,自去年年中以来通胀情况有所缓和,但近期数据表明通胀压力继续居高不下,劳动力市场仍然过于紧张,美联储距离将通胀率压低至2%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两周前,由于通胀和就业数据仍旧强劲,市场认为3月美联储会加息50个基点。但在硅谷银行和Signature Bank接连倒闭后,人们对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突然崩溃,加息前景变得更加复杂。
鲍威尔表示,鉴于银行业的动荡,在3月会议开始的前几天,我们曾考虑过暂停加息,但加息行动得到FOMC成员强有力的一致支持。
鲍威尔指出,之后的利率变化将逐次会议作出决定。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将基于信贷紧缩的实际和预期影响,利率政策专注于宏观结果。美联储认为今年不会降息,“今年降息不是我们的基本预期”。
BBH全球外汇策略主管Win Thin表示,鉴于银行业持续面临压力,美联储已尽可能地鹰派。其声明类似于欧洲央行的声明。也就是说,一旦克服了银行业的压力,紧缩周期可能仍会保持不变。
最新的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5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38.8%,加息25个基点至5.00%~5.25%区间的概率为61.2%;到6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22.1%,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1.5%,累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26.4%。
二、强调银行安全
《华尔街日报》指出,美联储面临的部分困境在于,虽然加息的理由已经很明确,即通胀率仍然过高,且就业市场很强劲,但银行系统的问题却很难被量化。前一刻看起来似乎最新的救助措施已经阻止了恐慌,但下一刻,又有一家银行看起来需要被救援。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可能会突然引发美联储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在硅谷银行倒闭后,更多中小银行正在挣扎中面临类似风险。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持续下跌。标普全球评级公司连续下调该行的信用评级。标普全球表示,最近从11家大银行注入的300亿美元存款可能无法解决其流动性问题。
美联储声明表示,美国银行体系是稳健和有弹性的。但也指出,最近银行业面临的压力可能导致家庭和企业的信贷环境收紧,并给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带来压力。
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表示,针对当前的区域性银行危机,美联储、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早先已经采取了果断行动,存款人的储蓄是安全的。
他强调,美联储等机构出手是正确的决定。将继续密切监测形势,准备利用所有工具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鲍威尔说,硅谷银行破产是一个例外,美国银行体系不存在广泛的弱点。
他表示,过去一周,美国的银行系统的存款流动已经稳定,银行系统健康且具有韧性。加息已经得到充分消化,许多银行能够应对。
他强调,存款人理所当然地应该认为存款是安全的。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当认识到,在高利率水平下,企业的优胜劣汰必将发生,如不最终市场出清,最后买单的会是股东和下一个投资人。而央行做的仅仅是防范流动性危机,倒逼央行完全托底,甚至转向宽松并不合适。
三、经济下行风险
美联储下调美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至0.4%,12月料增0.5%。下调美国2024年GDP增长预期至1.2%,同年12月料增1.6%。上调美国2025年GDP增长预期1.9%,同年12月料增1.8%。维持更长周期的美国GDP增幅预期在1.8%。
鲍威尔表示,政策制定者普遍预计经济增长将继续迟滞,几乎所有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都认为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不过,他也表示,经济衰退往往是非线性的,因此很难通过模型预测。“很难看出当前的银行危机对‘软着陆’情景有什么影响。我仍然认为有一条通往‘软着陆’的道路”。
美国前银行家、前雷曼兄弟金融公司副总裁劳伦斯·麦克唐纳近日表示,美国经济衰退来临的风险在所难免,未来两个月预计经济活动和GDP将“急剧下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ID:gjjrb777),作者:李曦子,编辑:王哲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