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办理不顺利动手行凶,显然是违法犯罪之举。没想到评论区底下,竟有不少人为犯罪嫌疑人叫好。
有人说:干得漂亮!
有人说:这是银行小姑娘活该遭的“报应”。
甚至有人将行凶者视为“英雄”。
若不知内情的人看到评论,可能误以为是警察冒着生命危险,逮住了犯罪嫌疑人,引起一片叫好。谁能想到,这是一个遇事不顺的中年人,凭着一腔无名愤怒,伸手砸向一个毫无还击之力的小姑娘?
这些声音,实在叫人不寒而栗。
如果犯罪嫌疑人因业务办理未果狠下毒手,是个人冲动所致,那么,围观者的掌声与欢呼,其中体现出的群体戾气,更值得反思。
在这些围观者的心里,犯罪嫌疑人行凶有理,暴力无罪。
“她被锤了,肯定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过分的事。”
“如果她态度好一点,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银行职工态度傲慢,该收拾一下。”
“这位大哥肯定是被逼无奈,迫不得已。”
……
这种逻辑,其实正是“受害者有罪论”,不顾事实,认为银行女职工自身存在问题,才会遭报复。在这个模糊的框架下,受害者究竟是否有错,犯下的错是否“活该”遭到此“报应”,都可以不追究。
理性来看,办理银行卡查询业务未果,真的值得结下如此深仇大恨吗?恐怕正常人都难以理解。但为何仍有如此多人为暴力欢呼?
指责受害者,将行凶者奉为英雄,实际上投射了旁观者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其中有的曾被银行工作人员不耐烦对待,有的曾在银行长时间排队,有的还被忽悠购买理财产品等等。
尽管围观者由此产生的情绪,与事件本身并不全然挂钩,不意味着“打得好”的叫喊可以被原谅。恰恰相反,暴力行径无视法律的边界,无视文明的规范。口头支持暴力行径,是网络暴力,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它同时意味着发言者认同这样一个危险的观点:只要让我不顺心,我就可以使用暴力,且不必承受道德的压力和谴责。
他们却忘记了:如果给施暴以理由和正义,谁知道自己不会被“正义施暴”?如果戾气成为风气,谁能保证自己是安全的?旗帜鲜明制止暴力、反对暴力,保护受害者,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相关评论:榔头砸向银行大堂经理头部的背后,是基层的不易
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某地一家银行发生了很恶劣的榔头砸头事件,当事人是一位老人和一位银行大堂经理,事件起因不详,这里不会以谣传谣,但无论如何,老人拿榔头砸了大堂经理脑袋的事实铁证如山,必然属于刑事案件,但也揭露了银行与客户间的矛盾问题,同时也暴露了银行基层人员的不易。
作为服务人员,银行员工很多时候被人当做怨气发泄集中地,似乎对银行的诸多不满,都是由于这些基层服务人员的问题造成的。事实是这个样子吗?大家都知道银行经营的是信用,一切业务都与“钱”挂钩,钱这东西很敏感,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银行机构都会有严厉的合规内控机制保障银行经营安全,别说是客户了,就连银行员工自己也会觉得很多事情办的蹑手蹑脚。归根结底,银行员工不是决策者,只是政策制度的执行者,而且还会在执行的过程中被严厉监管,处处都需要授权和请示。如此,客户的不满何不去找能够管事的网点主任或者相关领导?非得将怨气发泄到这些本就只能依规执行的基层员工身上呢?
它们不容易,我也一直在写的文章里诉说这些基层人员的不容易。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想更好地服务客户,而是规矩太多,违反就得惩罚的现实下,他们也很难将服务最优化。很多银行的基层服务人员工资并不高,但是罚款的类目需要你背上几天都难以全部记住,举头三尺有监控,没有任何不合规定的事情能够逃过这些眼睛。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客户很多很忙的时候,工作人员给你的原因和解释就是原因,你可能觉得这些工作人员但凡有点人情味都能把你的事给办了,但稍有“人情”面临的就是罚款,试问,你愿意几百几千花着自己的钱去违规帮助不认识的人吗?这已经脱离了服务的范畴了,这是典型的道德绑架。
客户与银行间的矛盾早已显而易见,柜台开的少,被抱怨的是基层柜员,嫌弃他们即便吃饭上厕所也不多开个柜台。殊不知这只是上级为了精简开支采取的策略,你以为柜员看着玻璃外乌压压的人群他不急?大堂疏导人员去自助设备办理,本意是为了增强工作效率,更好地节省客户等待时间,然而还是会被人抱怨,嫌弃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指导自己使用自助机器。殊不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整个机构就招了这一个厅堂人员,为了省钱甚至保安和保洁人员都兼任了大堂经理,你认为这是基层人员的问题吗?
所以很多事情真的显而易见,麻烦今后我们每个人在银行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后,要么选择投诉机构领导,要么选择找领导解决问题,不要再将怨气发泄在普通银行基层服务人员身上了,他们也很难,里外里受气,不然你认为如今银行的离职潮是为什么?难道客户越来越难伺候的同时,内部领导也不停的欺压他们的滋味好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