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与非网eefocus(ID:ee-focus),作者:张慧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成都超算中心)
“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已满一年,这一年来,不论是我国的算力建设、数据中心资源格局优化,还是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影响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深化。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顶层规划再次加速:
其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其二,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
“东数西算”无疑是关乎数字经济的一盘“大棋”,它或许只是高速发展的数据时代的一个基本面,或许只是我国数字经济宏大叙事的一个序幕……但不管怎样,“东数西算”将对我国算力建设、数据要素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一年成绩单
“东数西算”启动一年以来,多个维度都展现出了亮眼成绩单。
从算力设施来看,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起步区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达60余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110万标准机架,其中90%是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超600万标准机架。
其中,西部地区新开工建设的数据中心项目数量稳步增长。2022年,西部国家算力枢纽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60万标准机架,规模同比翻一番,占全国新建数据中心规模的45%,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逐步优化。
“东数西算”工程也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据测算,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国际机构预测,全球范围这一比例未来有可能达到6%至8%。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将一部分数据中心引导至西部建设,有利于提升数据中心绿色能源使用率,提高算力绿色化水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绿电使用率在20%左右,如果这一比例提高到80%,在2025年当年就可以减少1.6个北京市的碳排放总量。
据测算,“东数西算”工程将每年撬动新增投资近4000亿元。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助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问题和挑战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的一份提案引起了业界关注,在这份提案中,他细述了“东数西算”工程四类有待论证的现象:
一是出现了用中国算力网建设取代研发国产尖端超算系统的倾向。
由于近年来中国在超算领域持续遭遇外部打压,国产尖端超算研发困难重重。有部分专家提议“放弃研发世界领先尖端超算,转而研发支持分布式计算模式中国算力网”,对此他表示“有待商榷”。
二是出现了未经充分论证和原型装置验证,就上马算力网工程的现象。
在算力网架构、调度、测量、交易、安全等关键技术路径尚不清晰、应用场景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和部委就规划和部署了经费量巨大的算力网工程,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三是各地建设智算中心热情高涨,出现了不顾实际需求,重复建设的现象。
目前已有超过30多个城市建设了智算中心,还有更多城市正在规划新智算中心,甚至出现了一个城市同时建设多个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的现象。这其中出现了需求不足、追求规模效应、运营过程不透明和缺乏监管等问题,出现了智算中心空转甚至停机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生命周期内潜在效益,“造成了资源和资金浪费”。
四是在智算中心建设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全国产化的现象。
张云泉说,有些智算中心的建设,不顾实际应用需求,放弃采用技术先进、生态成熟和价格合理的主流体系架构,转而采用价格昂贵、技术生态尚不成熟的全国产解决方案。如此,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结果,如产业园或需投入更多时间和人力对国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这不仅会延缓智算中心建设对数字经济的快速拉动效果,甚至还会造成项目烂尾,错失发展良机的问题。
这份提案引起了行业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算力资源快速发展的阶段,加之动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确实需要从宏观上进行有效的资源统筹。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表示,建议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逐步开展资源统筹协作与分级纳管,同时加快推动网络自智能力建设。考虑到数据中心建设和算力提升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还要在发展中兼顾高效和节能减排。
张云泉在提案中给出了四个建议:
在“十五五”规划中同时资助Z级(1000EFlops)超算和中国算力网的研究。
在现有大科学装置基础上,围绕“东数西算”重大任务目标增加建设一类算力网工程技术装置。
成立国家算网管理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建设国家级算力调度和交易平台。
在智算中心建设过程中,依据国产化核心器件成熟度和应用效果,设置合理的国产化核心器件采购比例,逐步实现在智能计算领域国产化替代。
只有通过更为完善的一体化布局,才能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算力规模稳步增长,算力使用效率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算力交易平台大有可为
“东数西算”实施一年之际,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在宁夏银川发布,正式上线运营。作为国内首个算力交易平台,该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已将曙光、华为、中兴、阿里云、天翼云等国内大算力领先的企业,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国内主要的大数据机构,以及商汤、百度等大模型头部企业共计27家纳入平台。
以往,用户购买算力服务时,需要在多个算力企业进行寻找咨询,企业往往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资源调配,导致效率无法最大化、算力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而东数西算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启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随着“东数西算”战略加速落地,宁夏瞄准目前最稀缺、刚需迫切的ChatGPT运算能力,已在宁夏中卫开工建设GPU大算力基地,建成后,将会接入东数西算一体化交易平台,以支撑国内人工智能运算平台所需的大算力服务。
在ChatGPT迅速风靡的当下,在AIGC时代的大背景下,“东数西算”更显意义重大。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对于大模型的研发投入、应用探索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值得一提的是,OpenAI日前宣布将开放ChatGPT和Whisper的模型API,这意味着ChatGPT可以接入各类软件,便于企业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在全社会大量应用ChatGPT的同时,也将产生巨大的算力需求。
由于AI模型的生成和训练主要依靠算力与数据,以宁夏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空间以及良好的可再生发电资源,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我国AI算力的部署成本。因此,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将成为AI时代最宝贵的“降本”资源。而AI时代,“东数西算”工程的意义,也将从降低“数据存储成本”变成“降低社会整体运行成本”,这也契合了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方向。
除了一体化的算力服务平台,各地也在探索算力应用的新模式,也是“东数西算”实施过程中的有益探索。例如成都的天府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就瞄准中小企业和创新团队的算力使用需求,首创“算力券”机制。成都市每年拟发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算力券”,用于支持算力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客、科研机构、高校等使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算力资源。
顶层规划加速,“东数西算”只是开始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这是一份明确清晰的行动指南。对于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布局了明确的“2522”整体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后,“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及组建国家数据局。
根据方案,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早在2020年,国务院就明确将数据与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相提并论。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数据要素资源如何充分激发利用成为整个产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这一系列重磅消息,无疑进一步释放出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新引擎的地位。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算力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驱动力,而“东数西算”工程已经开启了我国算力资源全国范围内跨区域统筹布局的新篇章。
写在最后
国家层面已经将数据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多措并举推动之下,短期内数据要素流通和使用步伐有望加速,而长期则有利于数据、算法、算力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一年来,尽管成效显著,但也不排除在技术能力、市场供需匹配,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确实面临一定瓶颈。“东数西算”路线已然明确,其核心价值的突破仍赖于顶层设计规划下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与非网eefocus(ID:ee-focus),作者:张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