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年少女劉知趣(ID:liuzhiqu7788),作者:劉知趣,头图来自:《小敏家》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宋朝诗人蒋捷写的《虞美人·听雨》,大概的意思是,少年的时候最快活,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老年的时候最无奈,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中年则是最无趣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感觉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其实把这句话的主语改成女人,也丝毫不违和。


说到底,那就是中年人无论男女,日子都不太好过。


于是,前有教授储殷劝中年人要甘于行使做个“废物”的权利,不要因为自己岁数大了是个废物而心怀惭愧;后有上海土著33岁陈女士决定和丈夫一起“提前退休”,以300万存款共度不用闹钟叫醒的余生。


可转念一想,普通中年人哪有资格当“废物”。


储殷教授和陈女士所表现出的松弛感的背后,不单单是靠那几百万的存款,而是他们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国际大都市里拥有的“房子”和“户口”,是这两根“定海神针”的组合,给予了他们可以“躺平”的底气。‍


对于普通人来说,别说三百万了,我们很多人可能连三万块钱的存款都拿不出,我们的父母没有退休金,我们还有房贷要还、有孩子要养,我们说不定下个月就没有工作了……


大多数人无法躺平,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躺平的资本,能躺平的人,可能压根也没有被生活碾压过。


“我决定不了火车往哪里开,因为我就躺在铁轨上。”


这个看似可以选择的命题,其实普通人没得选。


但中年人痛苦的根源,并不在是于一直卷或者是一直躺平,而是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自我纠结徘徊。


“躺的时候想卷,卷的时候想躺,永远年轻,永远左右为难。”


脱口秀演员鸟鸟在节目中分享自己在拍时尚照的时候,造型师时不时地就提醒她要吸吸肚子。她一边吸着气一边说,已经在吸了。


“别人以为我在躺平,实际上我已经在卷了。”


又说到自己小时候被迫学二胡:妈妈前脚上班,她后脚就偷看电视。但又无法看得心安理得,就只好一边看电视、一边拉二胡。


工作之后也是这种模式,在飞机上,一边带着U型枕,一边带着笔记本。低头工作的时候,就在想“颈椎要完了”,躺下睡觉的时候又在想“我的工作要完了”。


这或许也是芸芸众生的真实写照:想卷卷不动,躺又躺不平。躺的时候想卷,卷的时候想躺。既没有能躺赢的资格,又没有能卷赢的信心。不甘心沉沦,又无力崛起。这种状态其实就是精神内耗,而我们大多数人似乎都被困其中。


既然卷不赢也躺不平,那不如就好好思考一下,资质平平的人,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发过一条视频,他说:“我们总认为躺平才是反内卷的答案,其实真正的答案是创造性地活着,尊重你的感觉,做你自己”。


的确,我们似乎一直把躺和卷都定义为人生的单一赛道,好像只有这两个选择,非黑即白,选了卷就再也不能躺,选了躺就再也卷不起。


但事实上,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应该是灵活的:该卷的方面卷,该躺的方面躺,俗称有针对性地躺平/卷;该卷的时候卷,该躺的时候躺,俗称间歇性地躺平/卷。


我们永远无法在这二者之间选择其一,然后一劳永逸。


如果认识到半躺半卷的“45度人生”才是我们普通人的宿命,与其困在这两个选择中,倒不如去平衡内心的冲突,让它们结为同盟,彼此贡献。


其实,一直躺平也很累,努力后偶尔的躺平幸福感会更高,不信你躺在床上一整天试试,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舒服。


当然,这也像是一种自我安慰,是中年人的阿Q精神,是与现实的不完美和解,但也是为了更长久地挺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年少女劉知趣(ID:liuzhiqu7788),作者:劉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