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
“生育登记”不再需要结婚证明,
将生育与婚姻进一步解绑,
舆论一时哗然。
事实上,近几年里,
各地的生育政策都有松动。
选择单身生育的女性,
也逐渐开始被人们看到。
▲
选择了单身生育的三位女性,和她们的孩子
一条找到了几位在不同情况下,
一个人完成怀孕生育过程的女性。
有人是经过深思熟虑,高龄产下试管婴儿;
有人是独立孕育、抚养了龙凤胎,
辛苦和快乐都是双份;
有人是在分手后发现怀孕,
坚持为自己生下了孩子。
和她们聊了聊她们的选择、观念,
以及生活状态。
我们也对谈了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於嘉、
以及关注于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律师董晓莹,
和她们聊了聊,
政策变动的实际意义。
以及整个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
编辑:周天澄
责编:陈子文
▲
Jenna在四十岁时,选择了单身生育
图源Jenna小红书账号“Gabriel&Mama”
Jenna,43岁,自媒体博主
40岁那年,我一个人去医院,生下了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孩 子。整个孕期我都顺利度过,唯一的遗憾是生产时,由于年纪稍大,宫颈口欠灵活,开指的速度慢,耗了一整天,尤其是关掉无痛后,我彻底崩溃了,没能坚持下来。最后顺转剖。
婴儿抱过来时,雪白的,有一点皱的一小团,小小的手好像在羊水里泡了很久的感觉,我看了一眼,很感动。护士把婴儿抱走后,我躺着想: 真好,他平安了,我也平安了。
▲
Jenna与儿子Gabriel
在社会偏⻅里,一个女人独自生孩子好像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但我当时一点都不觉得,我觉得很自在,很满意。
20多岁一直到怀孕前,工作一度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生活。我从事的是与外事相关的工作,国内外都⻅的比较多,我喜爱和感谢我的工作,也为自己攒了一些经济能力与⻅识。
▲
当妈妈前的Jenna
接近35岁的时候,我突然很想要一个小孩。这是我在32岁时都不曾有过的渴望和迫切的情绪,仿佛是随着年龄生出了一种母性——单纯地想和一个小生命链接。接近40岁时,这个念头愈发强烈。
我当时仍在一段交往关系之中,对方是在各种世俗标准中都非常优秀的人,我也非常喜欢他的独立、有趣。但当我以“要一个孩子”和人生伴侣的标准再去审视这段关系时,我觉得有深层次的不合适。成熟的年龄让我更加相信:人不能够回避内心的疑问、关系中的问题,人不能骗自己。
▲
Jenna每天都需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不可否认,亲密关系需要运气,在我看来,世界上极少人遇到了真正合适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凑合,还有很多人在亲密关 系中不快乐。我宁愿不要这样的关系。
选择了分开以后,我就踏上了自己试管生育的旅途。
我还是挺感恩的,我是80年生人,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年代学习、就业,经济独立很早。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过上了虽不算奢侈、却也还舒适,在经济上算是有了一些底气的生活。
▲
新生的Gabriel
在选择精子的时候,我做了非常认真的考量。精子提供者的健康、理科逻辑能力、人格、运动水平、外表,对我来说都是并列重要的程度。
我选中的精子提供者,基因病携带测试全部为阴性,有良好的健康状态;
是理科博士,且有美式足球特⻓,说明同时有好的理科逻辑能力和运动能力;
另一件打动我的事是,他既喜欢足球,也喜欢刺绣,我觉得这是一个性别气质很平衡的人,我很欣赏这一点。
试管备孕我按照科学的指导,调理了一段时间身体,吃补剂、锻炼身体。同时,我搜罗了大量外网的专业资料、文献来学习阅读。我想,后来我的孕期非常顺利,也是自己前期认真挑选和准备的结果,
不得不说,其实我心情也有紧张的一面,毕竟在我这个年龄,试管失败的概率会比年轻人大很多。而一旦失败,重来的压力,更是难以言喻。
后来我在网上分享我的经历时,很多有类似想法的女性会给我发邮件。我觉得,如果真的做出这样的决定,那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地做功课,这样既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从第一次接受试管到受孕成功,历时一年。共花费五十万左右,包括医疗费、生活费、来回的差旅等。
万幸,一切顺利,在三个胚胎中,我选择了那个通过染色体检查的优质胚胎,他也成了我现在的孩子。
我在备孕前就已经决定辞职,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生命的早期。2020年底,我带着孩子回到老家的城市,一直生活到现在。
其实我非常热爱工作,暂停工作虽然有一些不甘心,但我更深知: 经济之外最宝贵的是时间,物质基础之外,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情感上的富足。而养育孩子,同样也是有成就感的。事实证明,这也丝毫不比工作轻松,甚至比工作还要更辛苦。
在生育之前,我脑海中美好浪漫的画面偏多,但现实会具体很多。给他洗澡换纸尿裤,陪他学步,外加双语教育,这种具体的养育,是体验过才会了解的。
两岁多的孩子,他逐渐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很多时候他不会顺着你,会重复一些大人眼中很“无聊”的问题,我需要很多耐心,是一个很有挑战的过程。
但幸好现在我是一个足够成熟的年纪,对人生有较深刻的了解,并不会觉得意外,或过分措手不及。同时,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成⻓,这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快乐。
我时常会想,幸亏我是在比较成熟的时候来思考和决定生育这件事,成熟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单亲家庭不够完整,我的孩子现在不太有父亲的概念。他看到绘本上的男人,第一反应就是“grandpa” (爷爷),因为那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亲密的男性,他觉得这很自然。我也在想将来如何对他讲述这件事。可能等他再大一点,就会涉及一些性教育,我会如实告诉他。
其实在很多貌似“完整”的家庭,不够成熟的父母也没能给到孩子有质量的关注和陪伴。所以单亲只是个形式,孩子是否感到安全, 是否幸福,是来自于具体的家庭和具体的家长。
目前我是半全职的状态在陪伴他,我给自己设置的期限是4-6年。等他上学,我也许有时间回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目前我也在做自媒体,分享自己单身育儿的一些感悟。我不鼓吹女性单身未婚生子,而是鼓励每个女性都要走自己的路。
其实原本我特别想要一个女儿,想养育一个新时代的女孩,教她独立,教她不必过典型女人的一生。结果开奖是一个男孩, 那么也好,我就养育一个新时代的男孩,希望他真正自信,⻓成文明社会中真正理解和尊重女性的男人。
Fenwick,33岁,自媒体博主
2017年,我29岁,去法国留学。人在异国他乡,有时候孤独感很强。那时候我常和一个有孩子的同学一起玩、一起带孩子。那个小孩子两岁左右,超级可爱,我就动了“如果自己生一个好像也不错”的念头。
等到毕业回国,我基本已经下定了这个决心。因为我多年来一直没有稳定合适的伴侣,国内的精子库又不对我这样的未婚女性开放,所以还剩下一个办法:去国外做试管。
▲
做母亲前潇洒自在的Fenwick
图源Fenwick小红书账号“Fenwick”
我父母算是观念开放,他们也都支持这个想法。
在精子库里,我选择的是价格最高的一档,995美金。试管需要飞两次美国,一次取卵、一次移植。整个过程的花费差不多在30万人民币。
我挑选的精子,来自一位曾经见义勇为的工程师。我想他应该聪明、勇敢、体魄健壮,而且他还有一双漂亮的蓝色眼睛。我希望我的孩子,或许多少可以继承这些好的品质吧。项目附带的一项条件是,孩子长大后可以去找到这位生理上的父亲。我想,如果我的孩子有这个意愿,那就让他们去找吧。
▲
小小的白点,是一对龙凤胎
我最后获得了五个胚胎:四个男孩、一个女孩。一直想要女儿的我,暗自庆幸还好有那唯一的女孩。出于中国人传统的凑一双“好”的想法,我选择了要一对龙凤胎。
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用小针管完成了移植。看到屏幕上的小白点,我感觉好神奇:这就是宝宝们吗?
▲
孕后期,她因为水肿出行不便,有时还要坐轮骑
在此之前,我一直喜欢运动、健身,而且是非常注意形象的人;但是到了怀孕后期,我肚子变得太大,仿佛皮肤都要被撑裂,没法平躺着睡觉,肿得要在商场租轮椅出行。我穿着裤衩背心,留着超短发,挺着超大的肚子去产检,其他的妈妈们免不了都要多看一眼。
成为母亲,在此前的人生中一直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
孩子降生后,我看着两个小生命,有点不知所措,甚至觉得称呼自己为“妈妈”都有些说不出口。
▲
Fenwick和自己的孩子们
因为是早产儿,孩子们要先睡保温箱。从保温箱里出来的那一刻,护士把他们放到我的身上。他们第一次趴在我身上那种感觉太神奇了,因为实在太小了,像两个小小的动物,就那么趴着。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孩子。
同时带两个小孩,尽管有妈妈、有育儿嫂的帮忙,但还是有很多事情只能自己面对。两个孩子吃奶的时间不一样,一个是两个小时吃一次,一个是三个小时吃一次,我最后采用了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方式。如果纯母乳,我可能一天的时间就是在交替喂奶中度过。我的母乳特别多,形成了反反复复的乳腺炎,整个月子期间都在发烧。
▲
她说,希望孩子长大了,可以一起体验自己的那些爱好
孩子的到来也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节奏。过去我是个一点都待不住的人,隔几天就会出去玩,去潜水、去学各种技能。但是这三年,我的生活重心完全围绕孩子展开。要关心他们的穿衣、吃饭,要给他们讲绘本、进行基础的双语教育。我只能期待他们长大,可以带他们一起出去滑雪、冲浪、潜水,陪我做那些我感兴趣的事情。
因为我外型比较中性,带两个混血儿走在路上,回头率是会高些。但总体来说,我遇到的都还是比较友善的好奇。有次我带孩子在楼下玩,一个和我妈妈差不多大的阿姨问起孩子的爸爸,我就全盘托出,跟她讲了我如何买精子、如何试管、如何自己生下孩子。她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没有流露出什么不能接受的表情,仿佛只是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但是制度上还是会有些麻烦,我们市有一个大概三万多块的生育津贴,但我因为是非婚身份,其实是拿不到的。当时还挺气的,觉得我经历了一样的辛苦生了两个孩子,为什么就要区别对待呢?对于这个社会上不同经济状况的单身妈妈来说,这三万块钱可能都是挺重要的一笔钱。
▲
一家三口,一起出游
我观察到,未来也许选择单身生育的女性会越来越多。我现在做自媒体分享一些自己的育儿经历,经常会收到私信,很多女性都有类似的想法。
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评估的事,确保自己经济和精神上都有一定的独立基础,再去做出决定。毕竟一个人带孩子这件事,真的是很大的挑战。
路子,36岁,心理咨询师
29岁的时候,我结束了一段为期三年的恋情。但是分手后,我发现自己怀孕了。
怀孕是意外,但分手是因为原则性的问题,所以不可能因为孩子就复合。我通知了孩子的爸爸,决定要生下来。
这件事我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想好:如果我有一天怀孕的话,那么不管自己是否在婚姻里、孩子的父亲是谁,我都会选择生下来。
我觉得,是否生育本身就是该完全由女性自己来决定的,和其他人无关。如果怀着为一段婚姻、为某个人去生孩子的念头,那么最后你会不快乐。
▲
《坂道上的家》剧照
之后我告知了我的父母,他们第一反应当然是震惊,这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父母,冲击一定是很大的。但我也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后,他们最终会和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
单身养育,现实的困境当然有,当时最直接的就是经济上的。我之前没有存钱的习惯,特别是对于热衷旅行的我来说,怀孕这件事情打破了我的收入节奏。从怀孕到产后的一年里,几乎是父母在负担孩子的开销。
像去年因为疫情,我几个项目变得非常不稳定。虽没有到为了生计所迫的地步,但还是会在精神上产生焦虑。
▲
摄影:Tsaiyurun
孩子对美好的追求是天然的,比如他会想要自己目所能及的一切玩具(笑)。但当我觉得这种购买变成负担的时候,还是会内疚、焦虑,同时也很难避免会把这种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变成了对他“索求无度”的指责。
好在这些年来,我和这个孩子得到了很多亲友的帮助,我对这些善意一向都是坦然接受,这并不违背“独立”的初衷。很多女性生子后就慢慢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善于发现身边的资源并且使用好它们,是我给所有母亲的建议。
因为孩子的爸爸一开始并不支持我独立生子的决定,所以孩子出生后我们便断了联系。随着孩子长大,前些年我们恢复了联系,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他支付孩子在私立学校教育费用,减少了我在孩子的养育上面的支出。
经济上的紧张只是一个很小的阶段,并非不可改变。我也一直觉得,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抱有让自己好好生长出来的愿望,才是生活的要义。
▲
路子和孩子
如今,孩子已经7岁了,我从未后悔把他带来世上的决定。只是有时当我很疲惫、孩子仍然不断提出要求的时候,确实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不过这也不仅是独抚母亲的困难,而是每一个正在经历养育的母亲都会面临的情境。
我生孩子那年,国家各地几乎都开放了非婚生子上户口的限制,但当时我所处的一个地级市,非婚生子仍然需要缴纳一笔十万左右的罚款。我去给孩子办理出生证明时,恰巧遇上当时负责这个部门的亲戚,对方以制度为名故意为难,无非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事情“丢人”。
不可否认,我们这样的家庭确实是硬件缺失的,毕竟这个家里缺少了一个先生、一个父亲。但心理临床上真正谈及的“父亲缺失”,并非是指物理距离上的缺失。在现实中,比如因为异地婚姻、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都有可能造成“爸爸不在家”,所以这也并非只是单身母亲才会遇到的“物理距离的缺失”。
▲
《坂道上的家》剧照
孩子对父亲的态度和评价取决于养育他的那个人,就是母亲。我跟孩子会很自然且随意的聊起他的爸爸,因为“家庭的语境中有爸爸,那么对孩子来说,爸爸就在这个家里”。当孩子问起我跟他爸爸的关系,我会说:我和你的爸爸现在是很好的朋友,我像喜欢别的朋友一样喜欢他。
现在,孩子刚上小学,我的事业已回到正轨,身边也有很多朋友的支持。
这些年我也有过新的感情,但有了孩子后,便会更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曾经的我经常会有一些身不由己的妥协,现在我拒绝一切在现实和情感中消耗性的、让自己不快乐的东西。
因为我深知:只有自己的状态好,才能够很好地养育陪伴我的孩子。
一条访问了关注妇女权益保护的律师董晓莹,及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於嘉。她们从法律与社会学的不同角度,聊了聊近来生育政策的变动意味着什么、又预示了什么样的未来。
Q:一条
A:董晓莹(下文用“董”)、於嘉(下文用“於”)
Q:这次四川的政策变动会造成哪些影响?“生育登记”会牵涉到哪些权益?
董:很多人误以为是解决了非婚生子上户口的问题,其实不是的。在2016年国务院就出了一个意见,专门针对非婚生育说明了怎么上户口。上户口的问题早在那时候就基本扫清障碍了。
这次的改动涉及的是生育登记,生育登记跟社会保险挂钩。比如婚内生育是享受产假工资的,国家给产假津贴,但是非婚生育就完全没法享受这些福利,拿不到钱,也请不到生育假。
Q:舆论反应很大的一个点是,婚外关系中的子女也有继承权了?
董:民法典规定了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换句话说,非婚生的子女一直都有继承权,他们的亲生父亲/母亲,也一直都有抚养义务。这次的政策变动完全不影响这一点。
Q:有人会认为,生育和婚姻解绑,会让男性更加“不负责任”?
董:这有点本末倒置,其实婚姻与生育解不解绑,男性都有可能逃避责任。
重点是生育权本来就该在女性身上,如果婚姻跟生育绑在一起,受损更多的肯定是女性。想生的生不了、生又只能在婚姻内生、在婚姻内生完了想离婚又很难……这个政策解放的肯定不是男性啊,男性又不生孩子。
於:这和付出与收益也有关。在以往,男性可能不付出,但是有收益。他有这个孩子的冠姓权,他可以陪孩子玩,但是他可能不去洗尿布。他的收益远远大于他的付出。
但是比如女性用辅助生殖的技术生一个孩子,孩子也跟自己姓,整个成长过程中美好的感受都属于女性自己,那么对于仅仅提供精子的男性来说,他也没什么回报,我觉得这是挺公平的一件事情。
▲
《坂道上的家》剧照
Q:在一些欧美国家,女性非婚生育的比例非常高。在中国,这会是一种新的趋势吗?
於:我认为这会发展得非常缓慢。再放远一点去看,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比如说新加坡、日本、韩国,非婚生育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
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不同,中国家庭还是以子女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去考虑生育这件事情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我要生一个孩子,而是已经设想到了学区房、上大学、孩子以后买房结婚等等。
在这种设想之下,很多女性就会更倾向于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稳定完整的家庭。所以这种机制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改变。
数据也证实这一点。根据我们之前调研的数据,在年轻一代的90后、95后之中,虽然多种多样的情感关系、同居关系都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真的生了孩子仍然不结婚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Q:现在“去父留子”这个概念很流行,您怎么看待?
於:我觉得这种话语,其实反映了中国女性自主意识的一个增长。
因为这些年,很多女性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婚育制度对女性的生活、事业,都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而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和自主意识的上升,很多女性觉得,我可以为自己生一个孩子,可能不需要有孩子的父亲,我自己就可以去养他。这不一定是出于功能性的养儿防老的考虑,而是一个完全属于你的生命,会给人带来很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Q:政策的变动只是第一步,长此以往,社会会有什么可以预期的变化吗?
於:如果把婚姻和养育这两件事情解绑开来,我觉得自己独立带孩子的这些群体,他们面对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会少一些。
另一个可能会慢慢发生的是,从人的生命体验来讲,生孩子、性关系、结婚,这些事情的顺序会发生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从一些北欧国家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可能会先生育,再决定是否要与一个人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