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机哥刚刚才反应过来,原来iPhone搭载「面容解锁」技术,而来已有6年矣...

所以,机哥今天想问一下大家——

我想,应该绝大多数机友,都是本着“这功能我可以不用,但你不可以没有”的想法吧?

但苹果终究是那个苹果,真就一分便宜也不给我们占。


江湖上,瞬间传来一片哀嚎、谩骂之声。


咳咳,还真不一定。


简单来说。


机哥之所以@Face ID,是因为从解锁原理上,二者是有些许其异曲同工之妙的。

它们都是通过藏在屏幕底下的红外发射器,将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线,铺撒在识别物体(脸、手指)之上。

然后再通过红外接收器,捕捉那些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收集起来后通过算法识别、对比录入时的信息模型,以此解锁。

非要说二者有什么本质不同。


除了用于解锁手机,机哥看到,这功能还集成了「检测血氧」、「记录脉搏」、「湿手检测」等一众功能。


说起来,机哥在这项「屏下指纹」的专利里,还发现了个细节。

而且还给出了,既让红外光能透过屏幕,而且又不干扰到显示效果的屏幕像素排列方案。
好家伙,果子你来真的啊...


但现在,居然发现果子还会搞屏幕...
多少是让人有点违和感吼!

为此,机哥还专门去资料库里拔下来一堆苹果的专利、技术,研究了3个晚上发现,事情比我们想得都还要严肃。
说出来怕你们不信。

而且,可能还是目前无法规避的那种。

不信?机哥举个栗子。


虽然这项技术已经问世多年,早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但我们迄今为止,还时不时地能在一些发布会看到,关于LTPO的各种“衍生版本”。


所以LTPO是啥捏,为啥厂商总喜欢吹这玩意捏?

LTPO,全称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中文名叫「低温多晶氧化物」。

看不懂图也没有关系,咱只要知道它会做什么就行。
LTPO屏幕和传统屏幕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可以不停地变大变小~



机哥指的,是刷新率啦。

早在2014年,也就是iPhone 6发布的那年。


从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氧化物、再到薄膜晶体管,苹果一举解决可变刷新技术上的许多前期难点。
虽然还不足以拿出具体成品,但至少让这项技术不再像是凭空画大饼,在生产线上也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性。


苹果等了足足4年,才让LTPO从蓝图变为了现实。
2018年发布的Apple Watch S4,便是首款搭载LTPO屏幕的电子产品。

这些年间,因为各家手机或多或少,都推出了各自的LTPO屏幕。


自然也就没法get到LTPO技术,其实和苹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总之,在苹果这项LTPO原始专利的被引用列表里,咱也不难发现…




既然都说到了独占屏幕,那机哥就不得不说iPhone没有下巴之奥义了~


但苹果早在2012年,也就是iPhone 5发布那会儿,咱们还被三大金刚键和上下等宽设计“统治”之时。


在这项专利里,苹果以一种奇特的姿势,让柔软的OLED屏幕往后对折了一下。
恰好就将屏幕底部的基材,隐藏在了屏幕之下。
简单来说,苹果就是拿占地面积换楼层高度。


属实是拿凑数的小凸窗,换成了3米高的落地窗。


咳咳,扯远了。


可能这会儿,有的机友还是想问:“这道理我都懂,但为啥苹果什么都要自研呢?”
这还不是因为…

和众多安卓厂商等着供应链的“投喂”不同,苹果的需求一向是高于市场、高于整体水平的。


机友们可以设想一下:


这会儿,供应链对果子说:“爸爸,您要求的「五彩斑斓的黑」,咱是真滴造 不 出 来 啊…”

于是,苹果现场手搓做了一个五彩斑斓的黑,丢在桌上然后对乙方说:“看清楚了吗,就照着这个抄!”
嗯,就像上边的LTPO和COP封装一样。


至于今天的「屏下指纹」。

要知道,早在2013年,果子就已经在偷偷申请「屏下指纹」的相关专利了。
可是十年了,如今咱连跟毛都没有看到。

正所谓,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啊...虽然机哥也怕被打脸。
但如果未来,苹果真的推出一款Face ID+Touch ID的设备,可以由我们用户自由选择喜欢的解锁姿势的话。

你们回来喷我、骂我吴彦祖,也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