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征探财经(ID:teccj6),作者:陈香羽,原文标题:《深度绑定,立讯精密难啃“苹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立讯精密安徽亳州工厂,生产新能源车线束)
作为“果链”龙头,立讯精密有望为苹果代工“新产品”。
最近有消息称,立讯精密(002475.SZ)将接管和硕AR研发团队,市场猜测立讯精密极有可能成为苹果MR(混合现实)头显产品的第一位整机组装供应商。如果消息成真,立讯精密的业绩又将上一个台阶。
此前在业绩预告中,立讯精密预计2022年的归属净利润为95.45亿元~98.99亿元,同比增长35%~40%。
过去几年里,通过与苹果深度绑定,立讯精密的业绩高速增长,也跃升为市场中的消费电子龙头。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放缓,“果链”企业被苹果砍单的消息也频频传来。
高度依赖苹果的立讯精密还在不断加深绑定,未来该如何降低风险呢?
苹果“难啃”
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来春是富士康的第一批员工,在工作十余年后,王来春在1999年从富士康离职。
五年后王来春便成立了立讯精密,其业务主要是做零部件研发、生产和组装,几乎是复制了富士康的经营模式。
在早期,富士康还为立讯精密提供了大量订单。立讯精密招股书显示,2007年-2009年,来自富士康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7.73%、56.46%、45.38%。在2010年上市时,富士康也贡献了18.27%的收入。
上市之后的立讯精密,不满足于简单的代工,开始转向更复杂的领域,收并购成为了立讯精密拓展产业链的重要手段,通过资本手段在零件、模组业务端横向布局,逐渐完善了上下游一体化布局。
从2011年开始,立讯精密通过收购、投资昆山联滔、苏州美特、纬创资通等企业,搭建了以苹果核心产品为中心的无线充电、声学器件、LCP天线、线性马达、触控模组等产品线,并陆续获得了iPad连接线、Air Pods、iPhone手机等产品的代工业务。据国泰君安证券数据,立讯精密代工的苹果零部件由2013年的4种提升至了20种。
在苹果的加持下,立讯精密的业绩一路走高。财报数据显示,立讯精密的营业收入由2011年的25.56亿元增至2021年的1539.46亿元,归属净利润由2.57亿元增至70.71亿元。
随着立讯精密在“果链”扎根程度越深,其对苹果公司的依赖度也逐年加大。到2021年,立讯精密来自苹果的销售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4.09%。
但苹果的钱并不好赚。苹果的产品更新速度快,为了维持产品不断迭代以保持在“果链”的优势,立讯精密需不断增加资本开支。2014年,立讯精密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0.31亿元,用于改造、扩建项目;2016年,立讯精密再次募资46亿元,用于项目扩产、升级。
不断在项目上加大资金投入,立讯精密的固定资产规模一路上涨,从2014年末的20.65亿元增长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391.09亿元。
立讯精密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还在持续。2022年2月,立讯精密再次计划定增,募集135亿元,其中将有超过70亿元用于消费电子类的项目建设、升级。
同时,苹果在产业链上拥有高度话语权,为了减低成本,扶持了多家代工厂,作为“果链”企业有被“砍单”的风险。
2020年3月,欧菲光(002456.SZ)被苹果剔除供应链名单后,已经连续3年进行资产减值,2020年、2021年分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7.71亿元、11.70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又计提14.93亿元,累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54.34亿元。由于高额的资产减值,欧菲光2020年、2021年分别亏损19.45亿元、26.25亿元,2022年预计亏损41亿元-52亿元,3年至少亏损86.7亿元。
在2022年业绩预告中,歌尔股份(002241.SZ)披露由于“丢掉”了苹果耳机的订单,公司直接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约 20亿元~24 亿元,经调整后的 2022 年度归属净利润 17.1亿元~21.37亿元,同比降低50%~60%。
市场不免担忧,立讯精密该如何避免被“砍单”的风险?
跨界造车
为了收入来源多元化,立讯精密着力推进汽车业务的发展。
与切入苹果产业链一样,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也是通过收并购完成。2012年,立讯精密收购了源光电装55%的股权,将业务扩展至了汽车连接器;2013年立讯精密收购德国SUK,可以在德国经营与拓展汽车零部件市场;2017年立讯有限收购德国采埃孚子公司ZF-TRW旗下的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进入了智能汽车领域;2021年与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围绕汽车激光雷达深度协同。
随着新能源的火热,立讯精密也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2022年2月发布的定增计划中,将有20亿元的资金投入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智能汽车连接系统。
除了投资建设生产外,立讯精密开始与车企合作,以期实现“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的目标。Tier1即车厂一级供应商,不仅直接向车厂供应总成及模块,还与车厂相互参与对方的研发和设计,在整车制造过程中参与度最高。
2022年2月,立讯精密与奇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立讯精密的控股股东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购买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交易完成后,立讯有限不对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及奇瑞新能源构成控制。
在此协议基础上,立讯精密计划与奇瑞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
协议中,立讯精密与奇瑞集团还协定了排他业务,奇瑞集团之后不可以随便与其他汽车代工企业合作,但可以独立代工业务或与汽车品牌企业合作代工业务等。
对立讯精密来说,与奇瑞合作能够拥有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设计能力以及量产平台,是实现“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目标的第一步。未来通过与奇瑞合资的平台,还能为其他汽车平台提供服务,加速其向汽车领域的转型。
随后的投资电话会议上,王来春透露了更多信息。一是合资公司将由奇瑞方主导,立讯精密将在业务、客户等方面进行协同;二是合资公司主要做ODM平台开发和整车的组装,ODM业务目前已有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大约在12至18个月陆续投产;三是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是以成为业内领先的Tier1厂商(车厂一级供应商)为核心目标。
立讯精密投资100亿元,却仍以奇瑞方为主导,显然这次合作是立讯精密在汽车ODM业务的一次“练兵”。
继续绑定?
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虽然布局多年,但收入还未能形成规模。
2022年上半年,立讯精密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其他连接器及其他业务分别营收44亿元、21.11亿元、36.44亿元和18.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37%、2.58%、4.44%、2.27%。
与其他业务相比,汽车业务的表现并不突出,与收入699.46亿元的消费性电子业务也相距甚远。
立讯精密持续投入也是为了规避未来的发展风险。
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发展空间渐小。据IDC数据,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全球出货量则同比下降 11.3% 至 12.1 亿台,创 2013 年以来的最低年度出货量。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则拥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汽车领域,以富士康为首的“果链”代工企业也相继布局。
若立讯精密不提前做好准备,就很有可能失去新能源汽车的代工机会。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立讯精密布局汽车,可能是为了与苹果绑定得更加牢固。
2014年,苹果就启动了名为“泰坦”的造车计划。在这期间,苹果汽车频繁调整产品方向,也多次宣布项目告吹与重启,核心研发团队更是几度换人,迟迟无法推出实体车。但市场还是对苹果的造车计划充满期待,立讯精密也不愿意错过为苹果代工造车的机会。
除了造车外,立讯精密也在AP/VR领域频频布局,背后也不乏看中了苹果对AR领域的看好。
苹果CEO库克曾公开表示,希望AR在10年后彻底取代iPhone。苹果智能头显产品将为其产业链供应商带来巨大市场。
此前有消息称,和硕已于2021年将MR部门卖给了立讯精密,而后2022年11月又传出消息,立讯精密已逐步收购了和硕旗下的部分厂房。彼时市场就有传言,苹果第一代AR/MR头显由和硕代工,而立讯精密将成为苹果第二代AR/MR头戴装置的NPI供应商,并在初期是独家供应商。
市场有推测称,苹果的首款AR设备有可能在今年推出。据天风国际预测,苹果该头戴装置在2023年与2024年的出货量分别是250万台~350万台与800万台~1000万台。这对于立讯精密来说,显然是一块巨大的“肥肉”。
不过,如果在汽车和AR/VR领域进一步与苹果绑定,立讯精密又该如何摆脱“苹果依赖症”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征探财经(ID:teccj6),作者:陈香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