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Kαrinα,丹麦人,纯中国血统,中文名余安兰,现住在丹麦的第二大城市奥胡斯。

在我10个月大时,丹麦的养父母,从中国江西一家孤儿院里领养了我。自此我从一个弃儿,拥有了正常家庭,也得到了父母姐姐的疼爱,在丹麦开启了幸福人生。

上大学时,我特意选了中文专业,希望以后有机会去中国,好好看看这个生我的国家。

(我在奥胡斯的博物馆内)

2000年1月20日,我生于中国,可能是江西人。我的养父母,在我10月大时,从江西一家孤儿院领养了我。

母亲是一名护士,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们是丹麦人。我还有一个大4岁的姐姐,她也是从中国领养的。我俩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却都流着中国人的血液。

在我们的印象中,从小到大,父母都待我们如亲生的,从来没有对我们大喊大叫过。

哪怕有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也没有责备过我们,反而会帮我们找失败的原因,鼓励我们再试一次。

在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下,我们姐妹俩特别阳光自信,从不因肤色与人不同而感到自卑。

父母对我们的管教很开明,不会强迫我们做什么,总是温柔地告诉我们,去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幸福的一家四口)

我12岁那年,父母才告诉我是从中国领养的,是中国人。他们还说,如果我想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也会理解并支持。

其实,我早已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此时我已懂事了,没有失落,反而非常感激他们把我养大。

为了让我了解出生地,父母在2012年暑假,带我到中国参观小时候生活过的孤儿院。

父母专门前告诉我,因为他们和我肤色不同,当地人很可能会盯着我们看,让我不要害怕,他们会一直陪在我身边。

来到孤儿院,我看到这里的孩子与我肤色相同,但是他们都没有父母,而且以女孩居多。我想,如果不是丹麦父母领养我,我也会跟孤儿院里的孩子一样,没有父母,没有人疼。



(我和姐姐在纽约,右边是我)

后来,父母还带着我去了上海、北京、合肥去看了看。

那时候的上海已经很繁华,放眼望去好多摩天大楼,而且当地很多外国人,可见它当时已经非常开放。

到了北京,发现那里跟上海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参观故宫时,感觉那儿好古老,我也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后来,我们又去了江西和安徽的农村。那儿的条件和上海、北京比起来,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不像北京和上海那么繁华,也没有那么多人。但是当地人对我们充满了好奇,一直围着我们看,还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

其实那一次,我对中国,以及我生活过的孤儿院,都没有什么感觉。虽说我是被领养的孩子,但父母给了我很多爱,所以我根本没有其他想法。



(我和妈妈在一起)

丹麦是一个平等的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条件十分优越,我从小在此长大,早已习惯了。

可这里小孩上幼儿园的费用却不低,而且每月还会上涨200-300克朗。好在小学到大学实行免费教育,但也会看学习成绩,如果成绩不错,还可以申请一笔不菲的奖学金。

虽说是免费教育,学校之间也没有激烈的竞争,但要想考好,也必须努力才行,而且也有一套考核体制。

丹麦有自已的语言丹麦语,但大多数学校也学习其它语言,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学习英语,七年级时又开始学习德语。



(父母、姐姐和我)

丹麦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也有很多其它肤色的人,所以同学们都没有对我另眼想看。在他们眼中,我们都是一样的,学校生活很快乐。

而且在丹麦,收养孩子很常见,我就认识很多被领养的人。当年父母去中国领养我时,还是和别的家庭组团去的。这么多年,我们之间都还有联系。

但因为肤色,我也经常会被问“你来自哪里?”我只得一次次解释,我来自中国,现在是丹麦籍人。

丹麦学校每年假期比较多,每到放假时,家人就带着我和姐姐去其他国家游玩。

我去过很多国家,像瑞典、西班牙、英国等都去过,到目前为止,一共去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有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也确实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



(这就是我,一个有中国血统的丹麦女孩)

发现每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包括各种习俗和文化。丹麦和德国接壤,在丹麦我们可以称呼老师名字,但在德国就不行,必须用姓氏称呼他们,否则会被视为不尊敬。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德国的高速公路,竟然没有速度限制,有人真会一路狂飙。

有一次,坐德国朋友的车,他那天时速开到了240公里,把我吓坏了。而丹麦的最高时速只有130公里,我哪受得了这刺激,只得喊朋友开慢点。

在丹麦,大多数人都会在高中毕业后休假一年,有些人甚至会休假三年。因为他们不知道高中毕业后想做什么,他们要么工作要么旅行,去寻找自己未来的道路。



(我去过很多国家)

2020年,高中毕业后我直接上了大学。因为那会我心里有了中国梦,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想了解中国,想学习中文。

父母知道我准备上大学,并学习中文专业时,他们也很支持我,觉得中国越来越发达,学中文是很好的选择,何况我也是中国人。

之前没有接触过中文,所以要先上一年实验课,好比是中文水平测试,只有达到标准,才能继续往下学。如果觉得太难坚持不下去,也可以退学。

中文真的太难了,特别是发音,同一个字,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意思就不同。而且越到后面,难度越大。班里一开始有34名同学,到现在只有16名同学坚持了下来。

但是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氛围很轻松,所以我想坚持下去。



(特别阳光开朗的我)

大学生活,除了上课以外,也有很多社交活动,比如相约去喝酒。

丹麦人喜欢喝酒,16岁就允许购买度数较低的酒,比如啤酒。满18岁后,就没有要求了,随便喝。

而且除了开车不能喝酒以外,其他大多数场所都能喝酒,包括火车上、地铁上,都是允许的。

学校每周五有个“星期五的酒吧”,我们都会来这里畅饮。我和男朋友就是在酒吧聚会上认识的,当时是导师介绍的,我们聊得不错,就顺其自然成为了男女朋友。

他是德国丹麦少数民族,也会说丹麦语,现在在学日语。但他也对中文非常感兴趣,还想着以后有机会,跟我一道去中国。



(我和男朋友在一起)

在丹麦生活久了,觉得丹麦是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几乎没有犯罪,这可能是跟国家补贴有关。

失业期间,人人都可以领取一笔不菲的失业补助,即便一直不工作,也能领到,还有住房补贴。靠着这笔钱,他们依旧能很好地生活,但容易养出“懒人”。

我生活的奥胡斯是丹麦第二大城市,物价不低,这儿的平均工资每月约为3万元,所以一斤猪肉50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丹麦不光教育免费,只要是公立医院,都免费。但是有一个前提,得提前预约,除非是急诊。不过排队一个月也是有可能的,等不及找私人医生的话,费用就会非常贵。

我今年23岁了,很感恩从来没有被区别对待,虽然我看起来“与众不同”。



(一有时间,就出去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现在我能运用所学的丹麦语、德语、英语,还有中文,与世界各地的人顺利交流,因此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经常有人问我,想不想去中国寻找亲生父母,其实我不想。中国有句古话:“养恩大于生恩”,我更感激我的养父母。再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他们对我来说,跟陌生人没有区别。

但有时我还是很想知道他们长什么样,我和他们长得像吗?

很感谢丹麦的父母能收养我,如果没有他们,我不会接受这么好的教育,也没有机会去到世界各地。

虽说我骨子里是一个中国人,但毕竟这么多年都在丹麦,我早已习惯了。



(和同学们在一起)

但我对中国的文化和环境,真得感到很好奇,学习中文也是为了去了解中国。

23年以来,我仅仅去过一次中国,但这几年,随着到世界各地游走,也从别人嘴里了解过中国,所以对中国越来越向往,向往那里的美景、美食与人文。

一想到中国,就会想到了红色的五星红旗(也是我最喜欢的颜色)、茶、乒乓球、烟花和太极。也许这有点老套,但这是很多丹麦人立马会想到的。

中国丰富的文化、各种传统节日听起来也很有趣,我对此充满了好奇。

如今,我读大学已经三年了,2024年大学毕业以后,我会能找一份跟中国有关的工作,也很想去中国工作一段时间。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再次踏进生我的中国,做一名连接丹麦和中国友谊的民间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