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三进三出非洲,每次在非洲都能被不同的人和事感动,我想我和非洲的缘分可能是天注定吧!后来我停薪留职去英国留学,无意间接触到了美妆这个行业,半年就有200多个客户找我化妆。
有些人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太折腾,可我却觉得人生短短几十年,为什么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活得精彩一点呢?
(做自己生活的主角,无论多么渺小)
1995年3月我出生在湖南长沙,父母以及爷爷奶奶都是水电工作者。由于父母的工作地点不固定,我和他们总是聚少离多,平时都是奶奶陪我在长沙生活读书,只有到了暑假期间,才能和父母团聚。
每逢暑假,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跟随父母的脚步,小时候我去过很多他们工作的地方,几乎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比如贵州、云南、四川、西藏。
(小时候暑假,我去父母工作的贵州构皮滩水电站)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暑假时,父母带我去工地看大坝建设的过程。当时父母在贵州构皮滩水电站工作,那是一个非常大的水电项目。
在现场我看到了炸石头的壮观场面,看到了遮天蔽日漫天飞舞的灰尘,也看到了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的叔叔阿姨们。当时我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感触颇深。
以前我不懂父母抛家舍业的原因,为什么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和父母一起成长,而我的父母就不能守在我身边。
可那次参观后,看着工地上满身疲倦却依然神采奕奕的父母。我觉得他们的工作是非常伟大的,他们舍弃了小家,在为大家做贡献。
(工地上有无数的叔叔阿姨和父母一样,舍小家为大家)
都说人的成长只需要一瞬间,回家后奶奶说我变得和以前不太一样了。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我依然努力学习。因为我知道在几千公里以外的父母,也在为了改变当地人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2013年高考,我考入了重庆师范大学,学的专业是对外汉语教育。对外汉语的工作主要就是教外国人说中文,类似于教育专业。在大四那一年,我偶然看到一个支教信息,毅然报名决定去非洲支教。
说到去非洲支教,可能大部分人都很奇怪,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那是因为我从小就是跟着父母去过很多艰苦的地方,看过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深山老林里、在山沟沟里,搭建出一座又一座水电站,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
(2017年,我参加孔子学院派出前的培训)
他们这十几年的工作,在我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可以给别人带来希望、带来改变的种子。当时我并没有和家人商量,就自己先斩后奏报名了这个汉办的选拔项目。
汉办的选拔过程非常严格,我们这批人走出国门后,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形象。一般只有学习对外汉语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或者是任教的一些老师,才会有机会报名。
选拔流程是先笔试,笔试通过后还有面试和才艺展示,紧接着是英语口语的测试,最后还要通过心理测试。所有这些项目合格后,才能进入最后的培训阶段。
其中,大家比较好奇的是才艺展示,一般包括像书法、茶艺、剪纸、编中国结、武术、中国舞蹈这些中华才艺。
(中间排右一是我,培训过程欢乐多)
通过层层选拔后,我最终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最后的培训环节。当时我们一行人去往厦门大学,在那参加了40多天的培训。
在厦门大学,有各种经验丰富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上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教学方法,还教我们学习法语,因为非洲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是法语。
另外业余时间,我还主动学习了很多非洲当地的风土人情,甚至是一些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识。培训结束,考试通过后,我才最终被选中,可以去非洲的孔子学院任教。
当我收到录取通知后,才兴奋地告诉父母我要去非洲了。我记得当时父母非常震惊,他们总觉得一个女孩子去非洲干什么。在父母的印象里,非洲不仅仅是贫穷,还有战乱、疾病这些不安定因素。
(我支教的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
作为父母,他们年轻时走南闯北经历过的那些磨难,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重走一遍。但是父母都是很开明的人,从小到大他们非常支持我,在人生任何阶段所做出的决定。
当我给他们科普了孔子学院志愿者项目,和他们倾诉了我内心的想法后,父母虽然担心,但最终还是同意我和伙伴一起前往非洲支教。
2017年,我通过孔子学院,踏上了前往东非卢旺达的路途。去之前,我自己曾经设想过很多会遇到的困难,可当我真正下了飞机,看到当地的真实情况后,还是被吓了一跳。
卢旺达大学的东部校区,是我支教的第一个学校。那里非常落后,人均GDP很低,几乎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学生的学费都是通过国家补助,每个月每个学生大概只有2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
(虽然生活贫穷,可当地的学生依然热情、善良)
我的很多学生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饭里只有豆子,当地人管这种饭叫做豆豆饭。学校都是活动板房搭建的,没有铺地板,都是泥巴地。教室里也没有多媒体设备,甚至没有网络。学生们上课非常艰苦,就像在工地一样。
当地的校长给我安排了一间单人宿舍,那是一个简易的铁皮房子。虽然这里没有自来水,也经常会停电,做饭也很艰苦,但这铁皮房子已经是当地最好的宿舍了。
我的学生,他们知道我来自中国后,都自发地去给我买燃气灶,买瓦斯炉,甚至还帮我搭建了一个厨房。
每天我出去上课的时候,这些和我年纪相差不大的非洲学生,都会默默地到我宿舍帮我挑水,帮我打扫卫生。我想,如果没有这些热心肠的学生,我很难在非洲生存下去。
(在非洲工作时,和当地的小朋友合照)
在我刚到非洲没多久,就赶上过生日。我的学生全都一排排站在宿舍楼前,给我唱生日歌,甚至他们还一起攒钱给我准备了生日蛋糕和卡片。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眼里含着泪光,内心所有初到非洲时的不适,全都一扫而光。
现在大家经常会说,寒门难出贵子。我觉得这个寒门,并不是说物质基础比较匮乏的穷人家,而是思想上的穷人。在这群贫穷的非洲学生身上,我反而能看到,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冲劲。
因为在卢旺达学习汉语是免费的,而去中国留学,他们的人生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有的非洲学生通过在中国留学读研、读博后,可以留在中国教书,也可以回到非洲后去中资企业工作,拿到高薪。这对当地的贫穷人家而言,真的是最简单的改变命运的方法。
(卢旺达的日常风光)
所以这群大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涨。当时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去参加汉语应用能力考试,还考了满分。后来又听说他参加了他们国家的汉语桥比赛,拿到了很好的名次。
等我在卢旺达大学的支教期满后,又被调到首都基加利的青山国际中学担任老师,这个学校是卢旺达第一夫人创办的。是当地小学和初中一体的贵族学校,入校的学生非富即贵,几乎都是当地的富人、官员或者是外籍人士的孩子。
和卢旺达大学的学生不同,青山国际学校的孩子,以后几乎都是要去英国留学,去剑桥、牛津这些顶尖名校学习,所以对于他们培养方向,学校是走的精英教育。
我主要负责小学部的教学,日常教他们汉语的听说读写,再加一些中华才艺的特长学习,比如书法、编中国结、打太极拳一类的活动。
(卢旺达,非洲地区的游泳池)
虽然这些孩子不用过多担心物质生活,但是家长对他们的学习更是高标准要求,所以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异常严格。我记得每次上学的时候,这些学生都是用行李箱装书,普通的书包根本装不下。
2018年,一年的支教结束后,我回到了家乡。当时的就业环境并不太好,我所学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也有很大瓶颈。说实话,一开始我非常迷茫,也曾经在培训机构做了一段时间的英语老师。
很多时候,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筋疲力尽地躺在宿舍的小床上,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在非洲支教的经历,想起那些异国他乡的孩子,想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的友好善良。
(对非洲的眷恋,我支教结束后,又找了一份非洲的工作)
在我心中,非洲支教的志愿者经历,让我对非洲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眷恋。我一直都觉得,非洲是一个可以给人带来力量的土地。在我心中甚至还有一点执念,希望下一份工作可以回到非洲。
也许是上天听到了我的呼唤,机缘巧合下我参加了一个国际公司的面试,这个公司主要负责海外市场的拓展,当时就有一个非洲的项目急需有非洲生活相关经验的人员。
当面试官看到我在非洲支教的经历后,觉得我这个女孩子很勇敢,可以独自一人去非洲,又可以一个人在乡下生活那么久。在我通过层层考核后,他直接把我分配到了非洲尼日利亚的宗格鲁水电站工作。
(这是我在尼日利亚工作时的样子)
如果说曾经支教过的卢旺达,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惊喜,那么尼日利亚则是颠覆了我对非洲的以前的认知。以前,我了解的尼日利亚是非洲数一数二的经济体,我觉得只会比卢旺达的生存条件更好。
可当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错了。尼日利亚的气候条件非常不友好,高温天气直达50多度,几乎没有绿色的植被。
出了机场后,我发现四周几乎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街道也非常的脏乱,而且同伴说这里治安也很差,尽量不要独自出门。
我当时还不以为然,直到看见来接机的同事全副武装,车上还有手持枪支的武警一路保护,我才提高了警惕。中巴车行驶了五个多小时才到达项目所在地,当地的武警部就驻扎在施工队外面,便于保护中方人员的安全。
(2019年我在尼日利亚时,和当地的学生在一起)
大家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这里曾经发生中方人员被绑架的事件。因此,公司领导非常注意大家的人身安全,不仅安排了三重大门的层层保护,还要求所有中方人员只能在大院里生活,吃饭、睡觉、办公全都三点一线。
2019年,整整半年的时间,我都是在那样一个封闭的地方生活。过于压抑的工作环境,让我心理崩溃了许多,还先后感染了两次疟疾。最后身体实在扛不住了,单位领导就安排我回国。
在尼日利亚的经历,让我觉得更像是一场是生存历险记。之后,领导考虑我的身体恢复情况,安排我去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火电站工作。印尼的生活环境和治安,相较尼日利亚都好了许多。
(我和当地的员工打成一片)
可没想到2020年疫情暴发后,我和同事都被困在当地无法回国。不过经历了朝夕相处后,我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以前自己习惯了单打独斗,没想到有团队依靠的感觉这么好。
当时我才25岁,总觉得人生不应该就这样一眼能看到头。我的领导和同事也鼓励我,可以趁着年轻多走出去看看。于是,我趁着疫情好转后,抓紧回国考了雅思,没想到居然顺利拿到了去英国留学的offer,学习的专业是类似对外英语教育。
我本来2021年9月就应该去学校报到的。但是开学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允许在家上网课,所以我一边在单位的总部轮岗上班,一边通过网络自己学习。
(非洲当地的小饰品)
后来,单位的领导知道我这么努力,他们都十分支持我求学。甚至单位也愿意给我保留工作职位,等我学成归来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在本单位上班。基于这一点,我对单位对领导对同事们,都一直心存感激。
于是2021年12月我踏上了正式前往英国学习的路途。出国留学的人都知道,英国的生活费非常昂贵,我当时留学的预算其实是不够的。我也不愿意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到英国后,我一直想着怎么去兼职挣点生活费交房租。
(在印尼工作时,单位举办的新年演出,舞台妆都是我画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次热心之举,帮我打开了兼职的大门。我在英国的室友,她不会化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给她化妆后,她激动得都跳了起来,感觉自己像换了一张脸,十分高兴。
室友建议我可以在英国兼职做化妆师。在英国当地,化妆师非常稀缺,而且每次化妆的价格也十分昂贵。于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我把自己每次化妆前后的样子,都发在了网上,没想到有一个视频,在伦敦这个圈子爆火。
(2021年,我踏上了去英国留学的路程)
我当时收到非常多的私信,我的粉丝也从之前几十个,一下子增长到几千个。后来,我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口碑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其实我做化妆这个兼职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半年时间居然接单200多个。
这些找我化妆的客户,有的是需要去参加毕业典礼,有的则是结婚或者是需要拍摄个人写真,还有一些客户是想去拍证件照。
他们都会通过网上找到我,让我为她们做妆容的设计。往往接触过我一次后,她们以后有化妆的需求,都会联系我。
(我给客户画新娘妆)
精致的妆容,真的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力量。我记得曾经接待过一个女孩,因为她的皮肤状态不好,所以她平时就不爱出门。当我给她化完妆之后,她整个人都被惊到了。
之后我俩还一块出去吃饭、逛街,我能明显感觉到她整个人自信的状态。后来等她过生日的时候,她还邀请我去给她化生日宴会的妆容。
当我再次看见她时,哪怕当时她素面朝天,我也能明显感受到她性格的变化。她从一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变得外向了很多,而且也非常愿意和陌生人交流。
(每次给自己试妆,都有不一样的灵感)
她后来给我说,第一次化妆对她的震撼很大。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内心有一个声音在说,要学着改变,学着和外界交流。也许是心态改变一切,后来她果然交到非常多的朋友,我觉得这也是化妆带给她的正向改变。
通过这件事,我也逐渐明白了化妆对女性的意义。对我来说,我不仅享受热爱化妆的过程,我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每一个女孩变美,帮助她们提升自信,因为我知道成功的妆容有时甚至能成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留学期间,和朋友一起聚会)
每一次妆容我都竭尽全力,要求自己做到最完美,做到最极致。我总是会在最后一刻,会把我的客户拉回来说,我再给你改改这里,再改改那里。
为了化妆,我甚至可以忘记吃饭,忘记睡觉,但是每次看到客户望着镜子里,不一样的自己时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我的内心都会充满幸福感。
真正热爱的事情,不需要有计划后才去做,更用不着坚持,因为有这些刻在骨子里的热情,再难的事情也能自然而然地做到。在英国的留学签证到期后,我又回到了单位,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
(英国留学回国后,我又回到单位继续工作)
现在的我,被调派到南非的一个内陆国工作,主要负责综合行政后勤以及翻译,其实和之前的工作内容十分相近。这是我第三次回到非洲,说实话一开始我非常迷茫和彷徨。
面对同样的工作,我觉得我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很担心未来和我的美妆事业毫无关系,内心非常焦虑。但当我走在非洲这片工地上时,这片土地似乎给予我无穷的力量。
出国留学这一年,我身上早已潜移默化地有了很多改变,只是我自己不知道而已。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以前我是志愿者,是老师,是工程人,再回来时我又多了留学生和美妆博主的标签。
(感谢单位在我留学期间,依然给我保留职位)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能在外人看来觉得我很折腾,很不安分,因为通俗的观点都认为,要坚持一件事情,就要一步一步地来,才能取得成功,而非我这样的来回切换身份。
但是我觉得,现在年轻人观念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我们年轻人更多的是想要找到自我的价值,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也许在尝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最终结果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内心却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去试一试吧,说不定就成了呢?”
(在非洲,我依然保持对美妆的热爱,刚换了高档的化妆箱)
我觉得这就是不同阶段对于成功的不同定义。毕业后这短短几年,我可能不像同龄人一样攒钱、结婚、生子,到现在我还是孑然一人,也没有什么存款,但我觉得日子过得是又充实又精彩。
我的父母也十分支持我的每一步决定,在父母眼中生活是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做自己生活的主角,而不是别人生命中的看客。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故事激励其他的女孩,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不要觉得,女孩25岁就一定要有个稳定的工作,26岁就一定要谈男朋友,30岁之前一定要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