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朱欣佚


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对于很多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人来说,点外卖、下馆子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常会担心餐馆食品是否安全、热量和油盐是否超标、营养是否均衡等,却并未直观认识到它对寿命的影响。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荣爽教授等人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经常食用餐馆食物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对35084名年龄在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家庭访谈,这些人参与了1999~2014年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参与者报告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包括吃餐馆食物的频率。之后,研究人员将这些记录与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死亡记录联系起来。

结果发现,在长达16.75年的随访期间,共有2781人死亡,其中51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638人死于癌症。研究人员在调整了年龄、性别、饮食和生活方式、体重指数因素之后发现,经常吃餐馆食物的人(每天2顿及以上)相比很少吃餐馆食物的人(每周少于1顿),全因死亡率高出了49%。

对此,“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他认为,之所以出现以上关联,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肉多菜少会引发健康隐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大众最热衷购买的前十位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市面上的大部分快餐中,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的种类都比较少,数量也远远不足。因此,长期在外就餐的人,存在摄入油盐过多、肉多菜少等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人们摄入了过多能量,增加超重或肥胖风险,易患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将会大增。

高温烹饪生成多种致癌物。餐馆为了做饭好吃,用油多,烹饪方式多用油炸、煎制、烧烤等。不少商家为节约成本,会反复使用油,多次加热易形成反式脂肪酸,增加致癌物。蛋白质类和脂类食物经高温加工后,会产生杂环胺类物质,比如直接用火烤制的肉食,烹调时可达200℃,会生成致癌物质,诱发多种癌症。

朱欣佚说,应当鼓励人们多在家做饭。自己做饭不仅可以实现低温、少油、少盐、少糖等,还有利于保证均衡营养和干净卫生。此前国内学者曾研究发现,爱做饭的人更长寿,尤其是女性更为明显。在为期10年的研究中,与从不做饭者相比,做饭能显著降低死亡率,且做饭频次越多,死亡风险越低,每周做饭5次以上的参与者死亡风险降低近50%,生存时间更长。

经常在外就餐或点外卖较多的人群,可以晚间或者周末在家做饭时弥补,做一些平时吃得比较少的食物,如全谷杂粮、各类蔬菜,尤其要增加蔬菜摄入量。

即使吃快餐、点外卖,只要消费者考虑营养因素,合理搭配一日三餐,也能做到营养健康。选择菜肴时,要避免过于单一的品类,注意增加蔬菜数量。若在外就餐次数多,餐间可以选择一些新鲜蔬果作为“零食”,如黄瓜、西红柿、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