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竹竹暴风雪(ID:zhuzhubfx),作者:竹竹暴风雪,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个月初,我结婚了,没有要彩礼。


其实,在我们的母辈、祖母辈,也有不少人没有要彩礼,比如我家从我爷爷的妹妹,到我的三个姑姑,以及我妈妈,结婚都没有要彩礼。但那个时候更多是出于一种朴素的直觉:“要彩礼感觉像是把自己卖了”。


可是当代女性对于婚姻意味着什么,已经有了新的反思,对家务劳动、生育劳动意义的察觉也更敏感了。


不要彩礼,不再是一种“志气”,而是需要在认真思考后做出的非常现实的决定。


最近刷到很多关于彩礼的新闻,在众多把彩礼当做一个社会现象来笼统讨论的帖子之外,也许我可以贡献一个真实的,来自女性当事人的讲述。


没要彩礼的三个原因


首先,我觉得收了钱就得办事儿,但有的事我不想做。


这里涉及到彩礼为啥要给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彩礼”是根植于“嫁娶”文化而存在的一种现象。


什么是嫁娶文化呢?


就是女方脱离了自己的原生家族,加入了男方的家族,而男方原地不动。女方家里少了一个人,男方家里多了一个人。


基于这个嫁娶文化,第一,彩礼是对女方家庭劳动力流失的补偿;第二,彩礼是对女方的生育补偿。


但如果满足两个条件,我觉得彩礼就没有必要存在:


第一,夫妻双方,以及男方的家族有充分的意识,知道结婚和娶媳妇儿的区别,娶媳妇儿是要求女孩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加入你们的家族;结婚是两个人从各自的原生家庭出来,组建一个新的家庭。


这不止是一个嘴上的说法而已,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日常。


比如,婚后,要不要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


过年的时候,去谁家?如果按照旧观念,可能除夕和春节就要去男方家,初二回娘家;但如果是新观念,就应该是小夫妻俩自己过年,或者各自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过年。


第二,如果生孩子,跟谁的姓。如果跟女方的姓,没有彩礼也无所谓。


我虚空索敌一下,可能有人会可能说,那跟女方姓的话,是不是女方应该给嫁妆?


咋说,让我们诚实地讲,在生孩子这件事上,怀胎十个月的是女方,冒着生命危险生孩子的是女方,产后承担一些精神和身体上永久性损伤的、职业生涯受到影响的,都是女方。


我们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你把这种行为市场化,找代孕生一个孩子,可以去打听一下是什么价格(当然国内代孕也不合法)。现在你妻子是免费生育,你竟然还要朝她要钱吗?


我不支持旧的性别观念,所以我也不要生发于旧观念的彩礼。


其次,有种说法叫,给彩礼证明你重视我,给多少,反映了你的诚意。


其实我当时,身边也有这样的声音劝我爸妈说:“你们得要彩礼,要不人家男方家不重视你姑娘,他不会觉得你们通情达理,只会觉得自己儿子真有能力,一分钱没花就娶了个媳妇儿。说不定,还觉得你们是上赶子要嫁给他们的。”


他说的这种情况存不存在?肯定是存在的,但这个也是我没收彩礼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家属对我的爱、他们家庭对我的重视我已经心里有数了,不需要用彩礼来证明。


我觉得体现诚意的,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对方怎么对待你,这个在长时间相处中的很多细节,都可以体现出来。


很多人说用彩礼体现重视,其实是对日常生活的很多不满的补偿心理,但是日常生活其实比那一笔(其实也不一定花在女生身上的)钱更重要。


如果在日常生活里你感受不到他的诚意,那可能你们根本不合适,都没有必要走入婚姻,更不用提彩礼了。


第三个原因,之所以没要彩礼,是因为我家不要这个钱也能过得很好。


不是说我家本身多有钱,而是首先,我没有兄弟,没人等着用我的彩礼钱去娶媳妇儿;


其次,我父母自食其力,欲望和能力是匹配的。我也一样,能力一般,但起码有自己的收入和存款,不靠男方活着,有经济上的底气。


所以总结来说,我为什么不要彩礼,因为第一我不支持旧的性别观念;第二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和决心可以按照新观念去生活,这种生活方式需要自身经济独立、伴侣和伴侣的家庭性别观念不过分传统。


因为很幸运地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我才能在组成这个小家庭的时候,不要彩礼。


彩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但在社会大环境下,我能理解很多要彩礼的女性。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能做出所谓“独立女性”的决定,并不因为我们格外有能力,而只是因为我们格外幸运。彩礼只是父权制社会的一个环节,在一个女性已经明显弱势的社会,变革不该先从更弱处发生。


比如说,一种典型的情况是,在县城或农村,20多岁的女生,家里还有哥哥或弟弟。她婚前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婚后则是加入男方家庭,不出意外的话,她要生孩子、做饭、做家务,如果比较勤勉,以后还得服侍男方老人。


在更传统一些的地方,她不用赡养自己的父母,比如父母生了大病,她不用出钱,哥哥弟弟们出钱,但是她也不会再继承父母的遗产。


如果彩礼是给了她的父母,最终也就是给了她的兄弟。


这种安排,其实就是所谓父权制的安排。彩礼不是给这个女生,而是给她背后的父权制家庭,最后受益的,是她的兄弟。


而出彩礼的一方,也很难说是吃了亏。因为娶回家的媳妇,既要给家里贡献生育劳动、又要贡献家务劳动、通常还要贡献经济劳动。说这是某种程度上的买卖,其实也毫不夸张。


所以在很多农村,如果媳妇没生孩子就离婚,还能把彩礼要回来;生了孩子离婚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还要留在男方家里。


这种理念明显是落后的,但错的是谁?是女方吗?女性只是完全的受害者罢了。


这种情况的变体,是女生没有兄弟,是独生女。


这时要彩礼归了女方父母,通常是为了他们的养老。毕竟在传统文化下,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她要说花钱给自己的父母养老,婆家人未必愿意。那她父母的养老保障,就只能靠这一笔预支的经费。


这里的女性依旧是被父权制摆弄的。有这种情况的地方,一般都会认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且既因、又是果,肯定普遍存在很强的“一定得生个儿子”的执念。


为了破除这种循环,宁夏某县提出“倡导女儿女婿赡养岳父母”,我们也可以观望一下政策的效果。


除此之外,关于彩礼的本质什么有非常多不同的理论,例如代际财富转移、提高男性的婚姻成本从而提高婚姻忠诚度、单纯的社会风俗、女方家庭对婚事不满的暗示、对女性的生育补偿、以及最尖锐的,针对女性的变相的人口贩卖,等等等等。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理论,而大概每种理论都可以找到现实中的案例,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太有多样性了。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亲戚网络,都可能导致对彩礼不同的态度。


所以,如果我们要讨论彩礼,不能总在真空中讨论,而是要把一个人的生活处境和人生态度,看成一个连续体。只有这样,才能说清楚彩礼的逻辑,然后才能判断这具体的一个女性要彩礼,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我们活在传承了几千年的父权制下,想要一口气改变,大概也是很难的事。不过,总要有人开始用实践反对男本位下的种种传统。


要做出反抗,穷人有穷人的负担,因为他们更可能缺少教育的机会、有经济的压力;富人也有富人的负担,因为他们作为现存秩序中的获益者,更可能维护传统的价值观。


大概那些负担更少、环境更宽松的人,相对来说更有机会去做违背传统的事情。


我想,我们两个就处在这样的状态。我们受到了很多教育,暂时有养活自己的能力,父母也都自给自足、健健康康,除此之外又一无所有。我们既没有贫穷的负担,也没有富有的负担。


作为已经获得相当程度自由的年轻人,我们觉得不妨做一些不那么传统的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竹竹暴风雪(ID:zhuzhubfx),作者:竹竹暴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