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正式打满一周年了。

今天,队长想跟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回顾俄乌战争。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正式爆发。俄军兵分四路,一路进军基辅,一路进军苏梅,一路进军哈尔科夫,一路进军敖德萨。四路大军,猛扑乌克兰,目标:“占领基辅,活捉泽连斯基!”



可4路大军,只有2路取得进展,另外2路遭遇大溃败。

当时,国内新闻发布的信息铺天盖地的都是俄方大胜的信息。在许多中国网友的眼里,就是俄军从一个大捷,走向另一个大捷。网上也是铺天盖地的“乌拉乌拉!”在乌克兰,甚至还有中国人挂出了小红旗。

当国内网民铺天盖地的高喊“乌拉”时,身处乌克兰的中国公民挂出小红旗,是非常危险的。后来,还是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公告,提醒在乌公民,不要悬挂小红旗。这属实很容易引来误会和不必要的风险。



我们今天来回顾,其实,俄军第一次全面进攻,仅维持了一周就失败了。但因信息的不对称和延迟性,让许多人误以为,俄军天降神兵,乌军不堪一击。俄乌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是基辅战役。

按俄军的计划是以空降兵打头阵,占领机场跑道,后续俄军大型运输机源源不断地运输重型武器装备,从安东诺夫机场降落,进而攻占乌克兰总统府,活捉泽连斯基。可是,俄军在占领机场这一步就失败了。



当俄军刚进入乌克兰边境时,乌克兰电信公司就发现了大量的俄军手机信号,从而确认了俄军的大举入侵。当时的基辅兵力空虚,只有一个轻型旅,没有坦克等重武器。可面对俄军的进攻,乌军全面布防,在基辅的主要公路、桥梁、机场等通道上,部署防御阵地。

双方第一大交战点就是安东诺夫机场。能否控制安东诺夫机场,关系到基辅战役的胜败。可俄军搞砸了,俄军只空投了数百伞兵下去。这些俄伞兵还没有重武器,只有步枪、RPG、手雷等轻武器,人数也占劣势。在乌军的激烈抵抗下,俄伞兵无法占领机场,甚至无法控制任何一条跑道。这就导致,后续的俄运输机不能降落,后继乏力,失去了增援。



这批伞兵成了一支孤军。刚开始打的时候,俄伞兵武器弹药还算充沛。可打了一周后,俄伞兵就支持不下去了,开始溃败,遁入基辅外围的森林,被乌克兰军队逐步歼灭。俄军空降兵闪击基辅,失败。

闪击失败后,俄军后续的陆军部队开车走公路,从四面八方集结于基辅城下,开始对基辅打城市包围战。这时,基辅危机还没彻底解除。乌克兰国防部打开武器库,给平民发放步枪、手榴弹等武器,鼓励基辅市民参战,军民同心,联合抗战。

与此同时,北约援助的反坦克导弹、肩扛式防空导弹开始大规模进入乌克兰。乌军没有选择据守在基辅市区,而是把部队开出去,组成一支支的小分队,分散阻击俄军。这极大地迟滞了俄军的进攻速度。当俄军肃清基辅外围时,基辅已经坚守了1个月。



而这时,俄军因过于深入,缺乏后勤补给,粮食、药品极为短缺,很多部队连吃的都没了。然后,就发生了大量的抢劫事件。在乌西这片土地上,俄军没有任何根基,当地老百姓也不亲俄,俄军的后勤难以为继,被迫撤退。

乌军依托于精准的北约情报,对负责掩护撤退的俄第35集团军实施反包围,重创俄第35集团军。就此,俄军围攻基辅彻底失败。

这时,国内新闻的镜头全部都对准了马里乌波尔战役。因为在马里乌波尔,俄军仍在打胜仗,他们包围了亚速钢铁厂里的亚速营。



尤其是苏梅州,几乎就是靠着当地老百姓自愿组建的民兵和警察部队,联合少部分的正规军,击退了俄国防军。

马里乌波尔战役打了3个月,最后马城沦陷。中国网友看“抓大鱼”,看了3个月,最后啥也没看着。而在新闻里看不到的另一面是,在马里乌波尔战役期间,乌军分别从切尔尼戈夫、苏梅两个方向,彻底击退了从白俄罗斯方向进攻的两路大军。

马城沦陷对应的是,俄军四路大军的全面进攻计划,完全破产,俄乌战争正式转入乌东局部战争模式。到这时,北约军援仍旧只停留于轻武器,还没有重型武器入场。乌军靠的是苏联时代留下来的武器库存。



在丢掉马城后,俄军又相继攻陷了伊久姆、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以及红利曼,继续攻打巴赫姆特和塞弗尔斯克。也就是这段时间开始,准确地说是2022年6月23日,北约援助的第一款重型武器——海马斯火箭炮正式抵达乌克兰。在俄乌战争的前半场,海马斯火箭炮是改变战局的关键性武器。有了海马斯后,乌军开始重点反攻俄军后勤补给线。

泽连斯基从5月份开始启动全国总动员,到6月份的时候,乌军兵力上升到50万。在网上可以看到,到处都是乌军“发传票,抓壮丁”的新闻。从反面来看,就是乌军征兵效率非常高。今天给你发传票,明天你就得去体检,后天就要入伍,可能一周后就要被送到前线。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可后来,俄军动员30万大军时,也经历了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



那就是新兵必须快速适应战争,不适应的话,很快就会领盒饭。但活下来的,经受住战争考验的,会迅速成长起来,成为部队里新一批的中坚力量。这也为乌军后续的反攻,输入了强而有力的新鲜血液。

当许多人在嘲讽乌军“抓壮丁”时,他们没想过的是,求生欲是一个士兵最大的战斗力。不管他愿不愿意上战场,但当一个人被送上战场时,想要活下来,就只能奋战到底了,战火会去磨炼他。

更何况,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是一样的不怕死的民族。在沙俄时期,沙俄整个西伯利亚地区,都是乌克兰哥萨克骑兵打下来的。俄罗斯今天有全球第一大领土面积,乌克兰人是充当了打手的。在苏联时期,40%的红军都是乌克兰人。要论抛头颅,洒热血,俄乌两军都是一样的莽夫。



到这时,俄军集结在乌东前线的兵力只有20余万。如果刨除顿巴斯民兵武装,俄正规军只有15万左右。再刨除文职和后勤人员,俄军真正的战斗人员不到10万。这不到10万的战斗部队,还分布在2000公里长的战线上。

可对面的乌军已经暴增至50万。俄军在乌东的局部优势也迅速被抹平了,两军进入僵持阶段。俄军攻不动了,乌军则正在积极调整,重新部署,谋划反攻。

在此期间,乌军还击沉了“莫斯科”号巡洋舰,收复了蛇岛。而对面的俄军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国内的舆论更是沉浸在铺天盖地的“乌拉”中。



到8月份时,乌军继续征兵,总兵力达到了70万以上。其中,20万部署于白俄边境,50万部署于乌东前线,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乌军开始反攻。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哈尔科夫闪电战,收复红利曼,解放赫尔松右岸。经过这一系列反击战,乌军从俄军手里收复了50%的被占领土。但俄军并没有溃败,俄军在认识到自己兵力不足后,也放过来,重新走了一遍乌克兰刚刚走完的路。



第一步,发布局部动员令,征兵30万。

第二步,挖战壕,巩固阵地,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避免进一步地失败。

第三步,大规模导弹袭击,打击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破坏乌克兰的工业,摧毁哈尔科夫坦克厂,哈尔科夫飞机场,马达西奇发动机厂等军工厂。

第四步,扩充瓦格纳集团,允许瓦格纳招募监狱重刑犯,组建敢死队。



第五步,军工厂火力全开,全速运转,同时寻找外援,大规模引入伊朗无人机。

第六步,重新最高指挥部,任命格拉西莫夫为总司令,协调指挥俄罗斯全军。

经过为期3个月的动员和调整性部署,俄军动员兵虽然也经历了早期的混乱,比如刚上战场就被俘虏,动员兵枪杀指挥官等。但当这些动员兵被送上战场上,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很快就适应了战场。

在这段时间里,不管是外媒,还是内媒,充满了对俄军的质疑声,拉胯成为俄军的代名词。虽然俄军拉胯,可是俄罗斯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血槽极厚,为了扩大领土范围,可以承受极大的牺牲。



就说苏芬战争,芬兰伤亡10万,而苏联以伤亡60万的代价,仍然占领了芬兰的7万平方公里土地。7万平方公里多大呢?就相当于中国一个吐鲁番市。当时站在芬兰背后的恰恰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三个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今天的乌克兰身后,同样站着北约。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在乌东战场上彻底失败。

俄军在乌东地区的力量投入,还远没有达到俄罗斯国力的极限。俄军在持续加码后,重新夺回了乌东战场的主动权,重启了对乌克兰的全面攻势。



乌克兰在整个北约援助下,每天的炮弹供应量和消耗量仍然比不上俄军,处于整体装备劣势状态。俄军优势在于,家底厚,血槽深,国力强,而乌军优势在于,国际援助多,北约情报和信息优势,本土作战后勤优势。

俄乌一周年的战斗回顾起来,其实俄军从未彻底压垮乌军,而乌军依托于北约情报,在战术上更灵活多变。俄军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极其深厚的血槽。

普京说:“北约要战斗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这句话的反面是:“为了杀尽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俄罗斯准备付出做大的代价?”

消耗战、持久战的残酷,就残酷在这里。北约站在岸上,笑看俄乌在水里血拼,直到有一个被水淹死为止,而活下来的那个,也只剩不到半条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