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已经离开了基辅,在基辅待了大概5个小时,西方媒体还在消化他突访基辅时留下的“惊讶”。到访一个随时可能遭到导弹袭击的城市,对于美国总统而言,确实属于“高风险”事件;而且,拜登事先张扬的访欧行程第一站,应是波兰。就在前一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还在说,拜登暂无计划访问乌克兰。

但说实话,也不意外。在俄乌冲突一周年到来之际,拜登必然需要有所表现。拜登在基辅宣布,继续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援助,包括更多的军事装备,以及预告本周晚些时候将宣布对支持俄罗斯有关人和公司实施更多制裁。

美国继续拱火乌克兰冲突的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的访问。在刚刚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方针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谁在呼吁对话争取和平?又是谁在拱火递刀鼓动对抗?国际社会可以看得很清楚。”

街头拥抱 军援+制裁 高调做秀

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个特殊的人物对一个特殊的国家,进行的一次非常特殊的访问。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拜登去了乌克兰,一如外界普遍的预期。



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一周年前夕,拜登2月20日突然现身乌克兰首都基辅(Kyiv),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Reuters)

据媒体透露,美东时间周日凌晨4:15,空军一号在夜色掩护下载着81岁的拜登离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赴欧洲,再从波兰边境换乘数小时的火车,于当地时间上午8点秘密来到乌克兰首都。前前后后,差不多21个小时。

拜登并没有去泽连斯基的总统府,但他们居然上演了街头秀。两人来到圣米迦勒金顶修道院,从后面进入建筑物,大约5分钟后,再一起走出教堂。他们拿着花圈走到一面阵亡者墙前,进行悼念。他俩在那里相互拥抱。在基辅阳光灿烂的街头。拜登摘下了墨镜,泽连斯基伸出了双手,然后,热烈的拥抱。这既是给乌克兰人看的,也是给美国人看的,应该也是给俄罗斯和全世界看的。有媒体镜头拍到,泽连斯基流泪了,在拜登和他的手下一一握手时,站在一边的他,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拜登也很特意系了一条蓝黄相间的领带,乌克兰的国旗色。意思应该也是很清楚的,美国和乌克兰在一起。

只有作秀自然是不够的,拜登还是带了实际礼物的,他宣布将再向乌克兰提供约5亿美元的援助,包括海马斯火箭弹、反坦克系统和雷达等武器装备。拜登还承诺,美国将支持乌克兰,要多久就多久,“我们不会离开”。



拜登突然到访乌克兰首都基辅,他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起站在基辅一间教堂前。(Reuters)

泽连斯基后来在Twitter上,用三个词来评价拜登这次访问:历史性的、及时的、勇敢的。他还说:“我感谢美国与乌克兰站在一起,感谢我们牢固的伙伴关系,我们决心共同努力,确保乌克兰取得胜利。”泽连斯基终于等来了拜登。

不少西方媒体更为广泛报道的一句话是:“一年后,基辅站起来了,乌克兰也站起来了,民主站起来了。”不知道听到拜登这句漂亮话,那些饱受战火摧残的乌克兰老百姓、那些受俄乌冲突波及生活受到极大冲击的欧洲老百姓心中作何感想?

“中国考虑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就在拜登突访基辅之时,王毅已于当地时间20日抵达莫斯科。对于此行的目的和考虑,中国外交部早就介绍:访问期间,王毅将同俄方重点就下阶段中俄关系发展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中方愿以此访为契机,同俄方一道推动双边关系继续沿着两国元首确定的方向稳步前进,维护双方正当权益,为世界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右)2023年2月18日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左)(中国外交部)

然而,西方却再次戴上“有色眼镜”,对中俄两国的正常互动进行了大量歪曲解读。在王毅访俄前夕,一些美国官员就多次公开指控“中国考虑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还威胁说这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严重的后果”。共和党反华参议员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甚至言之凿凿地表示,如果中国给俄罗斯提供武器,那就好比“看完电影之后买了一张泰坦尼克号的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也称,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包括武器弹药的“致命性支持”,并声称中国已向俄罗斯提供“非致命性支持”。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月20日回应称,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美方没有资格对中方发号施令,我们也从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甚至胁迫施压。

这些指控和威胁,与以往美国惯用的“泼脏水”“贴标签”一样,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全凭政客们的嘴对中国搞“有罪推定”。而泽连斯基2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北京正在向莫斯科提供军事援助。BBC在报道中都开会引述专家分析提醒美国:这么做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华盛顿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为理由,第二次出兵伊拉克战争的过往。

美方这次又拿“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说事,除了反映出它内心真实的担忧外,更关键的是,华盛顿想通过这种“预防性施压”的方式,将中国推到审判席上,利用所谓舆论压力逼迫中国去做一些违反立场和原则的事。

俄乌冲突后,西方舆论就一度浮现出所谓“中国责任论”。对于这种“责任”,同中国常说的“负责任大国”中的“责任”有着本质不同。美国所强调的“责任”,说白了就是在俄乌冲突中与它保持相同立场以及步调一致。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以及劝和促谈的立场,由于没有跟美国保持一致,反倒成了“不负责”。美国显然是在制造话语陷阱,试图以此对中国进行道德绑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月20日回应称,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视觉中国)

中美带给的价值不同

拜登送去了军援,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也呼吁,加大援助乌克兰。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也说,要做好持久战争的准备。但欧洲国家的真实态度究竟如何,必须要看的更全面。

比如说,马克龙确实呼吁西方盟国加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但他也告诉法国《星期日报》,他认为俄罗斯不可能进行政权更迭,在俄罗斯公民社会内部不可能找到一个民主解决方案,除了让普京重返谈判桌之外,没有其他选择。而且,在马克龙会见王毅的时候强调说:法国与中国加强战略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法中应共同致力于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平衡,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集团对抗,避免世界分裂。这三点都是马克龙故意说给美国听的,这也不是马克龙第一次如此表达。

朔尔茨在慕尼黑会见王毅,也表示应尽早启动下一轮两国政府的磋商。朔尔茨态度也是清晰的:德国将坚定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并且,强劲的德中关系和经贸互利合作,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繁荣。事实上,德国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这又是美方不愿意听到的话。重点是,德国要和中国尽早启动下一轮政府磋商。而美国耳提面命欧盟国家的说法,要求欧盟国家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被德、法两国当成了耳边风。



马克龙呼吁,加大援助乌克兰。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说,要做好持久战争的准备。但欧洲国家的真实态度究竟如何,必须要看的更全面。(新华社)

相对于美方的做法,中方为各国带来的是投资的机会,贸易的机会,以及经济合作的机会。中方带来的机会是创造,是经济价值。而美方带给盟国的只是价值观。而价值观的背后是能源危机、通货膨胀……

回到俄乌战争,其实到底会打多久?其实现在普遍认为,俄乌冲突不太可能在今年结束。双方都难以获得明显胜势、保持持久僵持将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任何一方依靠战场的绝对胜利来结束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唯有通过谈判才能结束冲突。

劝和促谈,正是中国一直在努力的。然而,美国给军援、加制裁,继续动员欧盟国家军援乌克兰,俄罗斯如果打得不顺利,可能会再度征兵,俄罗斯并没有动用全国之力来打这场战争,还有余力继续加码,如此较劲下去只能令战争延长。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天(2月21日)将发表公开国情咨文演讲,而基本同时,美方也宣布总统拜登也将于当天发表俄乌战争一周年讲话。这就形成拜登和普京在同一天分别谈论乌克兰的画面。两人将如何各自表述,这其中又是否会释放新的战争信号?就在当下,乌克兰东部的战斗仍在进行,“春季攻势已经打响”。俄军正在多个方向对乌军发动进攻,乌军也在进行春季反攻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