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公司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掀起热潮(资料画面)
(德国之声中文网)由微软支持的公司OpenAI日前推出的ChatGPT获得空前成功,中国的科技巨头腾讯、阿里巴巴也迎头赶上、纷纷宣布将推出类似的AI聊天机器人,百度版“文心一言”更将于今年3月公开,引起广泛讨论。
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之下,这些“中国版ChatGPT”将如何发展,又将与西方版本有何差异?中国此时加入这场聊天机器人战局,除与美国一争全球AI霸主地位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驱动因素?
“审查”或成中国版ChatGPT发展的阻碍?对于文心一言等“中国版ChatGPT”未来的发展,曾以资讯科技界代表身分,于2012至2020年担任香港立法会议员的莫乃光预测,这些中国版聊天机器人与西方世界的版本,可能在语言及审查制度上有所不同。
莫乃光曾任等多个科技组织或商会主席,并为多份香港报章撰写过科技发展专栏。他表示,ChatGPT广为全球讨论的一大优势,是其不仅限于英语的强大语言转换能力,即使用户以中文等各种语言提问,它亦能对答如流。相较之下,中国版AI机器人的语言转换引擎能否匹敌仍未可知,因此他认为,百度等中国公司可能会先专注在开发中文版本上。
“但我相信,(中国发展聊天机器人)最大的挑战仍是审查。”莫乃光说,“西方世界也会针对一些(歧视、组织机密等)敏感的话题,给聊天机器人设置一些回应限制,“ChatGPT有些答案就回答比较官腔,它可能会说‘我没有受到回答相关问题的训练’之类的⋯⋯但在中国,有时已经不只是什么答案要怎么回的问题,而是有些问题连问都不该被问出来。”
莫乃光认为,在聊天机器人的发展上,比起单纯地追上ChatGPT,“中国的考量,可能在于能否建立一个更聪明的审查或过滤机制。”
机器人须懂得避开“敏感话题”资深AI科学家李开复曾在其著作《AI新世界》中提出,中国庞大的人口及市场,以及几乎不存在的隐私規范,使得企业或科技公司可以在中国几无阻碍地取用大量数据、档案,为中国发展AI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李开复的论点虽广为科技、学界接受,甚至出现了“中国之于人工智能产业,犹如中东之于石油产业”的说法,但莫乃光却认为,这一点在聊天机器人上不见得适用。
“李开复说得对,也不对。”莫乃光认为,李开复谈的是AI利用大数据对市场的消费习惯进行“趋势预测”,但ChatGPT这类“生成型AI”面对用户天马行空的开放式问题时,进行的是另一种更接近人类“思考”的行为,属于另一种层次。
中国特殊的政治氛围,使其科技公司在发展聊天机器人时陷入两难——这些系统的学习仰赖大量资料,倘若可供训练的数据库不够广泛,系统的发展势必受限。这样一来,在训练的过程中,到底该不该提供敏感信息给它们学习?
“举例来说,该让它学跟‘台湾独立’有关的资讯吗?”莫乃光表示,这个问题他也说不准。若是不让这些机器人阅读相关资料,它们该如何辨识不该问的“敏感问题”?但若是让它们学了敏感的资讯,万一系统的审查防堵设置得不够全面,机器人给用户的答復出现漏洞、给了不该给的回答,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西方世界,Google 机器人答错的后果是股价大跌,但在中国,‘答错’会怎样,我就不知道了。”
因此,莫乃光预测,为了回避这些敏感的问题,中国的科技公司除正面迎击ChatGPT外,也可能朝另一条路发展:“我有一个预感,比起发展像ChatGPT那样开放式的机器人,这些公司可能会更专注在优化银行智能客服等较为传统的AI机器人”,或是专精于医学、法律等特定封闭领域的家教机器人,让这些应用程序与用户的对话感更自然生动。
此外,莫乃光认为中国官方应该已经开始著手制定相关規范:“如果中国很快推出一套AI法案,我也不会太意外。”他举例,中国网络监管机构“国家网络资讯办公室(CAC)”去年即要求各网络企业揭露演算法。
他另补充,中国版的AI法律規范可能参考欧盟执委会于2021年颁布的《人工智能管理法草案》,但其考量点会更著重于维持“社会秩序及国家安全”:“他们会把相关的责任放在这些企业肩上,这对这些企业来说可能有点难应付,但这大概就是在中国做生意的风险吧。”
中国发展AI机器人的政治动机莫乃光认为,中国此时加入发展AI机器人的战局,是出于经济、实用目的。除了这些应用程序确实有其实用之处外,外界多预测聊天机器人将取代现有的搜寻引擎,成为人类查找资讯的新模式,百度等中国科技巨头作为网络企业不可能坐以待毙,势必要做出回应。
聊天机器人或将取代搜寻引擎,改变人类获取资料的模式(资料画面)
对此,其他专家学者则认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可能有其他驱动因素。
英国莱卡斯特大学中国及国际学系的教授曾敬涵多次在论文中提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诱因,除了要与美国一争世界科技霸主的地位之外,亦需要靠科技业提振中国疲软的经济情况,以维持其政权合理性。
曾与Google合作反制假信息的斯坦福大学地缘政治、科技及治理学程高级顾问海柏格(Jacob Helberg)也做出了类似的观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条条大路都通向政权,这项新技术也不例外。”
海柏格也在美国智库CSIS担任兼任研究员,专注研究科技政策、中美关系及美国国安。该智库曾多次针对中国侵台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今年稍早的兵推报告亦引起热议。
海柏格引用李开复的论点,表示中国一直以其“庞大的市场、宽松的隐私規范、政府的迅速决策”等优势,将自己包装成即将靠AI产业崛起的科技强权,也藉此合理化中国官方的统治方式——“(让人民接受)用较少的民主换取更多(经济)成果。”但ChatGPT的横空出世与成功挑战了这样的叙事,如果在民主的美国也能产出如此优越、超前的AI技术,那人民何须牺牲民主?海柏格因此认为,中国加入发展类ChatGPT机器人的战局,“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政府有让国内的头部企业加速赶上的内在动机。”
此外,海柏格也警告,“在中国,科技公司最终都形同(推动)公共政策的工具”,因此中国可能在未来两年内推出一个符合中国官方审查需求、强化其偏爱论点的中国版ChatGPT,而在国际上,美国和中国将继续竞争AI霸主地位,寻求让自家出产的技术获得更大的市占率、被更多国家采用。
海柏格认为,这些平台将成为美中两国向全球输出政治价值观的工具,将世界分为两大阵营——“采用 ChatGPT 等美国产品的国家,将处于信息自由流动、尊重隐私規范的环境中;而拥抱中国AI聊天机器人的国家,将慢慢淹没于受北京操纵的信息中,他们的数据恐怕也经常容易被中国情报机构窃取。”
面对国际的猜疑,中国各大科技巨头虽未正面回应,但目前已有新浪财经、爱奇艺、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节目等多个中国公私营单位,宣布成为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百度及文心一言的相关概念股票均已大涨,显示中国对其国产聊天机器人的信心。
另一方面,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目前已出现数个“微信版ChatGPT”公众号、小程序,抢在文心一言3月上市前,将ChatGPT接入自己的应用程式、进行收费问答。据彭博社实测,若提问内容包含“习近平”等敏感字符,这类“微信版ChatGPT”会要求用户重问,反映“中国AI研发的尴尬处境”,中国聊天机器人将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