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线思维 (ID:dixiansiwei),作者:月咏幻,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不久,日本迎来了四十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水平,各项生活必需品都在疯狂涨价。
物价上涨,但是工资基本没变化。根据日本电视台在街头的随机采访,受访者基本上都没有得到涨薪的消息。同时,很多中小企业表示,现在这档口要想涨薪的话,也得有利润支撑啊!现实是,随着日元走低,日本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越来越高,生意显然并不好做。
此外,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火力发电的成本增加,不少企业深受电费飙升的困扰。一家从事精密仪器制造的公司在2022年7到9月所产生的电费是2021年的两倍,单月产生的电费差额完全可以多雇一个新员工,或是给好几个老员工涨薪。
看上去,日本打工人已经走到了至暗时刻,生活成本高涨,工资原地踏步,“越过越倒回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优衣库打破了沉闷的氛围,告诉全日本:我们涨薪!最多40%!干不干?
根据日本优衣库公布的涨薪方案,2023年3月起,新社员的月薪一律从25.5万日元(约13000元)涨为30万日元(约15000元),而新人进公司一年后如果当上店长,其可以拿到的月收入也从29万日元(约14500元)变成了39万日元(约20000元)。如此涨幅,着实诱人,“优衣库涨薪40%”的消息在日本刷屏。
对于这个涨幅,当日本电视台的记者问到上面那个电费翻倍的公司时,社长直言:“这个涨幅对我们来说像是异次元的故事,难以考虑。”
物价涨到这个地步,日本政府却不断鼓吹“增加”消费税的风。基于这一点,日本今年的“春斗”,也就是每年春天工会争取涨薪的斗争,就比较有看点了。
合法争取权益,但不多
日本各个行业的工会,每年2月都会向代表企业的经团联提出今年的劳动条件变更要求。理论上,经团联会确认企业的意见,并在3月给出最终的答复,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劳动者收入。但微妙的是,每年周期性地提要求,好像也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复演。日本人的平均薪资在1989年到2018年这30年间不进反退。众所周知,这30年是全球GDP不断增长的30年,而日本失去了它。
所谓的“春斗”基本上没在日本“失去的30年”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只有部分人拿到了应有的成果。尤其是2014年,日本政府开始推进所谓的“官方春斗”,从那之后日本人的工资几乎每年都稳定只涨2%左右。
但是,今年有些不一样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物价涨得实在过于离谱,几乎所有人都想要涨工资。代表企业的经团联会长也在会议上表示:“日本需要形成薪资和物价的良性循环,现在是关键时刻,也是极佳的机会。”因此,在今年的讨论会议上,工会提了普涨薪水5%的要求,而经团联则回应会对此进行慎重讨论。
虽然目前并没有定论,但民间普遍预期今年春天会迎来的涨薪在2.85%左右。这也符合本次会议开始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表态:最好有3%左右的涨薪,这符合通货膨胀的水平。
控制成本,还是先拿员工开刀了
可问题来了,效益不好的企业能承担这3%的涨薪支出吗?
实际上,部分企业甚至可能考虑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来控制成本。尤其是现在日本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推行每周三休的工作制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雅虎,但三休的代价就是减少工资。
可以想见,这样的工作制度改革铁定会在互联网上激起惊涛骇浪。日本的舆论调查显示,有57%的人认为不应该推进每周三休,不过年轻人倒是比较支持这个制度,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6成是支持的。同时,收入越高的人越赞成这个做法。
为什么日本人不乐意多休息呢?这其实和日本三休制度执行不统一有关。大致上,三休可以分为收入不变和收入减少两种状况,但减薪的状况也会有减少不同比例的差别,薪资不变的情况下也会有公司要求员工在4个工作日里每天上10小时的班(尤其是物流公司)。一通操作下来,不少打工人根本讲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被变相扣钱了。
而这也是大部分日本媒体最为“鸡贼”的地方——所有稿件光说三休,绝口不提工资到底是否变化。共同社作为老牌新闻社,还比较靠谱地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2022年2月,共同社的调查显示,如果每周三休但工资减少,就有78.5%的人表示反对。也就是说,大家宁可好好工作也不肯减少本就不多的薪水。
而通过下表我们也可以发现,从2015年开始,日本优衣库就导入了三休制度,且工资维持不变。但是表中的六个大企业中,也只有三个是维持工资不变的,这三个里面还有一个是要求员工4天工作5天时长的。尤其是雅虎,很早就开始导入了扣钱式三休制度——说白了,这和请假没有任何差异。
与日本企业的抠抠搜搜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英国企业的三休制。据《卫报》报道,英国在2022年已经有一百家以上的企业推行了三休制并且不少发薪水。不知道日本的劳动者看到英国企业这样的操作,会怎么想呢?
前进一步?哪怕是被逼无奈
前文提到,日本在过往的30年里国民经济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安倍经济学大行其道的时期,官方政策刺激了股市,却也很难为普通民众带来切身利益的增长。再加上日本从1989年开始就试图通过增加消费税扩大财税收入。奈何事与愿违,此举收效并不明显。
根据时事通信社的分析图,灰色线是日本政府用消费税收上来的税金。从中可以看出,消费税仅仅是在经济大环境没有流动性、日本遭遇全国性滞涨的过程中强行增加了国民的负担而已,并没有起到扩大财税收入的作用。毕竟多缴税不如不消费,大家自然更不想花钱了。
1989年起,日本人的工资不增反降,消费税越来越重。这无论怎么看都非常不合理,但其实有“安倍经济学”试图放水刺激经济的操作寓于其中。
2013年开始,日本银行就不断购买国债,并疯狂地每年定投日本市场。这个行为相当于国家开闸放水来提升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用国家印出来的钱买股票。
安倍经济学的“放水”的确收到了成效,那就是让日本的股票指数涨了,并成功推动日元贬值,从而让日元更快流通,刺激经济。但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政府一起把经济泡沫吹大了,养活了一大批尸位素餐、仅仅在金钱流通管道上寄生吸血的企业,而落脚到民众收入上,则显现为薪水不动和消费紧缩。
工资不涨,买东西的时候要交的税越来越多,这和变相降薪有什么差别?在过往10年中,日本的经济政策并没有起到让银行和企业进行再分配的作用,民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事实上是不进则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带头大幅涨薪,似乎是在撕开这个“没消费就要收税,越收越没消费”的死循环:让企业接到的水直接流入市场,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刺激消费。这也是上文提到的,所谓的“消费和涨薪的良性循环”。
除了国内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日本还面临被卡脖子的尴尬:2023年2月7日,三菱重工在股东大会上宣布自研的喷气飞机“流产”,原因包括“难以通过北美相关规定,或是取得美国的相关认证”。
这是日本经济困境的一个缩影:对于最赚钱的高科技产业,日本也没办法力争上游,就和多年前日本的半导体升级被慢慢扼杀了一样。
消费不行,投资不行,制造升级困难……哪儿哪儿都碰壁的日本经济,目前真的就只能依靠一次破天荒的涨薪来改变现状了。目前至少有一些有担当的企业带头在涨薪了。不过,它们能拉动日本走出“停滞的30年”吗?我们就带着问号继续观察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线思维 (ID:dixiansiwei),作者:月咏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