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璐瑶@璐瑶带你看世界,15岁独自离家,拿着全额奖学金到新加坡读书。

在曼大读本科,在牛津读硕士,十多年的海外求学生活经历,我从一个农村土妞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知识女性。

在英国我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并成家立业。实现经济独立的第一年,我却鼓励爸爸妈妈离婚……

(妈妈和我们姐弟三个,左边是我)

01现代版孟母三迁,妈妈的创业

1994年,我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下面的一个小村庄,我们家姐弟三人,我是老二。

爸爸妈妈非常注重教育,而妈妈就是现实版的‘孟母’,为了我们姐弟三人的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一次次搬家。

在我出生前,我们当地是没有正规授课的幼儿园的,随着我和姐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园迫在眉睫,这个难题才凸显出来。

妈妈意识到自己家面临的困境街坊邻里也都有,于是想为什么不开一家幼儿园呢?这样既可以照顾孩子又可以赚钱养家,两全其美。

妈妈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是她非常的聪明且富有创造力、执行力。就这样妈妈一边带着我和姐姐,一边办起了当地第一家幼儿园。



(童年时期的姐弟三人)

等该上小学时,妈妈考虑到我们将要面临的入学问题,决定搬家。我们就又搬到了上一级的县城,方便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县城,妈妈靠着之前办幼儿园的经验,又租地方开了家幼儿园,规模越来越大,事业红红火火。

在一次聚会上,有个从大城市来的学舞蹈的小姐姐,气质非凡,我们羡慕不已,一直围着姐姐转。可这位姐姐的妈妈却嫌我们土气,不愿意小姐姐和我们接触。

于是,妈妈决定在县城开一个艺术学校,不仅方便我们姐妹成长发展,让其他农村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艺术,不再被人瞧不起!

为了请到更好的老师来授课,妈妈怀里抱着弟弟,手里牵着我,坐车到北京,一个个登门拜访,去说服那些专业老师,让他们来我们小地方上课。



(学了十年舞蹈,土妞气质蜕变中)

这些老师被我妈妈的教育理念和执着打动,这样我们慢慢的就有了北京来的钢琴老师、声乐老师、舞蹈老师、绘画老师……

后来我跟着北京的舞蹈老师学了10年的舞蹈,还学了小提琴。虽然没有走文艺路线,但是让我从一个土孩子蜕变成了一个有气质的姑娘。

妈妈办的艺术学校非常成功,接着又开了第二家,第三家,逐渐成了我们县城的知名品牌。这里不仅培养了我们姐弟三个,还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文艺苗子,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在爸妈各自忙着创业的时期,我们没有自己的家。平时全家都住在幼儿园里面,看着妈妈一步步辛苦的创业。这让我获得了很多不一样的成长体验,也显的比同龄人更懂事,更有主见。



(璐瑶式微笑)

有家长来幼儿园,我会主动去询问接待。有电话进来,我会接起来说:“您好,这里是XX幼儿艺术学校,我叫璐瑶,请问您找谁。”这些经历极大的锻炼了我。

爸妈事业最高峰的时候,对孩子们难免照顾疏忽,我和姐姐每学期成绩都在下降。当我妈妈意识到的时候,非常内疚。

有一次,北京来的舞蹈老师和妈妈聊天时说:“这里每个班级孩子数量多,还是方言授课,条件也有限,你的孩子们并不笨,你应该让他们到大城市里去,接受更高品质的教育。”

妈妈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当即和爸爸商量,决定辞掉所有职务,全职陪伴我们。并在三天之内搬家,搬到教育资源更雄厚的廊坊市。



(我们三个和姥姥、姥爷)

搬完家之后,爸妈才通知了双方老人。而幼儿园和艺术学校,后面就由爸爸全权负责了。

2002年夏天,当时是开学前的一周,妈妈带着我们来到了廊坊市,要租房,还要安排我们三姐弟上新的学校,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我们在新学校对面租了个很小的房子,安顿了下来。弟弟继续上幼儿园,我和姐姐则进了同一所小学。

刚入学时,由于教纲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三个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倒数。

为了追赶语文识字进度,妈妈把生字表里的几百个字用巴掌大的字号打印出来、贴在出租屋的墙上做墙纸,让我们识字。



(初中时期的我)

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妈妈每晚都会让我们口述自己一天中发生的小事,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鼓励我们写成日记,让我们感受文学的魅力。在妈妈的悉心辅导下,我们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各自班级里的第一。

02土妞出国,到新加坡读书

初三那年,新加坡的克信女子中学来我们廊坊招奖学金生。如果被录取,就可以免费去新加坡读两年初中和两年高中,还包住宿,这让我非常心动。

而新加坡的这个招生竞争很激烈,我们中学往年也没有过成功案例,但是妈妈支持我积极的准备。那段时间我夜以继日地准备纯英文的面试,妈妈说我居然在梦里都在讲英文。

最终,我在成绩排名不是很占优势的情况下,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成了我们学校2010年唯一拿到新加坡全额奖学金的学生。



(从新加坡面试考场出来)

2010年,我来到了新加坡克信女中。在新加坡求学过程中,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我对学习的目的和使命,有了自己的思考。

我作为了一个学生,仅仅是为了拿到好的成绩吗?有哪些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我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我,就在学校发起了募集来资助世界各地的受饥儿童,号召所有奖学金得主,每人每周省出2新币凑到一起,每月为受饥儿童提供一包有营养的儿童餐。

这个举动我们坚持了4年,为此每个月“善之力”慈善机构都会为我们写来感谢信。这次在异国他乡组织募捐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语言是否相通,一个小小的正念都可以给身边人影响。



(为受饥儿童捐助)

假期回国的时候,我试着在很多亲子群里,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做袜子娃娃进行义卖,最后筹集了几万块钱。我们共同把这些钱捐助给中华心脏病儿童基金会,去帮助那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

善举贵在坚持,江河不辞细流。后来每个假期回国,我都会想一些这种新的点子去筹款,做一些小小的慈善之举。

高二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去美国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的活动,来到纽约联合国大厦的现场进行辩论。

16岁的我们当时模拟乌干达代表商讨区域水资源冲突的解决。在闭幕仪式上,一位嘉宾的演讲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说:“孩子们,在未来会有很多艰难的挑战,包括疾病、贫困、不平等、战争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依赖你们去解决。”



(在美国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

听了这些话,我感觉整个人被点燃,好像找到了使命感。一直喜欢理科的我,决心大学申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立志更好的探索人类社会、解决国家间的冲突。

返回新加坡不久,就到了申请大学季,我用蹩脚的英语提交了5个英国大学‘哲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申请,最后拿到了3个大学的条件性录取。前提条件是毕业考试必须拿3个A,才算正式录取。

可新加坡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的经济学只拿了B,这意味着我的3个录取学校全部作废,没有大学上了!我一下就慌了,一个立志要改变世界的女孩,马上面临没大学上的问题,我非常的迷茫。

我平静下来后,开始给每一个英国学校打电话、写邮件,阐述我考试出现失误的原因、我对所申请学科的理解、和我对目标院校的向往。



(终于拿到了曼彻斯特大学的offer)

经过多次沟通交互和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收到了曼彻斯特大学无条件录取通知书。

03丑小鸭变天鹅,在英国曼大的蜕变

来了英国才知道,曼大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是非常火的一个专业,英国政坛45%的政要都是这个专业毕业的。

庆幸之余,我也没有忘记我入学成绩垫底的事实。一有时间我就去图书馆默默的啃英文文献,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去提高,从不敢懈怠,就这样我的成绩慢慢逆转。

在曼大是我飞速成长的一个时期。我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塑造了我很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我的自信程度也提高了很多。

大二,我们学校有去美国交换的名额,经过好几轮申请,我凭借优异的大一成绩,争取到了去美国韦尔斯利文理学院交换的唯一名额。



(在韦尔斯利交换期间参加舞蹈社演出)

韦尔斯利学院是一个只收女生的文理学院,也是冰心、宋美龄、希拉里﹒克林顿等很多名人的母校。

不过让我更向往的是,韦尔斯利学院和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的授课合作。我有幸获得批准,可以在麻省理工选修“创新政策研究”课程。

为了上这个课,晕车的我每周要从韦尔斯利学院坐大巴到麻省理工上课,连吃饭的时间都是在车上,下课后匆匆赶回来参加韦尔斯利社团的排练。

在美国的这两所顶尖学府上课,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在课堂上教授只会抛出一个议题,剩下的全由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和自由交流。学生上课前需要把这节课的内容完全掌握,才足以应对课堂上‘华山论剑’。



(麻省理工创新政策研究的结业照)

一开始我很不适应这种方式,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思维的自由碰撞,让我对课题成果印象极深,自学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学期结束的时候也以优异的学分给这段旅途画上了句号。

大三回到曼大,我就特别想把美国交换时获得的灵感在英国实践一下。尤其是在中英对话、文化交流这方面做点什么。

我先是发起了首届‘曼彻斯特中英商务论坛’。同一时期临近春节之际,我还策划了一场大型的曼城春节快闪节目,并参与进去做了领舞。

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春节期间让更多曼城的英国人了解了汉服和中国民乐的魅力。

策划这两项活动的工作量都极大,让我差一点错过了研究生申请的截止日期。



(我组织的曼城春节快闪排练中)

但很幸运我最终拿到了牛津大学的offer,我觉得在曼大期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是我申请成功的制胜关键。也应了妈妈常说的那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4化茧成蝶,牛津的思考和实践活动

2018年秋天,我作为唯一的中国学生入学了牛津国际关系学专业。很多人以为考入牛津大学一定是我的高光时刻。但事实是不是这样。

来到牛津的第一周,我就感觉招生官一定是给我发错了offer。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学霸中,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格格不入的学渣。

课堂上讨论时,我惊讶的发现,很多同学可以清晰地说出他们引用论点的出处在哪里,原话是什么,在哪本书的第几页,而我连基础理论都分不清楚。



(在牛津大学的毕业写真)

这些差异让我彻底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牛津大学、适不适合搞学术。

有一次我们学院组织了一个新生破冰游戏,规则是:所有人双手交叉,与身边的人手随机牵到一起,组成一个交错的结。最后在不能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打开这个结,恢复成一个大圈儿。

当时屋子里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最聪明的学生,游戏规则听起来也很简单,但我们一群人玩了大概40分钟,都没能解开这个结。直到后来有一个人站出来站在桌子上指挥,才完成游戏。

我当时站在圈里有了一些感悟:就算是很多极聪明的人在一起,但如果没有一个领袖去带领大家,大家的能力和才华也无法完美释放,不能达到目标。

虽然我可能不适合一辈子做学术,但我觉得我的领导力、沟通能力、感染力,仍然是有用武之地的。



(我们组织的《牛津2019中国与世界对话论坛》)

想法转变后,我和两个博士学长在牛津创办了“中国公共事务与‘国际关系’青年智库”,希望能集结到各个领域的年轻学者,带着不同的学术视角、不同的研究方法,一起参与到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当中来。

大家都知道,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一直都是带着批判的有色眼镜,想要世界和中国有效对话,更多元、更专业的研究中国的信息渠道是需要发展起来的。

我们青年智库发布了很多中英文刊物和社评,在中西方对话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

2019年,我们更是和凤凰智库合作组织了“中国与世界对话论坛”。全网获得500万线上直播观众和牛津现场400人座无虚席。

在研一下学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来牛津大学接受授勋,不是翻译专业的我,荣幸的被选为莫言老师的现场翻译。



(在莫言老师牛津授勋仪式上做现场翻译)

在和莫言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他的睿智和个人魅力所折服,没想到这样一位文学泰斗是那么风趣幽默。

看着牛津的教授们面带敬佩,围着莫言,就像是一群追星成功的粉丝,作为中国人我很是自豪。

05姐姐来了!劝爸妈离婚

我研二的时候,姐姐裸辞,用自己的工作积蓄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继续读书深造,牛津大学和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在英国被分别称为‘大牛津’和‘小牛津’。

姐姐的到来让我特别的开心,我们两人都将近一米八的身高,走在校园里非常显眼,被同学们称为“牛津姐妹”。



(牛津姐妹合力策划《2020年中英电商与物流论坛》)

尴尬的是,可能我相对独立、爱照顾他人,大家总以为我是姐姐。后来我们总喜欢问身边的新朋友:“猜谁是姐姐、谁是妹妹?”简单的问题也难倒了很多学霸。

后来我们姐妹一起在牛津策划了很多活动,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是忙于课外活动的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谈恋爱的事情。朋友们都没想到,我竟成了同学中毕业就闪婚的那个女孩!

我和我的先生Jay是在牛津研一的时候认识的,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外国人,其实他是地道的上海人。

Jay在外派英国牛津工作期间和我邂逅。我的热情活泼和他稳重的性格非常互补。2020年的毕业后,我们在伦敦领证结婚了。



(我在牛津大学的毕业典礼)

在留学生圈子里,26岁就结婚可能太早了。但作为一个从15岁就四海漂泊的女孩,进入这段舒适的亲密关系很幸福。

但我更想让她幸福的人,是妈妈。她用自己的前半生培养了我们三个孩子,两个牛津,一个纽约大学(弟弟)。

这些年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姐弟也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在婚姻里不幸福、却为了孩子继续在一起。这让我们有种负罪感。

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都支持爸爸妈妈分开,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再委屈自己。

爸爸妈妈顶住社会舆论的压力,在2020年离婚了。在我们三个孩子的出谋划策之下,爸爸妈妈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让我们做儿女的感到无比欣慰。



(妈妈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妈妈离婚后,我想让她出国来散散心,那时正是英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吓唬她说:“妈妈,英国的新冠太可怕了,你能不能来陪我们,你在我们就不害怕了。”

所以当所有人都想跑回国的时候,妈妈逆行来到疫情最严重的英国,来到了我和姐姐身边。

我和姐姐像小时候一样,喜欢邀请很多朋友来我们住的地方,吃妈妈做的中餐美食。妈妈也很高兴,看着我们闹啊笑啊。我已经出国十年了,这种久违的团聚,让我特别的开心。

我趁着妈妈单身,不断鼓励她打破“为孩子牺牲”的人设,追求自己的幸福。后来我给妈妈牵线认识了英国绅士威廉。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我感觉妈妈在这段感情里年轻了很多,看到他们那么幸福,对我来说非常治愈。



(妈妈和威廉的婚礼,看到妈妈幸福我们无比的开心)

在英国第二年,妈妈和威廉结婚了。我和姐姐一起参加了妈妈的婚礼,在妈妈的婚礼上,我感觉比自己结婚都要开心幸福。

虽相隔万里,但对爸爸的关心也没有缺席。我们经常线上给爸爸做恋爱辅导,教他如何去疼爱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给另一半安全感、幸福感。

终于爸爸也懂了给爱人买花、准备惊喜,在婚姻中收获自己的幸福。我们三个都相信,孩子不应该是父母的全部,更不应该成为父母不幸福的借口。

只有父母双方作为独立的个体可以活的幸福,孩子才可以体会到爱的流淌,才可以学着父母的样子追求一段健康、平等的亲密关系。

06放心打拼事业

如今看到爸爸妈妈各自的生活幸福美满,我们作为子女也可以放心的去打拼工作。



(我和另一半搬家到美国)

你可能无法想象,我虽是牛津毕业,但2020年疫情期间投出了100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后面我又做了很多努力建立自己在英国的职场人脉,最终进入了英国一家精品咨询公司做管理咨询。

2022年10月,我和Jay决定申请调到各自公司的美国办公室,挑战新的生活。我们告别了在英国的妈妈、威廉、姐姐,告别了一起拼搏过的同学朋友,离开了奋斗7年的英国,来到了美国分公司。

我的故事到这里算是进入了全新的章节,在美国工作、生活的心得,我会持续给大家分享。

回顾过去13年在异乡的故事,我最想抱一抱小时候的自己,并告诉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人生的路上会不断出现更大、更难的妖怪要打。



(作为牛津大学代表录制《青年看世界-迪拜站》纪录片)

曾经认为拿奖学金出国是天大的挑战,结果出国之后才更难。曾经以为考牛津是不可能的事情,结果想不到毕业后的求职才是给我当头一棒。

想要告诉那个想要改变世界的小女孩,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被社会单一的评价体系蒙蔽了双眼,不要误以为有了好成绩、高学历、高薪、高职位那些好像就有了幸福。

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幸福?这是值得一辈子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