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黄有璨(ID:owen_hyc),作者:黄有璨,原文标题:《关于<流浪地球2>的强烈推荐和思考》,题图来自:《流浪地球2》
一
几天前看过《流浪地球2》之后,就有了难得的冲动想认真写篇影评。
看之前,就有预期它会是部不差的电影。
但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赞叹和几分震撼:这是原本不应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电影,可能也会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电影。
《流浪地球2》的制作团队,是怀揣着很多野心在打造这部作品的。
从目前的结果看,他们也成功了大半。
我认为,即便抛开制作水平、引领产业层面的划时代意义,纯从文化、思想、艺术性层面来看,《流浪地球2》(以下顺应潮流,简称破球2)也将会是一部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周期里,被人们反复谈论推敲(尤其是在高知群体中),在多个层面都能带来引领意义。
上一次在中国电影界出现类似这样的电影,是姜文的《让子弹飞》。
目前人们评价议论它,很多讨论焦点还停留在票房争议、特效、剧情严谨、对电影工业的贡献等这样的维度,但这些维度可能都仍不足以真正看清这部电影的价值。
要评价审视这部电影的意义,最好的时间刻度也许不在于当下,而更可能在10年之后。
它甚至可能会是引领新一轮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一部电影。
二
一部电影或一本书,凭借话题、题材、热点、推广给力等,可以叫座,有不错的销量或票房。
但一部电影或一本书,要想在更长的周期里经久不衰,青史留名,则往往必须完成了某些时代性命题的探讨,甚至输出了某些价值观,唤起了一群人心中的强烈共鸣。
破球2除了恢弘的背景、让人赞叹的科幻场面外,最重要的是对于多个时代性命题进行了首创性的探讨,并巧妙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输出了极为值得回味深思的价值观。
这些命题包括——
1. 未来如若中国崛起成为“话事人”,中国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全球,为全球带来些什么?
2. 对于“当下”和“未来”,我们该如何看待,如何判断和取舍?
3. 面临重大决策和危机,一个群体该如何应对?个体在群体中该如何自处?
4. 面临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之争,我们该如何看待应对?Matrix除了毁灭人类以外,还有其他可能吗?
5. 如何从人类命运走向的高度来看待和理解“不确定性”和“危机”存在的意义。
上述命题,每一个放在当下,如果探讨形式得当+输出足够有深度也能立得住的价值主张,都很容易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破球2在上述每一个问题下的探讨输出,几乎都有很棒的建树。
这是为什么要用上“划时代、青史留名”这样极有高度的词来褒奖它。
三
我曾在某本全球史学巨著中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表述:中国的最独特处之一,在于它是全球所有国家中,唯一一个以单一民族为主体,拥有长达5000年从未中断的历史的国家。
这种独特性带来了东西方文化间的显著差异——
中国文化的底色,是一个农耕民族对于土地的别样依恋;
西方文化的底色,则是游牧民族文化中的尚武尚勇、自由不羁、逐草而生。
西方最常见的故事内核,乃是上帝救赎世人、超级英雄、诺亚方舟、出埃及记。
而中国最经典的故事内核,则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和诸如卧薪尝胆、桃园三结义等历史上多不胜数的“故土念想+隐忍蛰伏”导向下的动人故事。
一言以蔽之:
中国5000年的历史,不断讲述的乃是一个民族作为一个群体,不断面对苦难重重的现实,仍在百折不挠始终追求延续和传承的历史。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苦难从未间断过。
我们用来应对战胜所有苦难的最佳武器,一是一群人的隐忍和百折不挠;二是,我们中间也总会有一群人会站出来,立足于家国大义,愿意为了未来而去选择牺牲。
其实有些道理细想起来也很简单——只有一个拥有长达5000年历史,长期对于土地、家国拥有依恋情怀的民族,才会如此看重“传承”的意义,也才会深刻理解+愿意相信“愚公移山”的朴素道理。
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用2500年的时间,跨越100代人,甘愿承受过程中各种未知的巨大风险,带领地球迁移到另一个遥远的星系,谋求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新生。
破球2,讲了一个人类史诗级的故事,因为电影的恢弘主题、本身大师级的制作水准,这个故事将有可能传遍全球。
但这个故事的内核,非常中国。这样的选择,也的确只有中国人最能理解,最能愿意为之去隐忍、牺牲,乃至循循善诱式地感召到身边各路人等一起同行。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根源主张里,对于守护故土家园+延续传承的意义,是上升到了极高层面的。
我们早已习惯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者、跟随者而存在。
即便到了今天,中国真正面临崛起之时,我相信能够清晰想象“我们若有一天要担负起‘话事人’的角色时,该以何种姿态去引领+面对全球”这一问题的人,也屈指可数。
潜意识里,我们会觉得我们跟欧美一定不一样。
但到底哪里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却是空白。
破球2,在这个问题上开创性的给出了一个回答——这个回答也许不是唯一的,也还有待于完善,但它的确是开创性的。
故此,破球2其实前所未有的做到了一件事:以接地气的方式,面向全球,立足于未来输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核心价值观。
仅此一点,破球2的贡献和时代意义,足以被谈论很多年。
这个帽子虽然戴得很高,但却是我非常真实的感受。
四
(事先声明:下面这一段,会引入大刘的部分作品进行探讨,我会努力让表达对于没有阅读过相关作品的人也能友好,但仍可能会对部分读者带来些许阅读障碍,还请谅解。)
看完电影,我有另一个强烈无比的感受——破球2的整个制作团队,一定是非常理解刘慈欣的。
就我个人而言,大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有三部,分别是——
《三体》《乡村教师》《镜子》。
把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正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呈现出大刘的一副完整世界观拼图。
《三体》的背后,映射着大刘的几个倾向——
1. 群体、大众,永远具备乌合之众的属性,也永远难以值得信赖;
2. 少数人,经由漫长、独特的自我修炼和隐忍之后,能成为真正的精英,拥有远超常人的思考深度和判断能力;
3. 最终能拯救群体的,很可能是那些在思考上远超常人的精英,但他们的很多行为、立场,注定是不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的。
《三体》中,罗辑由一个原本对于人类命运并不关心的大学教授经历诸多事项、也看透某些“真相”后选择独立承受万千重担拯救了全人类,最终只留下一句“人类不感谢罗辑”。
另一位军人主角章北海凭借着超乎常人的使命感和隐忍,带领一小部分人类远走并保留了人类文明延续的种子,却也从未获得大众的认同和理解。
相反,人类集体选出的圣母程心,最终却让人类惨遭灭顶之灾。
《乡村教师》则被很多人都称作是刘慈欣最浪漫、感人的作品之一。
小说中的李老师,自幼父母双亡,却在一所贫瘠的乡村小学里意外被老师当作亲生儿子看待,有了一个充满爱的童年。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去镇上工作的机会,规划好了自己未来20年的人生,直接回到这所举目无亲的山村小学,要去守护那个曾经让他得到救赎的念想。
在这里,人们是愚昧无知和麻木的,对于教育也并不在意,只有他一人守护着那里孩子们的未来人生希望,把这看作自己的人生使命,为此还要一次又一次独自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
不幸,李老师被确诊患上食道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选择要与孩子们在一起,讲好最后一课,努力在人生油尽灯枯的最后时刻仍然为孩子点燃最后一盏灯,却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竟无意间拯救了整个全人类。
《乡村教师》中透传的,除了仍然愚昧的大众之外,还有关于个体、文明传承的思考——
1. 文明程度,才是一个群体赢得另一个群体尊重的门票;
2. 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文明传承”中找到自己存在的至高意义;
3. 无私而纯粹的爱与善意,才能让一个已然灰暗无比的人生获得救赎。
而《镜子》带来的则是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小说讲述的,是人类为了消灭罪恶和黑暗,发明了一种极为强大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文中提到的超弦计算机运算能力强大到可以模拟出不同宇宙创生及其以后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们所在的宇宙的模型也被模拟出来,利用该模型,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暴露在控制计算机的人的面前,世界终于透明下来,一切黑暗都将无处躲藏。
可是,伟大的镜像时代到来了,人类也将就此走向光明吗?
事实恰恰相反——当一切都变得透明可预测,人类世界也就此失去了一切进步的可能,从而必将逐步走向毁灭。
《镜子》是在从另一个极为深刻的层面探讨世界的某些真相——
1. 人类作为群体天然具备自毁倾向,哪怕一切的源初都是善意;
2. 历史并非全然就是善和光明创造的,相反,恶和阴暗也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
3. 一个失去了罪恶、阴暗、偶然、不可知等一切变量,变得无比稳定的体系,注定是绝望的。
在知晓理解上述信息背景的基础上再来观看破球2,你也许会禁不住发出赞叹——破球2,在3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勾勒出了一个浓缩了刘慈欣本人众多关键思想的世界观。
五
据说,破球2的制作团队,上至导演编剧,下至场务,很多人都是刘慈欣的忠实粉丝,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着迷于刘慈欣的各种作品,为其中的情节而陶醉疯狂。
这让破球2在很多细节、世界观的传递上,可以做到深刻而又清晰、尊重感极强的复刻了大刘的诸多思想,这极为可贵。
破球2中,在移山计划实验的关键时刻,美国发生了动摇,因为91%的美国选民不支持移山计划,他们施压国会要求政府停止实验。
整部影片中,美国选民的态度不断在流浪地球计划和数字人计划中摇摆,严重降低了计划实施的效率。影片中的一句话很值得玩味,就是美国选民不理解“为何要为100年后的人类负责”。
而与短视的美国政客相比,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从始至终相信计划一定能实现,周认为流浪地球计划事关几十代人的福祉,他相信2500年后,人类一定能重见曙光。
在这里,刻画讲述的,是群体和大众的不可信赖,和具备崇高责任感的精英个体才更可能引领群体走向光明。
破球2中的一个冲突,来自于“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两派之间。
更透彻一点看,背后的潜台词是——
你是想降低自己当下生活的质量,去应对一场可能百年以后才会遇到的危机,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还是选择先活在当下,尽情享受愉悦?
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要让你受苦一生,才能求得人类文明的延续,你是否愿意牺牲你这一生吗?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凭什么?凭什么要牺牲我,人类文明延续不延续跟我有什么关系?
还有的人,既然当下已经艰苦,那就把自己当做最后一代,他们连下一代都不想生了。
这就是这场冲突的核心。
这没有对错,但回归到个体层面,自然会让你有更多多元视角的思考,也能更好审视自己作为个体在类似的危机发生之下该何去何从。
破球2里,也有很多个体因为无私的爱和善意而得到救赎,还有各种各样对于“传承”的刻画和放大。
这里,有血缘传承,有师徒传承,有不同生命形式之间的延续传承,还有精神意志上的传承。
另外,破球2特别打动人的,还有一个地方:即便画面是机械的、宏大的,讲述的也是人类的命运史诗,过程中也充斥着许多看似“集体主义”的牺牲,但在整个故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感情链接依然是支撑所有核心人物前行的最重要动力。
上述种种,让破球2这部3小时时长的作品,却拥有了非常硬核完整的世界观,经得起反复回味推敲,也让它有了将来被很多人每年都翻出来反复回味观看的可能。
当然,除了上述所有,破球2中还有一个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就是对于实体生命和虚拟生命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尤其是,片尾那个1分钟的彩蛋,隐藏了极大信息量,也让我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
考虑到篇幅问题,这里先不做展开,也许会在未来几天另起一篇推文,单独来展开聊聊。
六
最后,试着用3句话总结下破球2带给了我深刻共振——
1. 世界也许会被乌合之众的群体占领,甚至走向没落。但个体身上的信念、善意和爱,仍然永远孕育着希望。
2. 相信延续、传承的信念,还是相信充分自我愉悦、尽情享受当下的理念,将是未来长期叩问很多人的一个终极之问。
3. 谋求绝对的控制+精密计划,短期也许可靠,终极则会在群体中必然导向毁灭。唯有变量和不确定,才能孕育更大希望和进化的可能。
也强烈推荐大家走入电影院去见证这部可能会具备划时代意义的破球2,相信我,这是一部在过往的中国电影史上,10年难得一见的作品。
虽然仍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批评它,但在当前这样一个割裂的时代里,有如此多的高知人群对它愿意不吝赞赏,已然能说明一些问题。它肯定不是十全十美,但一定值得良久回味。
另外,也相信我,如果你阅读这篇推文不存在什么太多障碍且还能有些许认同感,那你也一定能够看懂这部电影的内核,并能从中感受到强烈共振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黄有璨(ID:owen_hyc),作者:黄有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