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毛大庆(ID:maodaqing2014),作者:毛大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过了壬寅年的腊月三十,癸卯年就到了。


比较特殊的是,这个“年三十儿”是紧跟着“大寒”而来的。


这样的情况比较罕见,整个21世纪只会有五次,今年是我们赶上的第二次,下一次“大寒迎新岁”,要等到十九年后。


十九年后的事,我们看不到那么远,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太多超出我们过往几十年认知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让我们对未来,更多了几分敬畏与惶惑。


这一年,这个世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制造着焦虑。


经过了年初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之后,三年疫情中最令国人焦虑的时刻终于到来。


多少鲜活的生命在这一年与世界告别。


在世界上的其它地方,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至今仍在继续,大量无辜的百姓因此流离失所。


从“大雪”到“小寒”的二十几天里,有太多长者离开了我们,他们也曾风华正茂,他们也曾意气风发,他们用青春与才华,激情与热血,推动了这个国家的进步,就在这一年,他们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谢幕。


大疫三年,无情剥落了企业、家庭、精英的华丽外壳,像粗砂纸彻底打磨着个人、社会、国家,直击和暴露着各种问题的本质和真相。


家庭也好,企业也好,在生活与工作间努力平衡着关系、寻找着支点的人们都在这一年迅速回归。


“焦虑”是这一年的主题词吗?


不见得。


焦虑是一种表象,其结果是回归。



回归,更担得起壬寅年的主题。


在汉语的语境里,回归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返回,第二层是倒退。


在壬寅年的语境里,回归的含义更接近寻找。


前方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在迷雾中看不到前方,于是回过头,向后寻找。


于是我们发现了生活的本质,发现了细致入微的感动,发现了曾经被物欲包裹得密不透风的亲情,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分享,从来不是金钱,而是灵魂的交流。


在这一年,我的企业,很难,但我非常骄傲的是,我和我的团队,从未放弃努力,从未放弃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信心。


三年疫情,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上市,成功转型,并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今天。


我深知,作为一家企业的创始人,我的责任是什么。



在这一年里,为了对抗每时每刻扑面而来的焦虑,以及因这焦虑而产生的混沌感,我不停地奔跑,冲破了马拉松限定里程的身体极限,重新认知自己体能的边界,挑战一切认知中的不可能。



连续九天,我跑了九个半马;


盛夏的三个凌晨,连续跑了三个全马;


用9个半小时的时间刷下了北京四环一圈;


在疫情管控放开的前夕,在隔离酒店房间里,跑了四个多小时的卧室马拉松;


在元旦那一天,我用一场一百二十一点八公里的五环跑,庆祝元旦。


《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更直白些——



这一年,有三个普通人,用他们的渺小,震撼到我,影响到我,让我深刻领悟了,伟大之于渺小,就像日月之于星河,孰大孰小,需要用心感受。



李月,我在十五年前汶川地震之后认下的干女儿,北京残奥会上著名的芭蕾女孩,在她弱小的身体内,有一颗坚强的心。


年初,北京冬残奥会的闭幕式上,国家体育场的舞台中央,这个我再熟悉不过的姑娘,气质优雅、面露自信的微笑。


九岁时,这个因突如其来的灾难而严重残疾的少数民族姑娘,曾经深度抑郁和绝望,时隔14年,她却两次站到国家体育场的主舞台上,向世界展示着生命最坚强的魅力。


2022年的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洗去了少女时代喧嚣与浮躁的李月,比14年前更加淡定从容。


李月的心中一直有个理想,通过努力学习,精修美术,将来成为一名老师。


在演出结束后,李月非常平静地回归生活,为了她的理想而努力着。


因为李月,我相信,一个人拥有梦想,眼中的世界将光芒万丈。



张进,抑郁症互助平台“渡过”的创始人张进,在去年12月突然辞世。


十一年前,张进被诊断为抑郁症后,用亲身经历推广着抑郁症的科普事业,将中国庞大而复杂的抑郁症社群捏合在一起,与抑郁勇敢战斗的张进直面切身病痛。2015年,他开设微信公众号“渡过”,取渡人亦渡己之意,以自己与抑郁症战斗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大量抑郁症相关科普文章,并刊载抑郁症患者和家属们发来的交流投稿,普及抑郁症医学知识,澄清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谬误与偏见,帮助更多抑郁症患者摆脱病耻感。


张进是最纯粹的人,他将自己活成了一道光,让那些擦肩而过的人,因此走出黑暗。



2022年,我见到了一个令我震惊且震撼的人,他是一个90岁高龄的中国农民——朱彦夫,他是一个英雄。


90岁的朱彦夫在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0次负伤,3次立功,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战争结束后回乡,放弃干休所特护待遇,回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村民致富,自费办图书馆、学校、增产创收、修井解决饮水问题、用抚恤金扶贫。


当我们问起朱彦夫,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支撑他,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干这些事?


他的回答是,现在的每一天,他都是在替那些战争中离去的战友而活。“我的生命还在延续,就代表我的战友们的生命也在延续,所以,我有责任把我们的生命活好。”


英雄有很多种,但在我看来,最纯粹的英雄,以及他所奉行的行为准则,是在伤痕累累之后,依然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从这三个人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回归后的真实与真诚。


生命从不是在和别人赛跑,而是在享受自己的旅程,道路上荆棘与花同在,沟壑与坦途间或,但这都是生命的选择。


在这段旅途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不留遗憾,最大限度地享受旅途。


那么,什么是遗憾呢?



有一部美国老电影叫《遗愿清单》,故事很简单,就是将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放到一起,他们的生命都因绝症而即将谢幕,在人生最后的时刻,他们写下了自己未尽的遗愿,然后努力倾其所有去实现。


倾其所有的意思,绝不仅仅代表金钱。


两个人的遗愿中,有一些是根本无法以金钱的能力实现的,比如笑到流眼泪,比如亲眼目睹神迹……这都是些琐碎而真实的感动,唯有灵魂的坦诚,才能有触及梦想的可能。


电影探讨的主题是人生的意义,即便到了电影结束,也没有人可以为这件事写出标准答案。


人生的意义,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从2020年的跨年夜,我开始尝试撰写自己的遗愿清单,反思生命过往中很多并不如意的细节,并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机会将它们完善与修补,不让生命留下遗憾。


以下,我遗愿清单中的一部分内容——



撰写遗愿清单这件事,最难的是起笔第一行。


当我拿起笔时才发现,原来在生命中,有那么多尚未尽意的愿望等待实现,而这些愿望中,我还需要去考量实现它们的可操作性和现实可能性。


遗愿清单,从来不应该是给余生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而要尽量做到知行合一,用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勾划清单中的一个个选项。


那么,为什么要撰写遗愿清单?


所谓“遗愿”,并不是因为正在面临死亡,所以才有愿望。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依然对生命充满无限的热忱与希望,想让自己活得更清晰,活得更透彻,让生命迸发出更多的光与热,为热爱而活着。


唯其如此,才是撰写遗愿清单的初衷,让我们可以时刻警醒自己,梳理思想,面对未来,勇敢地实现梦想。


从今天起,努力不要把遗愿带进医院。



癸卯年就要到了,新岁将至时,我有四个愿望,祝与诸君共勉——



不确定中的确定,哪怕就那么一丁点儿确定,都是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


在这一丁点儿确定的基础上去做你的生命和生活经营,才能坚持维护内心的热爱,然后行稳致远,一路前行。


这才是我们可能开启新年乃至抵达更远的未来时,应有的意识和态度。



祝,癸卯安康!


作者简介:毛大庆博士,人口学、城市更新与区域经济学学者,注册建筑师,专栏作家。优客工场(纳斯达克:UK)创始人,优享创智(共享际)创始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毛大庆(ID:maodaqing2014),作者:毛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