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宁南山 (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宁南山,原文标题:《最近看到的我国一些科技突破---LNG船,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碳纤维,工程机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在看《美国创新简史》,这是美国麻省理工的两个教授写的书,后面我会专门出一期读后感,不过有意思的是里面讲中国竞争。
其中说中国和苏联的不同,说苏联的经济威胁被夸大,主要是因为苏联集中力量发展武器,从来没有真正拥有市场经济。而中国却不同,尽管政府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它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市场的双轮驱动。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也提到过商业循环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国家形成了市场经济,科技创新能够顺利的从商业循环中获取收益和资金,则该国的科技会持续的进步,而如果该国的市场体量非常大,能够形成规模巨大的商业循环,也就是如果搞科技创新从市场获取的收益和资金超过了外国,则该国的科技水平会逐渐领先。
我国的人口体量非常大,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我国巨大的规模效应通过商业循环得以发挥。
我自己收集整理过很多数据和资料,总感觉我们一向批判的“大而不强”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营收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往往就是科技水平在同行业最领先的企业,大和强可以说是如影随形的。
像全球营收最高的民用航空企业是波音和空客,它们同时也是科技水平最领先的;
全球营收最高的芯片代工厂是台积电,它也是制程最领先的;
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智能手机公司是苹果,它在技术上也是领先同行的;
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是富士康,而它在管理和技术上同样也是领先同行的;
全球营收规模最高的民用无人机企业是大疆,它同时也是技术上最先进的;
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而它也是科技最先进的....
即使在科技上暂时不是领先,但是体量规模逐渐上去了,在强大资金投入的助推下,也会逐渐地进步和赶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意义如此重大,在几年后这件事一旦发生,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了美国,虽然科技水平仍然暂时不如,但美国将面临中国对于科技的投入资金总量超过它们,而且金额超过越来越多的情况,美国的科技领先将会很难维持;当中国的经济体量是美国的两倍,对科技的投入比例一样,则美国投入科技的资金将只有中国的一半,这就很难做出超过中国的科技增量。
我们说的“大而不强”,其实更多是指中国公司加起来营收规模大,超过了外国的同行的总和,但是这个营收是分散在大量的国内公司的,并没有一个大大超过外国同行的龙头企业出现,这导致科技研发投入不够集中,不能形成规模,重复低水平研发。
随着我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投入科技研发的资金越来越多,实际上我国的科技创新是在不断突破的状态,只不过我们平时并不是太关注而已。
我就以近两个月的新闻举几个例子,
1. LNG船
LNG船我们都知道目前全球领先的是韩国,但实际上中国的船厂也在奋起直追,一旦出现了市场份额远大于韩国同行的中国龙头LNG船企,则技术上必然逐渐超过,因为单一船厂从市场回收的资金规模远大于对手,这意味着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能力更强。
看总体规模的话,目前中国LNG船的全球市占率今年已经上升到22%了。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截至10月初,全球今年以来订造的LNG船订单已达128艘,这是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在2018-2021年,全球LNG船新船成交量分别为77艘、60艘、53艘和86艘。中国船厂在新造船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今年中国和韩国两国船厂分别接单28条、100条。过去几年来,中国船厂的市占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从不足10%提升至去年的16%,并在今年提升至22%。
不仅如此,LNG船制造技术正在中国船厂不断扩散,2022年10月底,根据《中国船舶报》的报道,扬子江船业发公告称其和欧洲船东签订了LNG运输船建造合同,该公司也成为我国第四家,民营船企第一家正式赢得订单进入大型LNG运输船建造市场的企业。
前三家是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厂和大船重工,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扬子江船业也是使用的法国GTT的薄膜围护系统专利。
2. 航空军用发动机
不只是LNG船,2022年11月10日珠海航展的空军发布会,歼-20飞行员透露,参加此次航展的歼-20已经全部换装“中国心”,战机的航电版本也完成了全部升级。
这意味着歼20的发动机也已经全国产化了。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曾经,我们只能根据进口俄罗斯发动机的数量来决定我国战机的生产数量,发动机的出口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他们出口中国发动机的台数来判断我国的战机生产数量,甚至可以以此来控制我国战机的产量。
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3. 110MW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发集团除了搞军用航空发动机外,也在开发配套国产民航客机的发动机,以及燃气轮机。2022年10月,中国首台110MW的重型燃气轮机AGT-110机组在深圳中海油深电现场实现了72小时满负荷运行,迈向走向商业化运行的重要一步。这台燃气轮机是用来发电的,也是中国航发研制的,2020年12月在沈阳总装下线,经过测试后于2021年11月发往深圳。
另外在之前讲乌克兰的文章里面提到过,舰用的燃气轮机我国在多年前也攻克了,从此军舰可以随便下饺子。
4. 中国首个万吨级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投产
2022年10月10日,我国首套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由中国石化在上海投产。碳纤维行业内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大丝束碳纤维性能优越,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此次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且耐腐蚀,在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领域均有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中国石化投产的不仅是国产化的大丝束碳纤维,而且是生产线也国产化了,这标志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一举破除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当然了,除了大丝束碳纤维之外,价格更贵工艺要求更高,应用于军工和航天的小丝束碳纤维领域我国还在继续推进,目前已经可以量产T1000,但份额还不如国外。
5. 工程机械出口爆发
除了汽车,我国工程机械出口这两年也迎来了爆发。
以挖掘机为例,在去年挖掘机出口高增长的背景下,今年我国挖掘机出口量继续保持极高的增速,其中9月出口同比增长73.3%,而今年1-9月出口累计增长高达70.5%。而这样的高增长是在去年的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2021年我国挖掘机全年出口6.84万台,同比增长97%,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看到这里,我们一定在想去年几乎翻倍的增长,是不是因为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出口下滑,并不是,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挖掘机出口为34741台,同比增长30.5%。
今年9月挖掘机出口量甚至反超了国内销量:9月单月挖掘机出口1.07万台,较国内销量超出147台,出口的迅猛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这一年多以来的销量下滑势头,9月挖掘机国内销量1.05万台,同比下降24.5%,而由于出口猛增了73.3%,所以9月单月销量总体仍然增长了5.5%,优于预期。
国内基建房地产市场下滑带来国内市场工程机械销量的大幅下降,但在出口的带动下,今年累计的挖掘机销量降幅由1-6月的36.1%,缩窄至1-9月的28.3%。
今年1-9月挖掘机出口累计8.03万台,占挖掘机总销量的40%;而去年全年挖掘机出口6.84万台,占挖掘机总销量的20%,可见出口的比例出现了大幅的提高。
出口的迅猛增长直接导致我国工程机械巨头来自海外的营收比例迅速上升。根据企业上半年财报,我国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的海外营收占比分别为41.3%、32.7%、18.3%,分别同比去年上半年提升22.8个百分点、23.6个百分点、11.2个百分点,换言之去年上半年分别仅为18.5%,9.1%,7.1%。
而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也更优,以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为例,公司上半年海外业务毛利率24.4%,较国内业务高逾3个百分点。
另外还有今年汽车出口的大爆发,这个就不多讲了,10月份单月出口汽车数量竟然已经达到了35万辆。我国有的自主品牌车企今年1-11月出口汽车超过了40万辆。
其实以上我列出的这些突破,是可以看出大体量国家的优势所在的,规模逐渐上去了,就可以支撑我国投入世界第二的研发费用,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而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又能够通过市场经济销售到全球市场,最终转化为资金收益。
随着中国体量规模的还在不断增长,未来的十年还会是中国尖端技术的井喷期,除了本文所讲,像前几天全面建成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其实上面也突破了很多我国以前从未掌握的科技。
总体而言,保持我国的大体量+商业循环,我国的科技可以说必然会在未来走向领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宁南山 (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