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本土婚戒品牌I Do品牌宣布聘请港星陈小春和应采儿夫妇担任全球代言人。并配合上一条充满爱意的创意视频广告投放,有效地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讨论度。
2023年1月4日,I DO关联公司恒信玺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信玺利”)被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为北京艾贝利特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艾贝利特”),经办法院为西藏曲水县人民法院。目前该案件进展程序不明,并未显示法院是否已经受理。
恒信玺利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为“钻石大亨”李厚霖,他与知名主持人李湘过往的恋情曾经使得这个品牌为更多人所熟知。
作为国内知名钻戒品牌,I Do创立以来不仅在天猫、京东双平台钻石品类销量靠前,还曾获得中信证券、红杉中国等诸多知名投资机构青睐,不仅连续获得多轮融资,还多次冲刺IPO,但至今仍未成行。
总公司最早从2021年10月
就开始拖欠工资
“目前公司还拖欠了我6个月工资。”已经离职的I Do品牌北京总公司前经理级别员工邹颖告诉界面新闻,他于2022年11月初解约,目前还未收到2022月5月至10月的工资。
按照邹颖的说法,I Do北京总公司从2021年10月开始就已经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最早被欠薪的员工主要是北京总部总监级别以上的员工,而从2021年12月开始,北京总部经理级别的员工也开始被拖欠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据爆料,I Do北京总公司员工的人事关系主要被分散在恒信玺利控股的两个关联公司:“西藏恒信凯鸿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以及“恒信玺利朝阳分公司”。
根据调解书约定,恒信玺利应当在2022年8月31日前发放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的欠薪,于10月底发放2022年5月的工资。目前,邹颖只收到了8月底发放的那笔欠薪,其余部分仍未收到。
北京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会就邹颖被拖欠工资一事进行的仲裁协调
其实早在2022年初,就有多名声称是I Do品牌的前员工在多个社交媒体上爆料称,遭遇了变相裁员以及长达数月的欠薪,据爆料内容描述,品牌总公司及东北、华南等多个直营大区的员工在经过长达半年的讨薪后,仍然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
I Do直营店基本已被转让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位I Do品牌前管理层人士曾透露,总部及大区被欠薪的员工最保守估计在三四百人,一线门店员工数量更是无法估计。他们的命运掌握在直营店能否被顺利转卖给加盟商上。
据悉,I DO中国市场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和上海等7个大区,这些大区为品牌直营公司,分管各个区域市场的品牌活动和加盟商。I DO西北大区直营公司于2022年4月大规模裁员后不久解散,上海大区解散的时间是在2022年8至9月间,而东北大区则是在10月底。
根据恒信玺利2021年年报,2021年该公司在全国共开设有99家直营店、39家联营店及577家加盟店,总计715家门店。
在大众点评上,I Do位于上海多个知名商圈的门店仍显示开业状态,比如港汇恒隆店、兴业太古汇店、前滩太古里店等。
图片来源:I Do官网
令人错愕的突然坍塌
曾经的资本宠儿,
缘何跌落谷底?
2022年9月底,I DO母公司还孵化出一个子品牌“My I Do”,并接连在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和南京万象天地开设专卖店。这个新品牌当时的定位号称是“养成式珠宝模式”,根据女性成长的不同阶段,按照场景来对钻石产品进行分类和推广。
可以看到,从2021年至2022年下半年,I DO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仍较为活跃。但在这一时期,恒信玺利及其关联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了。
一位自称是I DO华南大区的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对于品牌在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市场行动直指,公司在“入不敷出进货都没钱的情况下,却巨额烧钱搞营销。”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上来看,传统婚戒品牌普遍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压力,而造成这一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疫情爆发后的几年由于大量婚礼不能如期在现场进行,对于相关行业例如婚戒等的影响非常巨大。
其次,婚介行业的主要用户群体也在发生变化,而这些“Z世代”用户对于产品本身以外的场景等综合和增值服务会看得更重,因此传统婚戒企业也应该改变和升级,对婚戒产品本身的结合以及周边提出一个整体的、升级的解决方案、
“面临这样的历史新机遇,婚戒行业有可能会形成一波小洗牌。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