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取消了严格的封控清零政策,但很难指望欧洲投资者2023年会重燃热情,大举返回中国。它们已开始青睐东南亚国家。



中国连云港货运集装箱码头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去年11月发生白纸抗议运动后,政府取消了严酷的封城政策,全面核酸检查也不再继续。从新年开始,去中国旅行也不再受隔离限制。

结束清零政策也许是个好消息,即便如此,欧盟-东盟经济委员会执行主任韩弗雷(Chris Humphrey)认为,同中国脱钩以及将供应链多样化的决策已经做出。"东南亚已感受到直接外资投资的增长,并从中得到好处,而在中国最近以来则没有看到这一变化趋势"。他补充说,"对许多商界人士而言,中国不再是亮眼市场,而东南亚则逐渐成为亚洲、乃至全球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2021年欧盟成员国在10个东盟国家的投资高达近265亿美元,根据东盟统计署的数字,欧盟的这一投资数额同比增长了14%。2020年和2019年欧盟国家在东盟的投资额分别是185亿美元和61亿美元。

上月举行的首次欧盟与东盟峰会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从"全球门户"项目抽取100亿欧元投资东盟。"全球门户"项目是欧洲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而发起的。

欧中关系正在脱轨虽然欧洲在华投资近年来并未枯竭,但分析人士指出,双边政治活力却发生了根本变化。

2021年以来,欧中关系明显恶化,当年,欧盟宣布对中国数名在新疆严重侵犯人权的负责干部进行制裁,而作为反制,北京也立即宣布对多名欧洲政治家以及多个机构实施制裁。双方的相互制裁断送了2020年达成的欧中投资协议签署与生效的前景,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内解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国变得不可预测、不可信赖,也不那么很有效率了",这是去年9月欧盟驻华商会发布的报告中的一句话。

而脱钩决不是单行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许成委博士指出,中国也在主动同西方脱钩。



2022年12月欧盟、东盟举行峰会

在华投资的多是大集团北京实施的清零政策是投资者对中国市场表现犹豫的重要原因。即使中国很快启动放开措施,但人们担心政府还会很快收回该政策,或者疫情恶化、致死率居高不下。《经济学人》最近描述的一个模型预测中国今年3月份之前会有高达150万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

另一个忧虑来自美中敌视态度。美国也许将加深对中国的制裁,而这一潜在的长臂管辖也会要求欧盟方面给予配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RSIS)的讲师克里姆(Frederick Kliem)对德国之声表示,"所涉及的企业多半是,其上游价值链在中国,下游部分则在全球。一些德国公司会受此影响,但它们已开始做出调整。"

去年9月荣鼎集团的一份调查指出,在华投资的欧洲公司集中于不多的几个大集团,以德国企业为主。德国三大汽车巨头大众、宝马和奔驰以及化工集团巴斯夫占据2018年至2021年欧洲在华投资的三分之一。2021年,在华投资最多的前10名欧洲企业占71%的份额,而在华进行收购的欧洲公司在2021年的表现呈4年来最差。

该调查还写道,即便针对疫情的防控措施解除,在华投资仍然会继续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公司,中国政府欢迎它们的到来和存在。



中国的清零封控措施严重影响了外国投资

东盟吸引欧洲投资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对欧盟投资者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丹麦玩具知名品牌LEGO集团去年11月在越南投资10亿欧元建厂,这也是LEGO建造的第一间碳中和工厂。荷兰垃圾发电集团Harvest Waste计划在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修建最先进的工厂。

从脱钩中国获益最大的国家是越南。美国公司苹果原本在中国生产其所有产品,正在考虑在越南设立MacBooks生产专线。由于韩国三星的大举投资,越南是仅次于中国生产手机最多的国家。

依赖很难一夜之间切断当然,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欧洲投资商越来越多地将眼光投向东南亚,但当地还必须做好自己的功课,尤其是在法律法规以及寻找合作伙伴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同中国抗衡。

"欧盟新的口号是在关键产品上,减少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依赖。我们看到俄罗斯发动侵略战争的例子,长年建立起的商业关系不可能一夜之间切断",布鲁塞尔欧盟事务评论家伊斯拉姆(Shada Islam)这样说道。

欧盟同新加坡签署的保护投资协议已于2019年生效,但同其它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谈判进展缓慢。正在进行当中的谈判包括,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除印尼外,同其它4个国家的相关谈判有望在数年后结束。

欧盟同越南也早在2019年6月就保护投资达成协议,但直到目前只得到欧盟27个成员国中12个国家的议会通过。越南总理范明政上月到访欧盟时,呼吁各国说服议会,让该协议过关。

2023年,亚洲新兴国家经济何去何从?

对于亚洲地区的许多经济体来说,新的一年可能会历经坎坷,但随着企业开始在中国市场之外寻找多元化投资机会,一些经济体也可能将从中受益。

    



亚洲经济体将面临艰难的一年

(德国之声中文网)2022 年本应是全球经济从新冠大流行中复苏的一年,但对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来说却是艰难和充满挑战的一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供应链持续受阻、中国在清零政策下屡次因疫情爆发而实施的封锁,以及通胀飙升等问题都抑制了增长前景,并给企业和家庭带来了经济和财政困难。

美联储为遏制通胀飙升而大幅加息,也导致一些亚洲货币对美元贬值,进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侵蚀了它们的购买力,并促使其央行相应地提高利率以支撑本国货币。

以贸易为导向的东盟经济体面临逆风进口食品和燃料等商品成本的不断上升,耗尽了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并引发经济危机。在南亚地区,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因陷入债务困境并遭遇国际收支平衡困难,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援助。



在斯里兰卡,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引发了反对政府的抗议

专家认为,2023 年经济形势仍将困难重重:美国、欧元区和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下降,融资条件恶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均下调了对亚洲新兴国家的增长预期。预计新加坡、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体将尤其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艾埃雷罗(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该地区的增长将受到外部需求疲软和货币环境收紧的拖累。"随着外部需求放缓,出口开始下滑,我们预计经济增长在未来一年将进一步呈疲软态势。"她还指出,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体在11月已经出现收缩。

标普全球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由于美国和欧盟的市场状况恶化以及中国内需疲软,东盟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在2023年将面临更大的阻力。他对德国之声表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国预计在2023年会出现较温和的经济增长,这将得益于国内需求的持续增加,即使增速会有所放缓。"

取消所有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将迎来转机?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中国预计在2023年只会缓慢增长,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将其对中国的预测从4.5%下调至4.3%。这个亚洲巨人的经济发展此前长期受到新冠清零政策的限制以及国内房地产业危机的沉重打击--北京于2020年对贷款实施全面限制后,房地产开发商一方面拖欠贷款,同时难以筹得资金。

北京试图通过下调利率以及向银行注入资金以促进经济增长。在经过反复封锁、大规模检测、长期隔离和人员流动限制后,中国于去年 12 月突然终止了其新冠清零政策。一些限制虽然仍然存在,但随着大部分严格措施的取消,中国国内需求的上升将有望重振该国经济。

这也将令一些依赖旅游业的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从中受益。埃雷罗说:"由于缺乏中国游客,这些东盟国家的游客数仍然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虽然我们不会期望中国游客人数能重返疫情之前的水平,但可以预期的是,如果中国开放,情况会有所好转。"



泰国希望其旅游业逐步好转

比斯瓦斯指出,2022 年,许多国家开放边界已经使亚太多个国家的旅游业逐步回暖,他预测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拥有大量国际旅游业的国家,其2023 年经济发展势头预计将显著增强。"

印度逆风而上?由于利率上升和全球贸易放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印度也面临着困难。与此同时,原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也加剧了贸易平衡的恶化。再加上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高于印度央行制定的2%至6%的目标范围,迫使其在过去一年内多次加息,将借贷成本推高至疫情前的水平。



印度央行在过去一年中不得不多次加息

比斯瓦斯预测认为:"对于 2023-2024 财政年,印度经济预计将继续保持 5.3% 的同比增长,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疲软的外部需求将减缓经济增长。"埃雷罗表示,印度在未来一年面临的挑战包括流动性收紧、出口疲软和增长势头放缓,"我们预计 2023 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从 2022 年的 6.9% 放缓至 6.3%。"

外资撤离中国专家表示,鉴于北京和西方之间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2023年企业将继续在中国以外的地区进行多元化投资,以避免去年出现的供应链中断,而一些东盟国家可能会从这一趋势中受益。

埃雷罗表示:"包括跨境并购和创建投资在内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数据显示,2022年流入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激增。""我们预计,即使中国取消其新冠清零政策,这一趋势仍将继续。这不仅会增加东盟和印度地区的资本流入,还会提高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