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南大学教授黄石给出了另外一种解读。他建立的遗传多样性上限理论,认为遗传多样性有上限,与物种复杂性或心智功能成反比关系。这一反比关系在现实物种里有近乎完美的存在:越高等的物种遗传多样性越低,人类的遗传多样性最低。按此解释,非洲桑人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实与进化时间无关,而是与他们的心智相关。现代人起源地其实不是在非洲南部,而是在东亚。
为了验证哪个学说正确,黄石团队研究人员王明睿做了一个目前条件下最有说服力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于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日本人类遗传学学会会刊, 《自然》旗下杂志)。该研究分析了40多万英国人的基因型与表型数据,计算了其中每个人的遗传多样性的多项指标,并用排除了混淆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查了这些指标与哪些性状有相关性。在17个被检查的性状中,只有受教育程度这一与智商高度相关的性状与遗传多样性呈现有最稳健显著关系,并且是负相关。这个相关性很有可能是因果关系,因为只有脑表达基因,而非脑不表达基因,显示了相关性。这个结论基本排除了混淆因素的干扰,因为非同义变异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同义变异或内含子变异的相关性。
遗传多样性来自随机突变,反映了一个生物个体内部的随机性程度,而意识或心智是唯一能够抵抗压制物质随机运动的力量,心智与物质或随机互为对立,一方弱则另一方强,遗传多样性或随机性高必然意味着心智功能水平低,反之亦然。 心智功能差会受到自然选择压力,因此遗传多样性是受到自然选择的,而不是被分子钟中性理论所认为的那样主要与时间相关并不受到自然选择。
黄石团队这篇新论文论证了遗传多样性是心智功能的一个新的遗传因素,挑战了出非洲说,非洲南部桑人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进化时间或人类祖先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这也同时为遗传多样性上限理论和以该理论为基础推导的现代人起源自东亚的学说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潇湘晨报记者李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