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智库与产业服务部
头图丨视觉中国
作者丨刘越
近年来伴随自动驾驶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实现自动驾驶背后核心传感器之一——激光雷达,也从幕后站到了聚光灯前。根据虎嗅智库预测,2025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81亿人民币。
仅2022年上半年,已经有十多家车企,密集推出了近20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包括小鹏、蔚来、理想、集度、极狐等多个品牌。激光雷达的市场认知和应用正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
然而国内激光雷达发展热火朝天的同时,国外激光雷达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雪崩,专注OPA技术的Quanergy宣布退市,Velodyne与Ouster合并,其余一些美股激光雷达上市公司也面临亏损持续扩大的局面,这背后激光雷达的实际交付情况也不容乐观,种种因素叠加无疑是给一路高歌猛进的激光雷达产业泼了一盆冷水。
那么,国外市场的哑火传导到国内,对国内的激光雷达产业是否有影响,对激光雷达市场发展和未来趋势,速腾聚创又有哪些新的思考?激光雷达从定点到量产交付,究竟还有多大距离?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虎嗅智库对国内激光雷达代表玩家速腾聚创做了访谈。
RoboSense(速腾聚创)是一家智能激光雷达系统科技企业,通过激光雷达硬件、感知软件与芯片三大核心技术闭环,为市场提供具有信息理解能力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产品技术包括:激光雷达硬件,硬件融合技术,感知软件等。目前已累计获得50+款车型定点,激光雷达相关专利超过900项。
以下为虎嗅智库与 RoboSense 联合创始人邱纯潮对话的精华部分:
虎嗅智库:最近Ouster宣布裁员、Ibeo公司宣布破产等风暴,是否对国内激光雷达产业有所影响?
邱纯潮:国外激光雷达风暴本质上来说还是没有强而有力的产品竞争力,产品并不能满足现阶段主机厂的需求,再加上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企业危机。传导到对国内激光雷达产业的影响,从融资层面,市场的情绪可能会对刚入局还未拿到定点或者规模较小的激光雷达厂商造成不利影响,而对有稳定订单以及已经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企业影响较小。
虎嗅智库:您认为国内激光雷达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邱纯潮:国内激光雷达发展我认为是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是精密仪器时代,这一阶段激光雷达主要任务是满足市场应用需求,产品以机械式激光雷达为主,主要做的事情是做国产化替代,提供比海外企业更全的产品矩阵,更高的性价比,让市场摆脱被一家海外企业垄断的局面,上半场在2020年之前基本已交完答卷。
下半场是大规模前装量产的固态激光雷达时代,这个时间点上激光雷达厂商储备了相关的产品,做好了量产上车的准备,同时主机厂也有相应需求,是一个相互成就的时间点。国内厂商正好是踩准了这个时间点,因而更有市场想象力。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快速发展,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主机厂、消费者的接受度层面,国内激光雷达发展更有领先优势,并且激光雷达是从2014年才真正开始重视商业化,国内完全有机会走在世界前列。
虎嗅智库:那在下半场中,激光雷达厂商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邱纯潮:在下半场,激光雷达技术路径不再是需要过多讨论的内容。激光雷达企业在下半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在车规量产方面,更多比拼的是生态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以及生产成本是否能够降到最低;第二,在产品方面,产品的设计是否极致,对应的成本控制能力如何;第三,价格方面,产品价格是否为最优解;第四,生态建设方面,企业在整个产业上下游的生态布局是否完善。
虎嗅智库:马斯克认为只有傻瓜才用激光雷达,并坚持纯视觉路线。您认为视觉算法的进步是否会威胁到激光雷达的市场体量?
邱纯潮:在干净(车道线无遮挡、障碍物规律整齐等)的路况以及光线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纯视觉感知路线是可以做到非常稳定的。马斯克说这句话的前提背景是,他所认知的路况,更多是没有涉及到复杂多变的中国特色道路,比如“鬼探头”、儿童或小动物乱窜的情况。
摄像头本身在环境感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它受光照影响大,比如车辆出入隧道等大光比环境时,光线强烈变化,摄像头没有办法摆脱受光性影响,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二是它对动静物体的识别相对较差,特斯拉在努力通过AI算法建模在芯片中将2D图像还原成3D图像,让摄像头做到能够尽量区分动静态的物体,但也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只能满足大部分常见情况下的应用需求。
而且特斯拉如果采用纯视觉的方案,需要依靠高算力平台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同时获取海量数据用于算法迭代,这对算法、算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某种意义上来讲,采用纯视觉虽然降低了传感器硬件上的成本,但是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相地加了大算力芯片的成本。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中国城市道路要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纯靠视觉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另外激光雷达虽持续降价,如国外的激光雷达厂商Lumina经过不断调整将价格降低到1000美金,但价格仍是传感器中较贵的,不适于普遍应用。这样来看,特斯拉也是出于性价比考虑而不得不选择纯视觉路线,这也倒逼激光雷达厂商不断去降低激光雷达成本,把激光雷达从精密仪器推到量产,并且成为一个大众消费级的产品。
虎嗅智库:目前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标准化走到哪一步了?
邱纯潮:行业标准的确定需要经过大量的市场验证,这要建立在激光雷达得到产业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之上。激光雷达产业目前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有很多的应用实践需求和经验沉淀下来,如在应用里面收到足够多的feedback,才能够去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甚至是国家标准。目前速腾聚创也正积极推动激光雷达及相关应用领域的二十余项标准制定。
虎嗅智库:激光雷达在今年年底陆续开始交付,您预计从定点到量产的挑战大吗?
邱纯潮:从定点到量产确实面临很多挑战。首先得有针对车载领域已经SOP的激光雷达产品,但是SOP只能证明产品有量产的可能性,远远不能保证能够达到规模化量产。在这之外还需要充分的测试验证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规模量产实力。
测试验证方面主要是:第一,激光雷达是一个全新的元器件并且是针对车规级的产品,验证条件十分苛刻,需要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测试,如在非常潮湿或者极寒的环境,环境测试非常复杂,而且为了保证产品稳定性,每一项性能都需要大概半年的时间才能充分验证。但是,目前外部测试资源供应不稳定,有的测试项目需要排队两个月。第二,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验证测试标准,但标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行业的应用实践经验积累。
规模量产方面则是:不仅同样需要解决车规可靠性测试面临的问题,还要面对消费者对激光雷达性能不断提升的迭代要求和市场波动,虽然整体来说激光雷达是一个垂直上量、市场处于爆发性需求增长的产品,但受整个大环境影响,潜在可能会缺芯的情况。
虎嗅智库:那么速腾聚创都采取了哪些行动措施?
邱纯潮: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车载激光雷达实验室,它拥有激光雷达全环境应用场景的模拟测试能力,可以自主进行气候(包括HAST、高低温、高海拔、冰水冲击、防尘防水、盐雾、温度极限工作)、机械、太阳辐射、电磁兼容、电性能、化学等超过120项测试;同时建立了能年产百万台、12秒生产一台激光雷达的超级生产智造集群,采用三位一体的生产模式:在深圳的建立了自有智能制造中心,在东莞与Luxshare(立讯)合资共建的立腾创新智能制造中心,在广州合作打造了捷普智能制造中心。
虎嗅智库:最近一径、禾赛、亮道、包括速腾等纷纷都发布了补盲雷达产品,您如何看待补盲雷达的市场前景?
邱纯潮:我们认为补盲激光雷达是固态激光雷达下半场的最后一块版图。特别是在中国城市道路复杂路况下,要想实现更低接管率甚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比如在泊车、城区等场景下,配合主雷达完成360度的感知,完成智能驾驶过程中对盲区的全覆盖,补盲雷达还是很有其必要性。
虎嗅智库:之前速腾有提出做激光雷达圈的Mobileye,背后的思考是?
邱纯潮:我们团队本身是做算法出身,也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优势。另外一点是希望从算法的角度帮助行业快速落地,比如有的主机厂可能缺乏相关的积累,速腾聚创可以帮助完成整套系统的交付,从而真正能够发挥激光雷达的能力,加速激光雷达和智能驾驶前装量产应用。
虎嗅智库:面对未来车企更换供应商的风险,激光雷达企业如何应对?
邱纯潮:关于更换供应商,车企某款车型一旦确定某一家供应商,很难被轻易换掉,因为激光雷达在适配车型过程中,车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同时整套智能汽车系统开发本身工作压力非常大,除非产品完全不能满足车企需求,否则不会被轻易替换掉。
虎嗅智库:速腾的定点数量算是国内市场前列,您认为速腾做对了什么?
邱纯潮:第一,产品成熟度高。我们在16年就开始研究固态激光雷达,这一路径坚持到现在已经六年了,在产品打磨上整体比较成熟。第二,产品有明确的延展性,能够在一些通用标准,如尺寸、安装规范、接插件与通讯协议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快速升级迭代产品,不需要改接口。第三,产业上下游的生态布局比较完善,比如,速腾聚创是唯一一个TI直供的激光雷达厂商。
关于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各企业自身实力究竟如何,欢迎查阅虎嗅智库于10月发布的《2022中国车载激光雷达企业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点击阅读完整版报告)。虎嗅智库基于独有方法论,构建了中国车载激光雷达企业竞争力评估模型,根据企业在技术能力和落地能力两大维度上的得分表现对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典型性企业作出了优劣势评价,系统化梳理了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企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