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发文称,俄乌两军正在巴赫姆特激烈巷战。

队长仔细去核实了一下,观网又在发假新闻了。泽连斯基在访美之前,先行抵达了巴赫姆特,慰问了驻守在巴赫姆特的乌军。随后,泽连斯基搭乘火车离开巴赫姆特,从波兰坐飞机,在美国空军的护航下,抵达华盛顿。



在泽连斯基离开巴赫姆特的第二次,乌军就启动了对俄军的反攻。这是因为泽连斯基给巴赫姆特的乌军带来了援军,极大地增强了乌军的战斗力。在乌军的反攻下,仅耗时2天,乌军就把从东面攻入巴赫姆特城中的俄军,全部驱逐了出去。

俄军耗时3个月打下来的战果,仅两天时间,就丧失殆尽了。俄军重新退守到了巴赫姆特城的郊外。因此,官网报道的所谓的俄乌巷战是不存在的。乌军主要驻守在城里,而俄军主要驻守在郊外,两军没有短兵相接,而是以远程炮战为主。

具体交战情况如下图:



乌军牢牢地占据着巴赫姆特的城区,而俄军主要分布于巴赫姆特东面的森林和郊外的工业区。南面的欧泊汀原本被俄军占领了,但又被乌军反推了,两军正在欧泊汀猛烈交火。



欧泊汀是巴赫姆特城南面最重要的据点,俄军如果想再从南面进攻巴赫姆特,就必须先完全控制住欧泊汀。而乌军则反推巴赫姆特城南面的门户——欧泊汀村,俄军暂时就难以从南面对巴赫姆特发起大规模进攻了。

在东面的工业区,建筑并不密集,只有少量的厂房,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毕竟,巴赫姆特在战前只是一座常驻人口7万的小城,不可能建成大规模的工业区。这让许多俄军毫无掩体地暴露在乌军的炮火之下,大家可以看这张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冬天,树木光秃秃的,俄军阵地基本上是没有掩体的。乌军躲在城内,用无人机引导炮兵,炮击俄军。



从乌军的战斗视角中也能看到,乌军炮兵是在城里,朝着郊外的平原开炮。大家可能都无法想象,战前只有7万人的巴赫姆特城,此刻汇聚了俄乌双方十万以上的兵力。其中,乌军集结了10个旅,总兵力超过6万,包括增援过来的第24旅、第46旅、第60旅、第63旅、第65旅、第71旅、第112旅和第128旅。而原先驻守在巴赫姆特的还有第53旅、第54旅、第58旅以及第93旅。其中,第54旅和第93旅因伤亡过大,撤下去修整了。

除此之外,乌军还有一个“莫扎特”雇佣兵团、一个格鲁吉亚团以及车臣“杜达耶夫营”。大家都知道,卡德罗夫的车臣兵很喜欢发短视频,是一支网红部队。可其实,真正骁勇善战的车臣部队是“杜达耶夫营”。他们基本上由车臣战争中被俄军剿灭的车臣后代所组成,跟普京是血海深仇。



俄军在巴赫姆特部署的兵力也不少,据凤凰新闻记者卢宇光称,瓦格纳集团扩军到了5万人,基本都部署在巴赫姆特。再算上顿巴斯民兵武装,俄军总兵力也在6万以上。

就这么一座小城,俄乌两军集结10万以上的兵力,在这里互相猛攻,双方投入的资源远远超出了巴赫姆特的战略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巴赫姆特首次出现了中国生产的“空中小摩托”——福建厦门云轮科技公司生产的“MuGin-5”系列无人机。

不过,不是俄军在用,而是乌军购买了中国云轮公司生产的“MuGin-5”系列无人机,于12月24日放飞7架,对克里米亚发起攻击,其中3架被俄军拦截。



为了迷惑俄军,乌军特意在“MuGin-5”无人机上涂刷了俄军的红星标记。“MuGin-5”是一款民用无人机,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就能买到,并不是一款限制性的军用无人机。对比俄军付出巨大代价从伊朗引进沙希德-136无人机,乌克兰直接采购中国民用无人机,改装成军用,成本更低,也更灵活。

在技术上,“MuGin-5”系列无人机采取垂直起降模式,不需要跑道,随时随地都能起飞,对战场的适应性极强。它的巡航速度为120公里/小时,最大有效载荷为20公斤,成本不超过1万美元。从外形看,“MuGin-5”的颜值也远远超过伊朗沙希德-136无人机。在军工界,颜值常常就代表着战斗力。

队长曾说过,伊朗沙希德-136无人机的成本约5万美元,可厦门云轮“MuGin-5”系列无人机成本不超过1万美元,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俄军用S-300防空导弹系统去拦截,那简直是血亏。



这不是乌军第一次使用云轮“MuGin-5”系列无人机攻击俄罗斯了。在此之前,乌军就曾使用“MuGin-5”无人机成功攻击罗斯托夫州的一个炼油厂。

在功能上,“MuGin-5”和伊朗沙希德-136很像,都是廉价的空中小摩托,速度慢,精准度低,威力小,但成本极低。这玩意儿根本就不限购,属于非军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随便买。

只是队长不解,为什么俄军就没更早地发现这么好用的东西?这不比伊朗的沙希德-136无人机更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