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识丰沛的时代,也是知识缺乏的时代。
我们被参差不齐的知识围堵,被嘈杂的观点和情绪淹没,却忽视了知识本身。但幸好,还是有人把知识本身作为准则。今天我们来聊聊柴知道和知识的故事。
在壁虎小队,有一群坚持创作优质视频内容的作者,他们年轻、有主张、有态度,『壁虎来了!』就是一档专门为他们做的访谈栏目,我们将不定期邀约这些作者,聊聊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观点。本期,我们采访到了泛知识科普自媒体柴知道的创始人汪振兴。
文 | 汪振兴 壁虎君
编辑 | 壁虎君
图 | 受访者提供
壁虎君:当时为什么想要创业做这个频道?
汪:其实一开始没有创业,只是我们几个朋友在一块儿瞎玩,我们真正出来做是2017年,但是那个时候也比较小,大家也不太懂,我自己认真开始做这个事情,是从2019年年中。
壁虎君:为什么选择知识领域?
汪:我们并不是某一个垂直领域的专家,他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说你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爱好,可以去做某一个垂直领域的东西,比如说娱乐、体育、财经……但是我们的兴趣都比较杂比较泛,而且刚从学校里面出来,我们可能看资料看文献能力比较强,希望把自己刚学会的那些东西能够分享出来,也就是这样而已。
壁虎君:知识是很泛的概念,你们会挑选什么样的知识去科普?
汪:如果你看我们早年做的视频或者图文,你会发现它比较偏向于传统科普,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大家现在去网站上面搜一本科普书,那很多是讲某个确定的概念的,比如说他告诉你宇宙膨胀是怎么回事,还有宇宙大爆炸和黑洞……这些东西,我们把它定义为科普,一开始我们做的也是这些。但是越往后你会发现,科学科普话题领域已经非常广泛了,它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一开始设定的那个范围,你现在再去看我们的选题,我们涉及到了财经、工业、行业、数码科技、互联网的知识,早早就摆脱了我们对传统科普的那个定义。
壁虎君:那你们怎样处理这种更开放的选题?
汪:我们在做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做一些核查,无论怎么说,里面提到的事实性信息本身一定要是正确的,在这个情况下,即便最后做出的回答,它的逻辑是你自己的一个想法,或者一套论证方法,但里面所提供的事实数据证据等,本身都是坚实的,这样就可以提供比较好的价值。
还有一个就是逻辑链条,这个我们也会尽量去找专业的人或者文献来看一下他们分析问题时用的框架。就是说对处理、思考很多问题本身的逻辑要求会更高一点,不再是去解释基础的原理,而是需要关涉到更多方面。
壁虎君:文献搜索这块大概会消耗多久时间,或者说这部分工作做到哪一步,你才觉得可以了。
汪:看选题情况,有一些可能还好,有一些长的话可能要一两周。其次你说做到哪一种程度,我个人觉得是所需要查证的所有论据都能找到一手来源了,这是第一;第二是讲得能够让人听懂,至少自己要先理解它是什么意思,能做到这两点就差不多OK了,剩下的就是看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把它呈现出来。
壁虎君:有没有什么手法技巧,把艰难晦涩的原文献转化成更有趣味性的视频画面?
汪:这个我说真的,没有什么很取巧的办法,就是自己能把原理搞懂。我先说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吧,首先策划人员自己要真的能够理解原理是怎么运作的,之后把它写成了一个文字脚本,再开一个分析会,对一些比较重点的段落、画面做形象化表示。但有一些画面可能涉及到原理讲解,这个时候就需要由文案给大家都讲一遍,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让设计师跟画师、动效老师去一起考虑这个画面怎么做。我们经常为了一个原理怎么设计开几个小时的会,而且有时候设计出来觉得不行,回过头又得改配音,就为了让配音能跟那个画面对上,要是真的有技巧,我可能能省很多功夫,但是没有,就是硬搞嘛。
比如说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美国加息对你有什么影响”,你要说那个视频多难吧,其实没有,但是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逻辑推演,比如加息这个行为对需求和供给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通货膨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都不是说它有多难,但它的逻辑链条很长,而这是放在视频里是比较难展现的,因为大家没有办法像读文字一样慢慢读,在脑子里面构建出一个结构状的知识图,只能用画面的形式呈现。那一期我们就做了比较长的时间,做出来之后还反复改了几次。
壁虎君:那你们对于文案策划有没有什么要求?
汪:我们不会在文稿上做太细的要求。其实主要还是刚才我说到的,对参考资料的要求会更高,我会跟他们说,你的每一个论据,我要在旁边看到一个批注的参考文献。
除了这个,我之前还有过一个要求(当然是总体的原则性的要求),就是简洁,你能够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东西,就不要用两句话,这个是我自己的一个审美趣味。特别是现在很多人会抱怨说很多视频的信息密度特别低,明明我20个字就能讲清楚的东西,非要做一个一分钟的视频,大家就会觉得很烦,很水。
但我现在有转变,原因是我发现这种方式,如果是在写作文本的时候是很好的,但做视频有点过于严苛,以至于对观众不友好。因为如果每一句话都是信息点,同时你还是在解释一个强原理性的信息,这就意味着,如果用户低头吃了一口饭,他就错过了这句话,那他后面就听不懂了,就会把这个视频关掉,就算他从头到尾坚持看下来,也会觉得很累。我觉得不能让用户这么遭罪,所以现在是可以让用户放松喘息一下。一些比较复杂的原理,如果没有听懂,或者它的逻辑比较长,我也愿意讲完之后,再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总结性的话语复述一遍。
壁虎君:那对于视频画面、动画制作有没有类似的要求?
汪:有,在知识可视化这个方面,我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个点是永远的第一原则,之后才是好不好看。如果说一个视频做出来之后,虽然花里胡哨很好看,动效和画面元素加了很多,可是喧宾夺主了,以至于用户的目光不能专注到画面最重要的原理上,就是不OK的。
壁虎君:你之前说过现代人缺的不是情绪和观点,而是知识,为什么这么说?
汪:我们现在获取知识跟信息的渠道确实非常多了,但注意力是不是投射在了真正的去关心这些知识上?我觉得永远都是值得怀疑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去接受某些知识的时候,是陷在情绪跟预设的立场,那接收到的东西,就会相对偏颇一点,而且当你有非常多的选择,是会看花眼的,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很缺这个。我们现在各种情绪、观点、态度在各个社交平台都有,但大家甩出的论据经常不靠谱。所以我每次都会觉得大家就知识这个东西本身讨论比较重要。
壁虎君:咱们制作一期视频成本怎么样?
汪:我觉得相对于绝大多数团队来说,我们的成本都挺高的,我也一直为这个问题发愁,动画虽然是好看,但是它制作起来确实很麻烦,比如说我们做一期视频,至少需要一个策划,两个设计师,两个后期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我们之前还强调过一定要缩短流程,但可能还是要花掉三周时间做一期,这个成本是很高的。
而且这样还会导致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广告主希望我们做一个视频,各方面都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人家要在两周后发布,可是我们来不及做,这就比较尴尬。虽然画面做得很好很精美,但是成本很高,商业上的灵活性也比较低,我觉得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壁虎君:怎么长期坚持下来的?一方面又要对内容有很严苛的把握,但一方面成本又确实很高。
汪:我们的成本是一步一步加起来的,一开始的成本没这么高,只是做内容的话,就想越做越好,把精致度什么的一直往上加。但是我必须得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入不敷出什么的,我肯定还是在能够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把成本拉上去的。而且虽然有一些客户很着急,也愿意要一个画面精美的东西,多等十几天也没有关系。
这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你的风格,本身既是一个让别人认识你的点,同时也会束缚你,你只能在这两个东西中间权衡。我现在没有办法完全抛弃现在的风格,就为了降成本,去做一个纯剪辑的东西,因为这样就是丢失掉了一切,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做一些其他类型的尝试,在不伤害整体风格的情况下,做一些相对简单的画面。
壁虎君:你之前说过,内容是出路,现在还是这么想吗?
汪:对,我还是这么坚持,或者我可以反问一句,如果说内容都不是出路的话,什么才是呢?我觉得至少对于我这样的小团队来说是这样,我们不像很多大的公司有很强的渠道,我觉得小的内容公司要明白一点,你真正有竞争力就是你的内容,如果说内容不是你的出路的话,那可能就没有出路了。我见过一些创作者,他们在商务上做了多少经营吗?其实没有,他们就是内容做的好,就能活下来。
壁虎君:最后一个问题,对于柴知道未来有没有什么预期?
汪:我总体的预期是比较实际的,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是我不能说没有预期,其实我还是想做很多事情。我觉得柴知道其实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如果大家注意到的话,我们最近做过一期15分钟的比较长的视频,它的成本比较高,但是我觉得它会更有价值一点,因为它能够承载更多的东西。然后如果你再往前翻我们的内容,有时候也会加入一些采访或者别的,我觉得它会突破我们传统的内容形式。
我希望柴知道能够成为一个更丰富的频道,我不想只满足于五六分钟的东西,我还想做一个十五六分钟的东西;我不想只从书本上和参考资料上找知识,我还想去采访行业内的人士;对于更大一些的问题,我甚至想能不能去做一个小的纪录片,这些我可能现在没有能力或者资源去做,但是如果未来有可能,我希望它能够承载更多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