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里,演员王劲松发了一条微博。

字数不多,却字字沉痛。

“每天的这个时间,是我跟妈妈视频的时间。妈妈被疫情带走了,这个电话,再也拨不通了……”



最近一次看到王老师出现在影视剧里,是热播剧《风吹半夏》,王老师在其中饰演了一位如全天下父母般爱子女的父亲。

然而剧外,身为人子,他却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了。

一边是丧母之痛,另一边,同样因为疫情受到生命威胁的,还有他93岁高龄的父亲…



王老师的微博发出后,立马收到了很多暖心网友的回复。

面对网友们源源不断送来的温暖,王老师在评论区回复大家:

“谢谢你们每一个人给我的温暖。

希望大家多关注下身边的老人,医疗资源药物尽量先留给儿童和老人,老人大多有基础病,感染之后是有生命危险的。”

这段话仿佛撕开了疫情的一道口子。

一巴掌打在那些已经完全轻视疫情,并以此娱乐化的人的脸上。

新冠不是小感冒,得了新冠是可能会死人的。

01


以倒叙的时间线,细数一下近期新闻中出现过的因病逝世的人。

12月21日中午,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曹凤岐因病医治无效,享年77岁。

曹教授今年9月曾因胆囊炎住院,出院后他曾在个人微博账号公布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透露住院期间曾两次病危。



12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教授刘统,因病医治无效,享年71岁。



刘统教授

12月21日,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先驱与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的康复医学教育家南登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享年96岁。 



南登崑教授

12月20日,著名皮肤病专家、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创始人之一孙曾拯因病医治无效,享年94岁。



孙曾拯教授

12月20日上午,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因感染重型感冒去世,终年67岁。

吴冠英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的设计者,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之一。



吴冠英教授

12月19日,著名药剂学家,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主任魏树礼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



魏树礼教授

12月19日,电影艺术家、摄影家罗德安(罗丹)先生病逝,享年83岁。

罗丹老师是原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摄影师,曾担任《决裂》《原野》《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寒夜》等多部电影摄影。



12月1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储兰兰因病医治无效,终年39岁。

储兰兰师承张派艺术传人蔡英莲,是京剧大师张君秋的再传弟子,后创立“新京剧”。

20岁推出个人首张专辑《京腔雅韵》,代表作包括《寒江雪》《中国瓷》《北京人都在忙》《小提琴对花》等。



京剧表演艺术家储兰兰


12月18日,作家骆驼因病医治无效,终年51岁。



作家骆驼

12月1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荀派传人宋长荣因病逝世,享年87岁。



宋长荣老师

12月13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非遗京剧艺术裘派传人姚撼岳离世,享年91岁。



姚撼岳先生


12月13日,著名老调表演艺术家辛秋花因病辞世,享年86岁。



辛秋花先生

12月11日,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孙文学因病去世,终年73岁。

据悉,孙文学晚年患有糖尿病、肾衰竭、心脏病等基础病,因感染新冠引发并发症去世。



二人转表演艺术家孙文学

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这些人名无疑只是冰山一角。

这些名人学者的离世,虽然在官方讣告中没有明确和新冠疫情相关,但在这个特殊关头,或多或少都和疫情有关系。

以当前疫情形势,京津、河北为首的北方地区,新冠阳性比例已经相当高,第一批感染人群已经转阴,南方城市的疫情高传播期也已经开始。

即便减少出门,北方相当部分的老年人也已经感染新冠。高传播性是新冠病毒不可规避的特性。

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医疗挤兑也是现实问题。

处于感染峰值期的城市医院人满为患,买药难,看病难,ICU床位紧张,全国多地传出血库告急消息。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统计问题。

美国的统计方式是,因病逝世者检测出新冠感染就算作新冠死亡病例;

国内的情况是,只有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呼吸衰竭、肺炎导致的死亡,才算作新冠死亡病例。像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算作这一范畴。

这种高危处境,不仅体现在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中年人身上,有基础病的年轻人同样有风险。

02

12月14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某某,因心源性猝死去世,去世前有发烧症状。



12月13日凌晨,32岁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王腾博士因病去世。

王腾博士的爱人在他的朋友圈发布了这一讣闻。



据悉王腾博士为避免亲属感染自行隔离后,引发高烧抽搐不治身亡。

12月12日,前沈阳金德队球员王若吉,因感染新冠后引发基础性疾病(糖尿病)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7岁。



王若吉(右)

在此之前,还有一名小学生去世的消息。

12月17日,广西贺州卫健委证实一四年级学生感染新冠突发高热惊厥去世。

尽管专家表示热性惊厥并非新冠常见神经系统表现,与发热没有相关性,多与遗传有关,是罕见事件。

这则让人心痛的新闻,还是给不少家长敲响了警钟。



通常儿童感染新冠后病程短,偶有重症,被认为恢复得更快。

但遇到发热不退时要特别警惕,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精神意识状态。

开放一个月时间,社会面上对防治新冠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是前进的一步,但面对突然放开的步子,一些人产生了对形势过于乐观的态度。

比如,得了新冠不可怕,该出门出门,该聚会聚会;

认为新冠只是小感冒,多睡觉多喝水躺平就好了。

甚至想着早得早好,之后就能放飞自我。



对于多数人来说,新冠引发的病症确实和感冒发热差不多,用网上的段子形容,顶多小刀拉嗓子、水泥封鼻孔、无麻醉开颅、电钻眼珠子…

但这些连日来的死亡讣告,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些人可能不是你我的亲人,但别忘了,你我的亲人早已共同置身这个局面。

03

‍‍有句话深以为然。

“真相本身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

看到这一长串的逝世名单,一定有人又想骂这是在引发恐慌,认为现实比这些黑白照片轻松得多。

这抹灰没落到自身头上之前,没人真的觉得新冠致命。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确难受三四天,多则一周,基本症状就都消退了。

但总有人是少数人。



这些少数者,有可能是每个人家里的老人,有可能是每个人家里的孩子,有可能是每个家里的孕妇,也有可能是每个家里患有基础病的年轻人。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里的少数者。

为了这些人,请尽可能延缓疫情第一波峰值的到来,请尽可能做好自身防护,请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占用公共医疗资源。

因为当你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你已经在保护这些少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