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王国”台湾近年多项水果产品遭到最大出口市场的中国“封杀”。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近年禁止进口台湾多项农水产品,引发两岸贸易争端。台湾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周二(12月13日)表示,台湾水果并未因中国禁令而“愁云惨雾”,反而“将危机化为转机”,大幅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开拓其他新兴市场。
陈吉仲在脸书发文举例,台湾生鲜冷藏水果出口过去对中国市场依赖高达80%,但2022年已下降至1.7%。与此同时,日本市场占比从2020年的9%,大幅跃至50%,成为台湾最大的水果出口市场,台湾也积极拓展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其他市场。
此外,根据台湾政府统计,2022年度截至11月,台湾农产品最大出口国家前三名分别为美国(17.8%)、日本(16.5%)、中国大陆(13.1%)。相较之下,去年同期,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占比将近20%。
不靠中国靠日本?
2021年,中国以检疫不过关为由,陆续禁止进口台湾菠萝、莲雾、释迦等水果;2022年8月,再禁台湾柑橘类水果。短短2年,原本高度仰赖中国的台湾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水果政治学》作者焦钧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訪时表示,这几波遭禁水果多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收清单项目之一,也是台湾输出中国排名靠前的农产品,“针对性都很强”。
他指出,“就统计学来看,排名前四大、前五大的归零,后面都是个位数的东西,所以占比一定是变低的。”而日本之所以成为台湾水果的最大出口市场,主因之一是台湾菠萝大量转单至日本。
菠萝是台湾水果外销主力之一。焦钧分析,“台日关系本来就有特殊情谊在”,当时台湾总统蔡英文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都曾呼吁民众买单台湾菠萝,“所以(出口量)才一下子就瞬间从几百、一千出头,变成1.8万。那个成长是一、两百倍的成长。”
但他认为,“菠萝是非常特例”,经验很难复制到其他水果品项与出口国家,且“在日本市场卖得再好,若要与当时输出中国时相比较,还是不算高。”
续航力受挑战焦钧强调,市场分散在政策层面无可议之处,但“最困难、最务实最难回答的是——市场怎么去分散?”
他指出,台日之间初期或许可以“因为‘自由菠萝跟爱国菠萝’”,靠著“感情因素”做交易买卖,但在商言商,如果交易最终赔了钱,客户不见得会再买。“市场的开拓非常难,延续、维持更难——难在你这个产品必须是他们要的产品,必须他们喜欢吃这个产品。喜欢吃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
焦钧还表示,生鲜冷藏水果在运送距离上有先天限制,台湾也很难找到像中国这么大又这么近的市场,况且食物必须考量输出国家的饮食习惯,若被中国禁止输入的水果要转移至其他新兴市场,其实不是那么容易。
ECFA早收清单继诸多水果遭到中国禁止进口后,台湾石斑鱼在今年6月也遭“封杀”。今年12月,中国海关总署再以“注册信息不完整”为由,暂停进口台湾多项水产、饮料及酒品。
台湾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预警,未来一定比例的农产品要有所准备,可能还会遭禁。对此,焦钧认为,ECFA早收清单上出口销量大的水果“都禁得差不多了,再禁的意义不大”。
至于ECFA未来未否遭到单方面收回?焦钧告诉德国之声,台湾对中国市场依赖相对较大,“发球权在他们手上”。但由于早收清单中比较大规模的,还是工具机等工业产品,他认为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农产品供应链都非常短,但工具机等产品的供应链很长,“你断掉一个,他不会感觉到痛,因为他可能很多替代的供应链可以进来,加上美国要阻绝红色供应链”,“我不觉得在这个时候动这个刀,可以起什么政治上或经济上的目的。”
焦钧表示,这些产业都已经有相对应得布局,此时收回ECFA效果可能不大,但他也强调,外界难以揣测中南海的行为与目的,中国当局实际会怎么做“只有习近平一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