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及其后果在无形中给中国政府帮了一个忙——让大量资金留在了国内。但随着人们对中国全面重新开放的期望上升,有分析预测,资本外流可能是让北京头痛的下一个问题。



资本外流的渠道之一——出境旅行、留学

中国对公民的跨境现金转移有严格的控制,一年内不得超过5万美元。即便如此,2019年中国的出境游客还是在国外消费了2550亿美元,促进了外国服务业和奢侈品行业的生意——从泰国的度假酒店到巴黎的名牌手提包。路透社报道称,疫情三年来,没有这笔开支,相当于节省了7650亿美元。

此外,不少富裕的中国家庭把孩子送到西方学校和大学读书,这也是一大笔投资开销。新冠大流行以来,中国严格的检疫规定和护照管制阻止了人们出境旅行。截至2022学年,美国学校的中国学生入学人数已降至29万,比两年前的峰值下降了22%。

加上强劲的出口,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21年底创下了五年来的新高,并一直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路透社分析,由于估计到民众被压抑的海外消费需求高涨,中国可能试图保留部分出境旅行限制,以抑制现金外流。

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失去动力,美联储的加息也让人民币备受压力。《亨利全球公民报告》(Henley Global Citizens Report)估计,今年将有1万名高净值人士离开中国,是继俄罗斯之后最多的国家。看到严格的防疫限制和相关的抗议活动之后,更多的中国中产阶级可能对他们自己在国内的前景也不看好。

然而,对中国来说,资本外流的代价可能比继续关闭要小。全球经济放缓正在威胁着出口这一中国最后的经济亮点之一。今年11月中国制造业的订单缩减了8.7%,超过了预期。

财政已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担心外国投资下降,已经争先恐后地组织出国商务旅行,以重振信心。路透的分析称,中国等待全面开放边境的时间越长,它将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储蓄增加 中产壮大

最新发布的《2023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则指出,近期的宏观经济压力令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受到影响。

麦肯锡对中国消费者进行的调研显示,有58%的受访城镇家庭希望“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储蓄率一路攀升。2022年前9个月,中国居民存款金额增长了14万亿元人民币。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同期名义增长5.3%。按照家庭年收入超过16万元人民币的标准,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跻身上中产阶级(Upper-middle-class)行列。麦肯锡报告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有望再增加7100万个上中产阶级家庭。

 

(路透社、mckinse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