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新十条”规定,将放松部分严格防疫措施。许多民众盼望已久,但也有人担心:中国是否能挺过?德国之声请德国莱布尼茨传染病和预防研究所(BIPS)所长、不来梅大学教授哈约·泽布(Hajo Zeeb)分析中国防疫目前面对的考验。



中国将告别全民核酸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今天(12月7日)公布了新冠防疫的“新十条”规定,包括不再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减少检测范围和频次,不搞大范围封控,允许居家隔离而不必集中隔离等。作为公共卫生专家,您看到这样放松限制的变化有何感想? 

泽布:可以说,中国现在走上了一条很多其他国家早已走过的路。您提到的这些措施是适合中国目前情况的。当然不能一下子放弃所有的防疫措施,比如像我们在欧洲国家甚至在讨论取消隔离义务等。中国与我们不同的情况是,居民中的大部分人还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在此背景下,放松限制是会带来一些问题的。  

中国现在的出发点是,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重症、死亡率等方面的后果不那么可怕。在居民已建立起免疫保护的地方是这样的,比如已多次注射疫苗、打过加强针或感染过病毒,而不是说奥密克戎本身变得多弱。在中国,很多人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因此整体的免疫能力可能不如在其他国家。 

德国之声:新计划中的一点是提高老年人接种疫苗的速度和比例。老年人接种比例不够高是中国令人担心的一个情况。对这个群体来说,现在逐步放开是否意味着感染风险增高? 

泽布:这一点非常重要。加快老年人和有基础病人群的接种步伐,对能否建立免疫保护非常关键。中国有能力做这件事,尤其是提高加强针的接种比例,这项功课一定要做好,而且希望能尽快。因为对老人、有呼吸道和循环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感染新冠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引起重症乃至死亡。中国的这个风险目前是高于其他国家。 

德国之声:中国官方现在向民众传递的一个信息是,奥密克戎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但按我理解,您认为在中国不能这样说? 

泽布: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很强,能够快速传播。当它在一个很多人已经打过疫苗、感染或多次感染过的群体中传播,据现在的观察症状相对轻微,但前提是患者打过疫苗或已经感染过。而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因此奥密克戎在中国有可能仍是一种危险的病毒,尽管它本身的致病性可能略有降低。以香港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那一波奥密克戎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导致了很多重症。中国领导层肯定了解可能会出现这种风险,因此,这对决策者和医疗系统将是一个考验。 

德国之声:中国现在计划减少核酸检测,同时放松防疫限制。这样的话,是不是有越来越多的感染不会被发现?

泽布:是的。中国迄今的检测方式最大化地检出了感染者,但长期来看这种方式意义不大,也不可能一直坚持下去。因此减少核酸检测、有针对性的检测是更恰当的,例如在特定场合、对特定人群、老年人进行检测。长期、反复的全民检测、到任何地方都要求阴性检测结果,确实是有些夸张的,况且也要考虑经济因素。 

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一些感染者发现不了。中国会出现更多的感染,基于目前的变异株我无法设想会有另一种情况。因此重要的是让民众了解,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做检测、什么时候应该自我隔离,同时重点检测高风险的人群。 

德国之声:您曾经提到过,如果新冠病毒在中国传播失控,有可能在那里产生新的变异。为什么? 

泽布:病毒总是在不断变异的,奥密克戎也不例外。奥密克戎迄今的变异似乎显示这个 变种已进化得相当完善,不过这是在多数人打过疫苗或感染过的基础上,而非面对缺乏免疫保护的人群。中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感染数量增加,而且是在不同的人群中,病毒传播形成新的规模和动态。如果病毒复制的基数和频率很高,出现新变异的可能性就高,这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因此,疫情监控很重要。通过对感染病例至少是抽样性质的病毒基因测序,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的变异株,这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德国之声:总体看中国疫情未来的发展,现在最让您感到担心的是什么? 

泽布:对年轻的、60岁以下、基本健康的民众,我并不担心。他们中的多数人或许日后会感染新冠病毒,但绝大多数人症状不会严重,会自愈。和在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真正令人担心的是被定义为感染可能导致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包括老年人、有某些严重基础病——比如循环系统疾病——的人。在中国,现在应该特别关注这些人。鉴于防疫策略的改变,可以预见中国会出现更多的感染,因此应该重点保护这些人不蒙受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