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抗议者前一天晚上聚集的上海一个地区,警力非常密集。 The New York Times
几个月来,中国毫不动摇的新冠防疫方法所造成的代价已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生广泛影响:青年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20%,企业利润下滑,经济增长远低于北京自己的预测。
经济痛苦加大了放松疫情限制以挽救萎靡不振的经济,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生活的压力。人们对政府的“清零”策略感到失望,该策略未能阻止病例的大幅增加,上周末,对无法预测的封锁、延长的隔离和大规模检测感到厌倦的民众发起了抗议。周一,规模较小、分散的示威活动仍在继续。
目前的新冠暴发是自2020年大流行开始以来最广泛的一次,这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陷入困境。他一直拒绝在政府严格的“清零”措施方面让步。如果他放松限制,感染率急剧上升,就有可能出现大规模死亡和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的情况。但保持目前的政策,以广泛的封锁来限制感染,将对已经放缓的经济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周一,上海的新冠病毒检测。 Aly Song/Reuters
“政府目前没有好的选择,”研究公司凯投宏观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说。“无论他们做什么,很难想象不会给这个国家的很大一片地区造成严重制约,这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削弱 。”
中国目前有80多个城市正在与感染作斗争,而春季时是50个城市,当时规模较小的感染激增促使上海实施了为期八周的封锁,并使经济增速降至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凯投宏观的数据显示,这些城市占中国经济活动的一半,出口占中国出口的90%。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宣布放松一些疫情政策的计划,引发了人们的猜测,认为这是逐步退出“清零”政策的开始,这让投资者感到高兴,推动中国公司的股价飙升。但随着感染人数的上升,政府恢复了熟悉的手段,并坚持其一直以来的说法:中国正在努力消除新冠病毒,而不是学习与其共存。
从周日开始,在官方媒体的一系列社论中,北京表示,中国仍然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抗击新冠疫情,但它敦促全国各地的官员避免在隔离期间采取封锁消防出口或堵住公用大门等极端措施。其中强调地方官员需要坚持政策调整,以便“优化”现有的新冠政策,限制对个人和企业的干扰。
尽管如此,周一晚上,当局还是部署了额外的安全措施,以阻止抗议活动再次发生。
不断加剧的动荡可能危及中国来之不易的“世界工厂”声誉。上周,在台湾承包制造商富士康生产全球一半以上iPhone的中国代工厂,工人们对未支付的疫情补贴和糟糕的隔离措施感到不满,与警方发生冲突。
惠誉负责中国政府信用评级的分析师安德鲁·芬内尔表示,中国不妥协的做法“给经济带来了沉重压力,加剧了社会紧张局势”。他说,他预计北京将在2023年放松其“清零”政策下最严格的措施,如全市封锁,但由于中国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许多限制措施将继续存在。
由于最年长公民的低疫苗接种率,中国周二表示将加紧为这个群体接种疫苗。专家认为,此举是重新开放经济的一个重要前兆。
高盛周一在一份报告中估计,由于中央政府被迫“在更多封锁和更多疫情之间做出选择”,中国在4月之前放弃“清零”的可能性为30%。
上周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富士康郑州iPhone工厂的工人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via AFP— Getty; via Reuters; via AFP— Getty
经过2020年最早的一波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迅速反弹。在世界其他国家仍处于封锁状态的时候,中国控制新冠病毒的强硬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出口是一个特别的亮点,因为世界其他国家隔离期间在网上购买的许多产品都是中国工厂生产的。去年,中国经济增长了惊人的8%。
目前,由于通胀失控、利率上升以及乌克兰战争,中国的许多最大贸易伙伴都面临着可能的衰退。在国内,房地产和高科技等通常可靠的支柱已经陷入困境,向企业提供更多信贷也未能推动经济增长。
对于小企业来说,最近的疫情已经在削弱需求。
深圳一家蛋糕店的店主蔡志康(音)说,企业客户是他业务的主要来源,他们开始更频繁地取消订单。他表示,周一,一名顾客取消了一份超过3500元的大型企业餐饮订单。一天前,这座中国东南部城市的居民针对最新的一些限制措施举行了抗议。
11月,在中国深圳的下沙村,一名送餐员骑车经过被关闭的商店。由于多次封锁,这里的许多企业要么停业,要么搬迁。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8岁的蔡志康说,每一波感染都让企业客户更加节俭,他们削减了员工的福利支出以保持预算。他说,当深圳对他开店的园区实施限制时,他的店还曾被迫关闭一个月。他还说,现在提前计划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新冠是否在传播。
“如果没有新冠,我肯定能赚钱。有疫情的时候就做不到。”
这种影响还波及到更大的公司。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工业企业的总体利润在10月份加速下降。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中国41个工业部门的利润下降了3%,与1月至9月的2.3%相比,降幅更大。
今年,随着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中国在控制新冠方面最初的成功开始崩溃。政府今年3月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将有5.5%的适度增长。几周后,感染人数急剧上升迫使上海进入封锁状态,经济陷入停滞。随后发生的一系列规模较小的疫情继续考验着中国“清零”战略的极限,使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无法实现。
周一,上海在发生对新冠限制的抗议之后在路边设置了屏障。 Hector Retamal/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周一,日本券商野村证券将其对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期从此前的2.8%下调至2.4%,理由是“重新开放的道路缓慢、痛苦且坎坷”。它还将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3%下调至4%。
对39岁的艾玛·王(音)来说,经济放缓已经很明显。她在四川阆中的一个购物中心有一间店铺,出售手提包和行李箱,该市的感染人数不多。
两年前她开店时,生意稳定,利润丰厚。但最近,人们开始避开购物中心,尽管这座城市没有被封锁。她正在考虑将自己的业务转移到网上,以便卖出库存。
“疫情期间没有顾客,”艾玛·王说。“一个包都卖不出去。”
周一,新冠疫情下,北京的一个购物中心。 Tingshu Wang/Reuters
让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更加头疼的是,她的丈夫在一家食品制造商工作,其业务也被打乱了,雇主已经有几个月没给他发工资。
“我们有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她说。“情况没有改善,这真的让我很不安。”
“清零沙皇”改口 中国防疫政策转向?
面对连日的反封控抗议升级为“白纸运动”,中国从地方开始放松防疫措施,中央也紧急要求地方不得过度防疫,现在主导疫情的官员也开始不再使用“动态清零”一词,看起来风向已经转变。但要放弃“清零”,中国还有不少挑战。
2022年10月27日,在中国北京,一名男子推著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妇女经过一张印有医护人员图案的海报。
根据会后发表的声明,孙春兰没有使用 “动态清零”一词,前一天的简报会上,包括国家卫生委员会在内的机构官员也没有使用这个词,而是鼓励老年人接种疫苗,被认为是北京改变“动态清零”的可能迹象。
彭博社认为,孙的讲话似乎是中国官方首次公开承认病毒不再那么严重,表明中国终于开始考虑放弃“清零”。彭博社也引用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在重新开放的压力下,即将推出第四种新冠疫苗。
负责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孙春兰是成为中国强硬防疫的代名词,中国网络上流传,只要“老太太”出现在爆发疫情的城市,当地就会实施严格封锁,像是最初爆发疫情的武汉,和疫情失控的上海,以及海南等地在硬封锁前都有她的访视足迹。
中国卫健委11月30日报告,在过去24小时内有37,828个新病例,包括33,540个无症状病例。在319,536个确诊病例中,官方死亡人数为5,233人。
虽然外界用孙春兰的话来解读北京防疫方向有可能改变,但中国要放弃清零还面臨两个问题:
1.老人疫苗接种率低 美联社11月30日报道,中国老人疫苗接种率低是结束清零的最大障碍之一。新闻会上,中央卫生官员没有说明推动老人接种疫苗需要多长时间,有卫生专家和经济学家认为,“清零”会持续到2023年中期,甚至可能晚到2024年。
凯投宏观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说:“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力从‘清零’政策转向与病毒共存, “卫生保健能力非常薄弱。”
美联社报道,虽然中国政府想要鼓励60岁以上的人接种疫苗,但许多人因安全疑虑拒绝接种疫苗,加上他们认为中国病例很少,感染风险很低。北京宣布将派出流动疫苗接种单位,以接触那些不能离开家的70多岁和80多岁的人。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每10个中国人中有9个已经接种了疫苗,60岁以上的人中有86%接种了疫苗,但80岁以上的人中只有66%接种了一针,而40%接受了加强针。
相比之下,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93%的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已经接种了三剂疫苗,另有95%的人至少接种了一针。
而在疫苗使用上,根据美联社,中国主要使用国内开发商生产的疫苗,包括国药和科兴,但中国国内检讨国产疫苗成效声音不断。虽然一家中国公司在2020年买下了德国BioNTech公司发明的mRNA疫苗分销权,但一直没有批准施打。
2.医疗资源不足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11月18日在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说,中国“有能力最终驯服新冠病毒”,强调中国的诊断、治疗和疫苗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然而,中国规模小、工作量大的医疗保健系统,特别是在贫穷、人口众多的农村,如果感染率随著限制的放松而急剧上升,可能会被淹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每人拥有4.3张医院床位,只有较贫穷邻国蒙古的平均8张床位的一半。日本有13张,韩国有12.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