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雅书品iRead(ID:yashupin),作者:徐国能,原文标题:《徐国能:世界纷扰,何必匆匆,慢下来细味人间三餐四季》,头图来自:《小森林·夏秋篇》


近期,台湾地区散文名家徐国能最新力作《细味人间》出版。



在充斥着鸡汤、八卦、圈地自萌的大众图书中,在散文写作门槛变得越来越低的当下,徐国能先生继承了经典作家如丰子恺、汪曾祺、木心等人的衣钵,用心经营每一篇文章和每一个句子,正如他说的,写作者就是划火柴的人,他用笔亲造出一朵充满光与热的花,在世事浮沉中慰藉了失意的人,治愈每天为生活所苦的都市症候群的人们。


他所思至柔,看透了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细味人间,用文字治愈你我的都市病,对抗世间的嘈杂和无聊,保持热情,保持激情,活出趣味与精彩。如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篇《饮食小记》,写的都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最多接触的东西,通过下厨房、日常小食、糕点等,寻找日常生活的乐趣,探知爱与真谛。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固然荒诞,但这一个个小小乐趣,成了我们眷恋人间的诱饵。


以下为正文:


厨房的故事


童年的厨房是公寓一楼向后面山角荒地延伸出去的半违章建筑,后门一开是母亲养鸡的小院,有棵从不结实的木瓜树;屋顶是塑料浪板,阳光好时不必开灯也很亮,一架简陋的洗槽,一台两口的瓦斯炉,一家的生活就从这里展开。


清晨透亮的阳光中是父亲上工前炒蛋炒饭的香气;下着雨的黄昏是我坐在小板凳上,或许帮忙择空心菜,或许是掐黄豆芽的时光。随着单调的雨声,时间那么悠长,日子那么简单,春日有自摘的香椿芽炒蛋,初夏是几大盆粽叶、糯米与腌在酱油里的猪肉香;秋天里手揉的南瓜馒头或冬天时全家一起包起来的瓠瓜水饺。小小的厨房是一年四季,是清贫时代的朴素与现实,食物的香气与家人的笑语让它充满沉静而从容的辉光。


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如何改装北市旧公寓里三坪空间的小厨是最需费心的。妻不喜欢阴暗,我希望没有阻隔,我们将一面外墙砌上玻璃砖,企图透一些光影进来;地砖与系统柜用明度与对比鲜明的颜色;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打掉室内墙,用一张小吧台代替餐桌,勉强算是厨房与客厅的分界。


那是新婚生活的浪漫,长辈们总担心厨房这样敞开,油烟势必弥漫全家。因此我们摒弃了煎、炒、炸,而多采取烫、炖与蒸这些比较简单少油的料理方式。每天黄昏,闲坐桌边,一碟茶蒸豆腐,一碗马铃薯炖肉,一盘淋上橄榄油的烫青菜或芦笋,再配一杯冰啤酒与孟德尔颂的《无言歌》,一天就这样安逸地消沉下去了。



曾有经济学家鉴于都市生活过于繁忙,许多都市家庭以外食为主,厨房成为最浪费的闲置空间,因而主张设计一种没有厨房的家屋,以达到更经济的空间利用。细思这个概念不无道理,分工细密的时代,一日所需都已假手他人,厨房这象征亲手调制、自我斟酌的操作概念,或许已和“夜雨剪春韭”或“洗手做羹汤”这类古典风情一同渐成陈迹了。但厨房真的只是一个烹煮食物的场所吗?


日前H教授送我一台她夫家代工的手动式意大利切面机,妻女买来了杜兰小麦粉,我们一家三口在小厨房堆出面粉山,打下鸡蛋,拌入橄榄油和玫瑰盐,渐渐糅合成丰软嫩黄的面团,擀成面蛇后推入机器,有韵地手摇转轮,螺旋状的意大利面就纷纷落在了大瓷碗中。


孩子对自己制成的面惊奇不已,窗外暮色低垂,我想在此刻,多少厨房捻亮了晕黄的灯,多少炉头温暖了疲倦的心。飞扬的面粉与西红柿肉酱熬出的香味,使我突然想起了遥远的童年时光,原来厨房不只是一个烹调空间,而且维系着人对家的情感与记忆。平凡的人间烟火无可取代,正是因为幸福真正的滋味就在其中。


荸荠


荸荠,音“鼻其”,学名Eleocharis dulcis ,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长在水田或池塘水浅处,其叶青葱耿直,我们吃的原是它埋在地下的球茎,母亲从来就说那是“菩荠”。


把荸荠写得最好的是汪曾祺,在《受戒》那篇小说里,小和尚明海就住在“荸荠庵”,书里讲到摘荸荠的事:


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


小和尚就这样和小英子摘着玩,竟而产生了情愫:“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原来采荸荠竟是这样诗意,好像一幅还湿着的水彩画。


荸荠不仅优美,更是好吃。在广东馆子吃完正餐,再来一块马蹄糕,就着半温的普菊随意聊上一刻钟,那是很惬意的事。马蹄是荸荠的别称,将荸荠粉撞入和了油的糖水,搅匀后蒸个十几分钟就是这道风味佳肴了,嫩软的糕里最好要有几丁荸荠粒,好像是粗心的厨师磨粉时不慎使然,但这却添增了一些原本属于它的民间风味,更能衬出其口感的独特。


一面吃着糕,不免要想到了那遥远的诗:


送她到南方的海湄

便哭泣了

野荸荠们也哭泣了


喜欢附会的饶舌人说诗是“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或是“红烛自怜无好计,寒夜空替人垂泪”,这都是胡扯。超现实主义的野荸荠原是生长在我们心里的,那浅水处的意念,那清冽的气息像夏秋之交的一个黄昏,或是东方的神秘主义那样孤独而遥远。


我最不能忘却的是儿时母亲买回来一大盆带土的荸荠,我们把它洗得红亮红亮,削去皮后相当洁白,忍不住一口咬下,生的荸荠多汁可口,凉凉的、粉粉的,很涩的甜味在舌上转了一圈便永远留在心里。


黄昏时,切碎的荸荠就着绞肉、鸡蛋、葱姜细末等揉成大肉丸,裹一点粉,“喳”的一声扔进油锅,煎黄了再烩下高汤酒糖,待浓郁的香气充满厨房,再焖一下便是红烧狮子头了。现在餐馆里的狮子头多肥且油,为了健康因素不能多吃,而且不知为何,荸荠放得少,一面吃了,想到的还是那诗:


而且在南方的海湄

而且野荸荠们在开花

而且哭泣到织女星出来织布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流过许多的地方,那么一定有什么地方,是在归向大海时让你特别留恋的。我想我或许会说,在那荸荠叶葱茏的秋水浅岸,夜空里的故事是使人怀念的;或是在那甜得令人回忆起便感到痛苦的滋味中,我们渐渐懂了世界虽然无情,但也有待我们不错的一些时候。


茯苓糕与龟苓膏


陪母亲到长庚医院拿药,医院旁边的小摊不少,那个卖茯苓糕的特别吸引我,听说茯苓对老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即刻拿了一条红豆、一条绿豆的和母亲当街分食,糕还温热,带着湿湿的水汽,细致绵密的口感,的确是茯苓糕所独有的。


顾名思义,茯苓糕是以茯苓粉和米粉、糖粉,不添水、不发酵所炊成的小点心,因此口感以柔细取胜,缺点是容易干燥,不能久放。


日前作研究论文,读到了一则诗学批评,金朝的元好问说:


“夫金屑、丹砂、芝术、参桂,识者例能指名之,至于合而为剂,其君臣佐使之互用,甘苦酸咸之相入,有不可复以金屑、丹砂、芝术、参桂而名之者矣。”


大意是说作诗要善于融化典故,使读者有所感悟,但不知此感悟是来自诗中何典何故。诗评中提到的几种中药,其中的“芝术”,就是灵芝和白术,“参桂”当指人参与肉桂,我们所熟悉的“四君子汤”,就是:人参、白术,再加上茯苓与甘草,可见茯苓是很好的东西,是君子,温和营养,即使化成甜糕,也必有祛弱益脾的功效。


深夜读到这一则诗评,心中想起的是雪白绵密的茯苓糕,不晓得元好问的时代有没有发明这么好吃的甜点。


茯苓还能做成另一道好吃的药:龟苓膏。调了纯蜜的龟苓膏有妙不可言的滋味。小时候不易吃到,大人视之为珍品,我嫌苦,顶多愿意喝一匙碗旁的蜜水,但中药味浓得刺鼻。长大后才慢慢能体会苦苦的药味中,藏有一缕清幽之甘。严格说来,龟苓膏应是一种药物而非食物,不过在我看来,中医里把万物都视为药,万物皆有其药性药理,因此药物与食物也就没有区分了。


龟苓膏以前是皇帝、娘娘吃的保健食品,现在是平民化的小吃,有传统的小店还是用小瓷坛蓄着,要吃时倒扑在白碗里,那黝黑如墨的一坨颤颤巍巍,淋上一些金色甘蜜,冷热吃其实都好。和仙草、爱玉、布丁、果冻这类半凝胶状的食品相比,龟苓膏特有其更胜一筹的弹韧口感,而以“苦”为其滋味的根本特色,似也比这些甜腻的食品更具一种高格。


有时我会看到误将“膏”字写成“糕”,虽然口感或可联想,但龟苓膏和前面三种糕不同,它是不加米粉、面粉的。炙热的夏天,能在向晚时分的风里,光着膀子吃一碗冰凉的龟苓膏,退去溽暑的烦躁,对苦思甜,许多人间的恩恩怨怨好像就不必太计较了,我想清凉世界大概就是这样吧?


鼎泰丰的千层油糕,奥地利餐厅的萨尔斯堡松糕,都是值得品尝的美糕。糕是人间永远的温柔,还记得那首歌吗: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好宝宝,给我一块糕。


那块人间最甜最香的,究竟是什么糕呢?


苹果面包


人生像一条小船,过眼的风景虽然令人留恋,但随着悠悠流水,那美好的一切终将渐行渐远而至消逝在视线之外,“唯见长江天际流”,是选在初中课本里,阐述人生最深刻的好诗。所以当我们在这只能向前的一路上,偶尔竟能遇上一些似曾相识的风景,微微的欣与悲长在波心荡漾不已。


我逐渐有一种体会,年纪愈长,世界所能给予的快乐就愈少,习惯于淡漠后,也许就是古人说的“境界”那回事了。因此真正的快乐,唯有在童年才发生,后来的岁月纵有开怀,但不免世故了一些。在我的童年中,“苹果面包”的确是紧紧牢系着那无与伦比的快乐的。


什么时候吃苹果面包呢?儿童节的前一天。校长温和地在朝会上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及儿童节快乐之后,带队回教室就是发苹果面包的时刻了。值日生已从合作社抬来蓝色塑料箱,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很快就分到了面包。


那面包一片六块共两片,装在一个有封口拉链的透明塑料袋里,外面用红字印着“苹果面包”,一起发下来的可能还有一张垫板吧,都是教育局局长送的礼物。在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如此隆重地受到尊敬与款待,也因此曾在那一刻立志好好读书,长大后报效国家。我不像其他同学总是现场吃光,我要将面包与垫板带回家,等到明天儿童节的到来,才慎重地一面写功课一面吃面包,其乐也无穷。


轻轻剥下一块,滑滑的表面,淡淡的苹果香,甜甜酥酥的滋味,我是那沉溺在幸福漩涡里的小舟,苹果面包像是一朵有十二瓣的花,我一一吃光它们,一面惋惜美好是如此短暂,一面立志要做一个伟人。儿童节的美好就这样轻轻地擦拭了我的心,为了这个节日,为了这种心情,我不想长大。


日前在便利商店,意外地发现了新包装的苹果面包,滋味和旧时的月色一般清亮,但一回首就是半个人间了。


大多数的时候,人生是隔着浅浅一条小河的。而“苹果面包”,正是让我往渡其间的小舟。慎重地将面包买回家,唤来妻子共享,儿童节的幸福与那早已淡出政坛的教育局局长又回到我的心中,有一则偈语也许可以诉说那滋味所带给我的感想:


茫茫复茫茫,不期再回首。倾渡彼世界,已遐回首处。


《细味人间》<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细味人间》

徐国能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2022年8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雅书品iRead(ID:yashupin),作者:徐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