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一项权威报告显示:2021/22学年,在美国留学的国际学生总数比上一学年明显回升,同时中国留学生人数锐减。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官员表示,这并非签证发放的原因,“中国学生的签证申请程序,不比世界其他地方更难、更复杂”,“美国欢迎中国留学生”。



目前,中国仍是美国国际学生的第一大生源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大学2021/22学年的数据11月14日出炉,国际学生人数呈现全面反弹,已经接近疫情前水平。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了相关调查报告,指出2021/2022年,赴美留学的大学生总数为94万8519人,明显高于2020/21学年的91万4095人,增长了近4%。其中新生26万1961人,与上一学年的14万5528人相比,增长了惊人的80%。

这份《2022年国际教育交流门户开放报告》(The Open Doors 2022 Report)调查了美国约3000所高校的注册学生,包括在校生也包括目前在进行实习、相关培训的学生。

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双重影响力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负责人古德曼(Allan E. Goodman)说,通过一个多世纪的数据,他们看到,即使在大流行病期间,这种国际学术交换也会发生,并且在之后迅速增长。美国负责教育和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萨特菲尔德(Lee Satterfield)也对这种增长表示欢迎。

这些数字在美国受到密切关注。《华盛顿邮报》报道指出,这种学术交换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影响:国际学生改变了与他们一起学习的美国大学生的教育经验。而且,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国际学生在2021/22学年为美国经济贡献了320亿美元。

不过,美国知名国际教育网站The PIE News的报道指出,该数字虽然比上一学年增加了100多亿美元,但仍然低于疫情前水平。

留学生人数飙升的印度和锐减的中国

入学人数增长最多的国家包括印度。在2021/22学年,在美国的印度留学生总数同比增长了19%。在美国攻读研究生的印度学生人数大幅增长了48%。目前,在美国的印度留学生总数略低于20万,是美国国际学生的第二大生源国(第一大生源国是中国)。

来自德国、西班牙、法国这几个西欧国家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大幅上升。此外,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哥伦比亚和尼日利亚也取得了两位数百分比的增长。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在2021/22学年总数比前一年下降了8.6%。而2020/21学年已经同比下降了14.8%。

多年来,中国是向美国输送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仍是最大的生源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29万人。而在2019/20年,在美国有超过37万名来自中国的学生。

为何中国留学生人数下降?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科研、评估和学习部门主管马特尔(Mirka Martel)说,2020年之前的10年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她表示,疫情及其对出国的影响可能是中国学生无法前往美国、选择推迟学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日经新闻的相关报道指出,签证发放一直是中国学生的主要关切,特别是涉及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生。前总统特朗普曾在2020年签署第10043号总统令”,旨在阻止一些STEM领域的学生获得美国留学签证。

不过根据该报道,美国国务院领事事务局负责签证服务的巴切尔德(Robert Batchelder)说,这份总统令只影响到“非常、非常少”的想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公民。巴切尔德表示:“中国学生的签证申请程序,就审查和难度而言,真的不比世界其他地方更难、更复杂。”



新冠疫情以及中国严格的防疫规定限制了人员流动,也让中国人更难出国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也指出,巴切尔德在被问及中国学生是否难以获得留学签证时说,绝大多数希望在美国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学生都能获得签证并前往美国,没有任何严重的延误、困难。

根据巴切尔德的说法,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的学年,美国向中国人发放了约6.5万份F-1学生签证,这大约是同期向印度人发放的近12.5万份F-1学生签证的一半。

“当然在中国,由于新冠疫情和内部旅行限制,人们比较难去我们(美国)的大使馆、领事馆。同时,出国的人也更少”,巴切尔德说。

“美国欢迎中国留学生”

据美国国际教育网站The PIE News报道,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负责学术项目的官员罗森茨威格(Ethan Rosenzweig)强调,中国仍是美国大学的招生重点。

他说,美国大学把所有学生的健康、安全和福祉放在首位。“对于这一点,拜登政府一直很明确:中国学生在这里(美国)是受欢迎的。”

罗森茨威格也表示,美国大学将继续重视中国学生,优先考虑在中国招生。“作为一个在高等教育领域有二十年经验的人,我期待中国也能很快向美国大学开放,让这些大学能够亲自前往中国招生。”

(IIE,The PIE News,华盛顿邮报,日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