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肖尔茨成为习近平开启第三次任期后,第一位到访的西方领导人。中国问题专家指出,对北京而言,肖尔茨的访问无关乎具体成果,更重要的背后的象征意义。


肖尔茨与习近平1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面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总理肖尔茨在访问北京时强调了对话的必要性,而且谈及了维吾尔族人权、台湾政策、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等几乎所有争议话题。但肖尔茨此次访华在德国国内甚至执政联盟内部都引起争议。经历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后,西方国家正在思考是否过于依赖另一个专制国家中国。

肖尔茨的访华时机也受到质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数周前刚开启第三次任期,“习家军”垄断了中共新一届领导层,习近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布鲁塞尔研究机构俄罗斯暨欧亚研究中心主任方娴雅(Theresa Fallon) 对德国之声表示,在美中关系因为台湾问题更加紧张之际,肖尔茨的访问发生在“笨拙”的时间点。她同时指出,肖尔茨将出席即将举办的G20峰会,大可在峰会举办期间与习近平会面。

“要注意的是,他真的带给中国巨大信心,因为如今的中国相当受到排斥。”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巴尔金(Noah Barkin)也质疑肖尔茨的访问时机。“对北京而言,这无关乎具体成果,更重要的是德国总理在二十大后很快便访问习近平的象征意义。”

“这使他的终身领导人地位具有国际合法性,也显示出中国没有被孤立。”

然而,柏林表示已经与主要伙伴进行了磋商,而肖尔茨则坚持他是以“欧洲人”以及德国领导人身份访华。肖尔茨认为,在新冠疫情导致长期停顿后,与中国领导人的直接会谈变得更加重要。他在行前也承诺会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尊重公民自由和新疆少数民族权利。

“中国将更认真看待欧美对两岸问题的立场”

事实上,肖尔茨在与李克强的记者会上确实谈及人权、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及台湾等议题。肖尔茨表示,德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对台湾现状的任何改变都必须是以和平形式而且经过双方同意。

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司马安洲(Andrew Small)表示,肖尔茨在访问期间针对两岸问题传达的信息“特别重要”。

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分析称,在看到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受到制裁后,中国如今比年初时更重视美国和欧洲对台湾的集体立场。

“中国确实必须认真对待此事,严肃看待这件事清的经济和技术层面以及军事和平。”

与此同时,司马安洲认为肖尔茨在访问前缺乏与欧洲伙伴进行协调,以“真正将传递的讯息欧洲化,并表明德国正在成为欧洲集体的一部分”。

巴塞尔大学的政治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韦伯(Ralph Weber)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共宣传机关正在将肖尔茨的访问包装成反美之行,华盛顿将会不太高兴。正在寻求统一的对华政策的欧盟,则看到了一个冒进的成员国。即便在德国联邦政府内部,大家也对正确的对华政策存在分歧,并且为中远入股汉堡港问题争论不休,后者现在已经被夸大为整个德中关系的试金石。在这种情况下,肖尔茨是否能真正在中国改变什么东西,极大地取决于他的具体行为,以及习近平在俄乌战争等议题上会发出怎样的讯号。 ”

数天前,肖尔茨不顾内阁及执政联盟中的反对声浪,推动通过了汉堡港中资入股的交易,允许中远集团收购汉堡港一个码头的24.9%股权。

德国经济界“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肖尔茨此次访华还有一个经济界代表团随行,成员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巴斯夫和德意志银行董事会主席。他预计中国领导人会注意到,德国与中国的商业关系是一个优先事项。

德国在贸易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近期受到质疑。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周五才呼吁欧盟国家减少对华依赖。

俄罗斯暨欧亚研究中心的方娴雅认为,德国的对华政策“分裂”,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她表示,虽然一些在中国投资的大企业“需要近乎游说肖尔茨去那里促进他们利益”,但其他中小企业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司马安洲则表示,德国部分企业不仅没有减少对华依赖,反而加深与中国的关系,“朝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虽然原材料等特定领域在可预见未来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司马安洲仍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可以开始重新平衡投资,重新平衡贸易”。

针对肖尔茨的中国行,科隆社会伦理学家纳斯(Elmar Nass)在区域性日报《纽伦堡报》(Nürnberger Zeitung)发表客座评论称:“总理宣布对中国的新路线。但道德问题必须以具体行动来衡量。否则我们很快就会体验到错误的俄罗斯政策的毁灭性似曾相识。”

纳斯认为,自由国家必须团结合作抵抗中国的霸权,并且公开谈论侵犯人权的行为。“在尊严问题上不保持沉默,这是自由民主国家的本质。”

他同时也警告,习近平希望让全球经济规则与共产党目标保持一致,并重塑世界经济。“如果肖尔茨现在说,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同于五年前,那么他就没有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此前的言论。”

纳斯认为,肖尔茨和经济代表团在中国期盼依靠市场竞争以及自由规则的遵守是短视的。“现在加入关于尊严和政治自由的伦理论点,不过是没有具体后果的空谈。”

撇开盟友单干独走的德国总理

德语报刊周五都聚焦肖尔茨总理的中国之行。《南德意志报》认为,肖尔茨的对华姿态,既不符合酝酿中的德国新对华战略,也不符合欧盟政策。《新苏黎世报》则指出,欧洲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但是德国也不能撇开欧洲盟友单干独走。


德国总理肖尔茨在北京与中国总理李克强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以"肖尔茨说了该说的话"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尽管德国总理在北京公开谈论了乌克兰、台湾等敏感议题,但是我们无法指望这些话语会起任何作用。

"几乎所有迹象都表明,在肖尔茨走后,习近平将继续其独裁者的日常,继续支持盟友普京,无视后者的战争罪行以及对全球经济的破坏。肖尔茨谈到的其他争议话题也同样如此。德国总理要求经贸关系更加对等,警告北京不要武力攻台,还谨慎地谈及了对新疆维吾尔人的粗暴镇压。"

"这一切都是有必要的,它不仅仅旨在回应德国盟友的强烈批评,也能平息德国国内执政伙伴的不满。可是这些言辞远远不足以为此次北京之行打上'很好'以及'正确'的标签。在北京方面看来,随肖尔茨一同访华的有12名德国商界领袖,这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此次访华也并没有融入德国政府的新对华战略,因为后者根本还没成型。同样地,此行也并非一致的欧盟政策的一部分。因此,肖尔茨此次访华,并不会被后人看作是全新的、现实的对华关系的起点。这种新对华关系应当从失败的对俄政策中吸取教训,在面对一个为了扩张权力而不惜犯下严重罪行的政权时切忌太天真。"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把中国当作敌人为什么不明智"为题,刊发总编Eric Gujer撰写的评论指出,在对华政策问题上,欧洲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但是德国也不能撇开欧洲盟友单干独走。

"肖尔茨此次访问中国,并非以欧盟使者的身份,而单纯是德国总理。德国和法国目前正在激烈争吵,欧盟层面上各国正在相互设置障碍,而不是团结一致。匈牙利和意大利正在心甘情愿地被中国利用。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盟根本就不是什么联盟,而是鸡窝般的一团糟。"

"就像施密特以来的每任德国总理一样,肖尔茨在中国所作的事情,依然是:发挥德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实力,全然不顾欧盟邻国的利益。后者也同样追求本国的特殊利益,因此北京可以轻易地在欧盟内部挑拨离间。"

"政界和媒体时常谈到对中国实施制裁。可是这种威胁被过度滥用的后果就是,它将失去威慑力。道义愤慨本身不应该成为目的。"

"现实政治意味着:在面对中国时,不应该总是聚焦于香港问题或者维吾尔人权问题,因为北京将这两者视作内政。中国当局不会害怕制裁,就像他们当年在天安门事件后也没有担心过制裁那样。面对一个世界大国,价值观导向的外交政策很难起到什么作用。"



肖尔茨和习近平的闭门会谈内容,外界只能从官方通报中获悉只言片语

"真正值得与中国讨论的是其他问题,比如开放中国市场、保护越南或者印尼的主权完整。不让亚洲国家跟着北京的指挥棒转,这绝对符合欧洲的利益。"

"整场冲突的焦点则是台湾。在这个问题上,欧盟除了紧跟美国步伐别无选择,任何其他做法都等同于对欧洲安全保障者的冒犯。然而,在围绕台湾问题的争论中,欧洲却不应该跟着佩洛西这样的政客或者某些美国军方人士做出剑拔弩张的姿态。欧洲的主要麻烦依然来自俄罗斯,要是欧盟还想同时挑战中国,那一定是陷入了自大狂。况且,中国对普京的支持仅限于象征意义,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军火支援。只要北京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保持半心半意的中立,就已经意味着莫斯科的失败、西方阵营的战略成功。"

"在乌克兰,习近平能够看到一场缺乏明确战略、建立在盲目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战争会酿成怎样的后果。所以中国会继续加大军备投入并伺机等待。台湾海峡的危险时刻很可能要等到下一个十年才会到来,在这之前,欧洲能够做好准备,挤压俄罗斯并且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

"这并不意味着某些美国人所梦想的全面遏制中国。但是,对于欧洲而言,即便是这样的任务也已经足够艰巨。在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对俄天真后,欧洲现在患上了'俄罗斯综合征';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避免再患上'中国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