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蛰伏已久的供销合作社,近来因为一些地区大举为扩充供销社规模及征才引发热议。在目前的承平时期,供销社化身为平价超市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城镇,一般民众感受不出它的特殊。

据中央社署名邱国强今天报道称,最近被热议的“供销合作社”,全称为“农村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是中共建政后实施计划经济时期,以农民集资为名义在中国广为设立。供销社负责组织供应农村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收购、销售农产品,并由中国国务院设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筹,属正部级单位。

中共推动改革开放后,供销社趋于式微,1990年代更陷入亏损。其后,供销社引进市场模式,甚至跨足农村金融业务,标榜“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其中,供销社在城镇内采取商业化经营模式,逐渐与一般超市无异,且标榜“农村直销”及“平价”,脱去了它的特殊性及任务性。

据该报道,在北京三环外人口众多的团结湖社区,便座落着中国供销合作社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名开设的生鲜超市。与北京其它民营超市相较,属于中上规模。各类蔬菜、水果、肉类、饮料、食品种类不少,且设有摊位,贩售现做的手工馒头、水饺,以及可即食的荤素熟菜等。

由于标榜“农村直销”,这家便民服务中心贩售的食品及饮料,明显比一般卖场便宜。像是现包的素食水饺,每20个仅售人民币15元(新台币67元),低于市售的20元以上;而一瓶250克的酸奶(优酪乳)仅售6元,低于市售的10元。同时还也比照一般商场设有会员制,多数商品还有更低的“会员价”。

虽然设在住宅区内,但由于当地住户众多,加上物价便宜,即使是上班日的下午,卖场内仍然颇有人气。至于客层,多半是附近居民,中老年人略居多数,但也看得到青壮年的身影。

一名店员告诉记者,既然是“供销社”,东西自然卖不贵,“政府的嘛,贵了就不叫供销社了”。而客人也是冲著东西便宜、新鲜和离家近前往消费,不太会去管“供销社”有什么背景和什么任务。

另一名北京民众观察,一般北京人对“供销社”的第一印象就是“东西便宜”,其次是“统购统销”,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它的渊源,其他人并不关心。但因为供销社在北京的门市不多,加上民营超市的促销五花八门,供销社却“不太行销”。因此,一般人不太会为了贪便宜特别到供销社购物,两者算是“相安无事”。

中央社说,一名不愿具名的北京学者向记者表示,“供销社”和“国营食堂”在承平时期,都是方便民众生活和消费的社经网络。一旦出现物资短缺或如战争等紧急情况,它们将成为官方掌控资源的统筹网络。因此,供销社的存在价值,不能光以承平时期的角色来衡量。

中国广建大食堂 引发“大跃进”还是大倒退争议



继扩充供销合作社规模后,中国部分地区近来开始设立“社区食堂”,令人想起昔日的国营食堂或公社食堂,引发议论。基层官员指这只是加强“社区服务”;有人则担心是在开倒车。

中国部分地区近来开始设立“社区食堂”,令人想起昔日的国营食堂或公社食堂,引发议论。据中央社署名邱国强今天报道称,面对中国社区食堂遭指开倒车,官员称服务长者非大锅饭。

近来被广为议论的“国营食堂”一词,指的是在中国基层社区广建公营(或公办民营)的廉价或某种程度免费的中小型食堂。这与市面上为数不多、但一直存在的公营中大型餐厅,属于不同概念。但综合中国媒体及网络讯息,近来有新设立的社区食堂,直接挂起了“国营食堂”的招牌,相关人员并在门口欢呼“开业了”,引发注意。加上供销合作社近来大举扩充及征才,让外界产生政策上是否倒退到计划经济时代的联想。

针对外界议论,特别是将“社区食堂”与人民公社时代广设的大锅饭式“公社食堂”产生联想的质疑,有基层官员解释,现在办的“社区食堂”主要是为服务社区老年人,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是“社区服务”的一环,不是搞“大锅饭”那一套。

中国住建部、民政部10月31日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试点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医疗服务站等项目,并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药店、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这项通知并要求各县级市、区选取3至5个社区,展开“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并于2年后在全国推广,建设对民生服务“大包办”的项目,其中即包括“社区食堂”。

据明报消息说,今年7月间,湖南、湖北、山东、云南等省的部分居民小区,已开始出现自助餐式的社区食堂。经营模式则是由当地街道办出资,再委由官方批准的餐饮业者经营,定价略低于市面饭馆。其中一些地方即标榜“国营食堂开业”。

明报引述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则向明报表示,由于中国经济收缩,地方上的物资和民生供应链可能出现不足,官方必须防止出现危机,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国营食堂”可能是调配物资、管理社区的应变方式。但如今含外资在内的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可观,中国已不可能全面恢复计划经济。

中央社说,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谢田则向自由亚洲电台指出,“社区食堂”和供销社都是国有垄断企业,会慢慢控制所有商品来源和上游农产品,操控价格,挤压民营小企业、菜市场、餐馆的空间,是“国进民退”的又一象征。若国家出现食品供应等经济上或其他危机,供销社和食堂便有稳定民情和社会局面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