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车界,大多车企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
美团为理想汽车注入了8亿资金;阿里投资了小鹏汽车,是小鹏汽车最大的“靠山”之一。
但有一家车企,做弹簧出身,做面包车发家,妥妥的寒门车企。
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车企,却成了华为的宠儿,余承东亲自为它站台。
它就是,赛力斯。

但过度依赖华为,也让赛力斯被业内人士嘲笑为“代工厂”。
除了业内人士,车主圈也掀起了换标潮。
不少车主把问界M5车尾的“赛力斯”扣下,换上了网购的“华为”标识,还称“换标后,简直注入了灵魂”。

在某宝上,这款车标甚至卖出了上百件。
相较于其他新能源车企,赛力斯是个战五渣,没钱、没人才,也没什么名气。
但在2019年,赛力斯被华为选中,一飞冲天,巅峰期的总市值高达1100亿。2022年,赛力斯前三季度营收231.23亿。
一个不知名的车企,只靠华为就能逆袭吗?

过去是战五渣,赛力斯靠华为翻身与造车新势力相比,赛力斯出身寒门,靠做弹簧起家。
出身不好的赛力斯,怎么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的?主要是“找靠山”。
在过去36年里,赛力斯多次改名:凤凰弹簧厂、渝安集团、小康股份。每次改名就是一次艰难转型。
上世纪80年代,张兴海在重庆,创办了凤凰电器弹簧厂,打破了国外垄断,将1美元的弹簧降到了1块钱,赚得了第一捅金。
之后,微型车因物美价廉而爆火,到了2002年,微型车占汽车界的35.6%。

赛力斯抱紧了东风汽车的大腿,从一个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拿到了整车生产的号码牌。
2003年,恰巧东风汽车南下重庆,想合资办厂,它有个硬性要求,要将工厂设在湖北十堰。
东风汽车有品牌和工厂,赛力斯抓住了机会,砸下5000万现金,获得名额。
东风小康第一辆微型车上市时,请来了王宝强代言,在汽车下乡的政策刺激下,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销量爆发期。

仅仅5年内,东风小康与长安、上汽通用五菱在全国微型车市场三分天下。
2016年,小康股份在A股上市,张兴海家族财富高达149.54亿。
当昔日的国民神车日渐式微之际,新能源汽车冉冉升起。
赛力斯再次将目光瞄准了华为。
此时,赛力斯遭遇了增长瓶颈,在营收上,创下五年内新低,仅为2017年的60%。
当赛力斯苦苦挣扎之际,华为正面临着至暗时刻,“缺芯”危机下,华为断臂扼腕,卖掉荣耀,智能汽车则扛起了华为的新希望。

面对华为的“强势”,大多数车企是不愿意丧失主导权,而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恨不能将“自研”刻在脑门上。
真正走到最后的车企,仅有赛力斯一家。
今年8月,小康股份改名赛力斯,冲击新能源汽车领域。

赛力斯的英文名是Seres,有“丝绸”之意,从名字也能看出来,赛力斯是奔着高端去的。

拿下华为,赛力斯只用了两招在汽车界,大佬们吹牛都没输过。
贾跃亭曾放出狠话,法拉第未来收到了1.4万订单。绿驰说是掌握了“意大利超跑水准的技术”。
结果呢?法拉第未来订单惨淡,绿驰连个“老年代步车”都没造出来。

相较于PPT造车,吹牛技术一流的汽车大佬,赛力斯更加务实。
它为什么被华为挑中?
1、能踏实造车,不靠吹牛博眼球。
张兴海是重庆第一位特斯拉车主,他平生只开两类车:一是自家造的,为了找弱点;另一个是竞争对手的车,为了学习。
只要是自己造的是,他都要亲自驾驶5000公里以上,让他更具危机感的是,一次西藏之行。
当张兴海驾驶“风光580”越野车时,在冈仁波齐峰的一个陡坡前,却被一辆辆日系越野车超越。

2016年,张兴海下决定做新能源汽车,派自己的儿子张正萍前往美国深造,也为新能源造车探路。
张正萍在硅谷成立了一家名为SF MOTORS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收购了特斯拉创始人Martin Eberhard创立的InEVit,据此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的完整技术,赛力斯由此获得了新能源资质。

“真的是在技术上穷怕了,所以才拼命地砸锅卖铁来做电动车”,张兴海说,这几年在传统汽车攒下的全部家当,再加上质押的70%的股票,都用来搞创新了。
2、新能源鼻祖,用36亿建工厂。
工厂,是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重要支撑点,赛力斯有20年的整车制造经验,在重庆有中国唯一的国产工业4.0智能工厂。

这在国内是个“稀有品种”,在此之前,国内只有宝马位于沈阳的铁西工厂正儿八经称得上工业4.0样版工厂。
为了建厂,赛力斯砸下36亿,相当于5年的利润。

赛力斯找靠山,并不丢人过去,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建起完整的制造体系,核心技术和品牌价值却提不上去。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给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当新浪潮席卷而来,曾煊赫一时的传统车企在苦苦挣扎。
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三番五次唱反调,不看好纯电动车。但在2021年,丰田向市场和投资人妥协了,一口气发布了15款纯电动车型。

比起财大气粗的丰田,更多的车企捉襟见肘,连烧钱的能力都没有。
力帆集团破产;众泰、华泰资金链断裂,江淮汽车在夹缝中求生存,不仅不能卖出高溢价车型,反而因技术和市场不足,沦为了造车新势力的代工厂。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更是直言:“我认为未来3-5年,会有80%的中国品牌关停并转。”

赛力斯或许给转型新能源的车企提供了一种思路。
要找靠山也并非易事。塞力斯推出了第一辆车是增程式车型——赛力斯SF5。
2021年上海车展上,余承东夸下海口,要借华为的渠道,把赛力斯SF5卖出500万台。
就算是余承东亲自站台,也无法挽回赛力斯SF5销量和口碑的崩塌,前5个月销量仅5台。
余承东将赛力斯SF5的失利,归咎于含“华”量不够,“SF5整车不是我们设计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到了2021年底,赛力斯祭出了问界M5,曾创下87天累计交付破万的记录。
这次合作,几乎是华为主导,赛力斯几乎开放了自己研发、采购、生产数据的所有环节,连产线工人的作息时间都与华为同步。
曾有汽车媒体认为,问界M5除了车身和底盘属赛力斯,“基本上是能改的都改了”。而赛力斯自己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生产制造,二是售后服务。

在华为的加持下,赛力斯从一个边缘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江湖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有了名气后,赛力斯集团的目标是:自建销售渠道。
再大的噱头,如果没有赛力斯的技术打底,即便有华为加持又会有多少人买单呢?
结语:
在上汽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有人问上汽:是否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时。
上汽董事长陈虹语惊四座:“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
而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比于上汽,赛力斯是华为造车路上的忠实信徒。张兴海曾说,就算是宝马来了,也要坚持和华为跨界合作。赛力斯问界的成功,至少印证了转型的可行性。
对赛力斯来说,比起失去名字,更可怕的是失去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