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晓洋,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野火,发生在地球上的每个大陆,除了南极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健康的森林通常需要周期性的野火,来完成新生的使命。与野火共存,是不少植物的进化技能之一。


BBC纪录片《绿色星球》里,大卫·爱登堡带观众寻找了“垂筒花”。这种花只在森林大火后短暂绽放,利用百花尽毁、无可争艳的时间差来延续种群。


垂筒花在灰烬中盛放。/《绿色星球》
垂筒花在灰烬中盛放。/《绿色星球》


然而,失控的野火则如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可酿成重大灾害。


野火会燃烧地表植被,所释放的大量有毒燃烧物质,会导致人类的呼吸道损伤,也对心血管产生有害影响。近日在《柳叶刀》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全球43个国家中每年共有3万多人因野火烟雾而死亡。


除了人类,地球上其他生物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野火焚毁了动物的栖息地,加剧水土流失,更加速了动植物的灭绝。


位于巴西的潘塔纳尔湿地,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2020年9月,这里发生严重火灾,持续几个月。被火势波及的湿地面积超过2.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湿地总面积的15%。


当时森林里的鳄鱼被烧成炭,美洲豹用烧焦的爪子挣扎逃生。专家估计,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恐怕难以恢复如初。


野火还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对全球碳循环带来显著的影响。全球野火烧了又烧,人类为减碳而付出的努力,很可能就付诸东流。


野火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火灾的发生,需要三大要素:可燃物(燃料)、助燃物(氧气)和着火源(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也是消防人员在灭火时经常强调的“火三角”。


发生火灾有三要素。/UNEP<br>
发生火灾有三要素。/UNEP


有的野火是由雷击、太阳能等自然因素引起的。但是,大多数野火是人为疏忽导致的,例如未熄灭的篝火、乱扔的烟头等。


野火一旦被点燃,会随风、坡度或可燃物而蔓延。枯叶、树干、干草或房子,都可成为野火的燃料。燃料越多,火势也就越凶猛。


如果野火顺山势而上,火速可能加快。10%的坡度,可将火势蔓延速度增加一倍,要是坡度翻倍,过火速度则会增加4倍。


再加上,降水少引发的干旱、炎热的气温和强风,火势容易越来越猛,以致难以控制。


就扑灭野火来说,技术的局限十分明显。野火扑灭的快慢,很大程度上是看天气,带着较多的偶然与运气成分。


尽管如此,人类对野火并非无可为。


通过观察风速和坡度,消防专家可预判一旦发生野火,最可能的火势走向。这样的话,可提前用推土机、树木切割机等手段,在潜在火场周围建立断燃环境。其实,就是挖一条大壕沟。


人类无法控制天气,但可以有意识地减少可燃物。天干物燥的季节到来前,通过有计划、有控制地燃烧部分林地,定期对高火灾风险地区进行植被清理,例如对过于密集的森林进行伐木抽疏。


长远的土地规划中,政府部门需要把野火纳入多种风险的考虑范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权威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野火的影响,比以前设想的更为严重。


该报告警告,气候变化可能增加危险火灾天气的频率,例如干旱加剧、无雨闪电和强风,都会使危险天气条件增多,植被变得更干燥易燃,从而使野火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


2000至2020年间,每平方公里发生野火的分布示意图。/UNEP<br>
2000至2020年间,每平方公里发生野火的分布示意图。/UNEP


受地中海气候影响,美国西海岸的加州,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野火。在10—15年前,加州野火多发于高温干燥的夏季,7月至9月也被当地人称为“野火季”


据ABC报道,加州野火近年从9月肆虐到12月,甚至次年1月。生态学家认为,加州野火已从季度现象,升级为全年威胁。靠近森林的加州房东,陷入了“烧毁—重建—再烧毁”的恶性循环中。


2022年,将是欧洲森林遭野火毁坏的创纪录年份。欧洲森林火灾信息系统(EFFIS)数字显示,2022年1月1日至10月26日,欧盟境内遭遇森林火灾的面积约为78万公顷。这比2017年同期达到的上一最高记录(420913公顷)约高出了84%。 


欧洲森林火灾的面积统计表。/EFFIS<br>
欧洲森林火灾的面积统计表。/EFFIS


就像我们难以预测森林里哪棵树会被闪电击中,彻底消除野火的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国都得学习承受野火的风险,以尽量减少因之造成的破坏。


防患于未“燃”,功在日常。


参考资料

[1] 联合国野火报告解析:野火汹汹,人类何以自处?丨相欣奕

[2] Climate expert says California may see more unusual winter wildfires丨ABC

[3] 野火小常识:有关起因、防控等你需要知道的五个问题丨BBC

[4] Spreading like wildfire丨UNE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