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女孩趁我不注意,一把抢走了我的护照,然后揣在怀里,狡黠地对说我:“毕业后不去重庆找我,你也休想回德国!”

我就这样“被迫”留在了中国,并娶了这个大我9岁的中国重庆姑娘为妻。但我没想到,这一呆就近10年,而我相信未来还会有20年、30年......

我是马丁@德国马丁的日常,一名90后德国人,也是重庆女婿。

从未想过,中国会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我现在仍然吃不惯火辣辣的火锅,也喝不惯高度数的白酒,但并不妨碍我深爱着这个神奇的国家。

因为,我的爱人、我的孩子、我的事业、我所有的一切,都在这片土地上。我爱中国,也爱重庆!

(这就是我)

1992年,我出生在德国一个仅有5000人的城市林尼希。在中国,怕是县城都不止这点人,不过在德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本就地广人稀。

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都大我十多岁。父母是做农贸生意的,家里的条件算得上中等偏上。

虽然是男孩,但我从小很乖巧,一点都不调皮。父母很重视教育,不过不会逼着我们学习,比较随和,只要不惹祸,做什么都可以。

在德国没有升学压力,而且很多课外培训班都是免费的,只要有时间和精力,都可以去学。

我利用假期学习了很多运动技能,比如足球、乒乓球、板球、手球等,我还是乒乓球高手,算是运动健将。



(我读大学的时候)

我的童年过得充实又快乐,学习成绩也不错,算是被富养长大的孩子。

哥哥上中学时,家里专门请了一个中国人,来自台湾省,每周都来教哥哥中文。我当时觉得中文很有意思,还迷上一款跟“三国”有关的游戏,在里面扮演各种英雄,和敌人大战三百回合,非常过瘾。

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会到中国留学,并娶了一位重庆姑娘,彻底留在了这里。

在德国,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父母都会把子女送到英国读书。我父母恰巧到英国做生意,所以我14岁时,也跟着他们来到了英国。

高中我上的是男子学校,没有一个女生,男生们一起踢足球,享受运动后的酣畅淋漓,也是一件非常爽的事。



(大学毕业聚餐)


毕业后,我考入世界排名100位的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读国际关系专业。

大学期间,需要到跟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外国机构或院校去实习,要求专门学习其他外语。我学过阿拉伯语,也学过中文,还考到了中文三级证书。

我们专业毕业的人,大多会成为外交官,有人做幕后,也有人成为在新闻发布会上气质翩翩、口若悬河的发言人。

还没毕业,我曾在德国一个政府部门实习过,看着高大上的工作,给我的体验并不好。事关国体的大事,给个人的发挥余地很小,而我更喜欢自由的工作环境,那样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我打算以后创业,至于什么方向没有想好,但一定不会去当外交官。



(在北京玩)


19岁时,我到上海实习了三个月,那时我的中文水平不是很好,不过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特别包容。

刚到上海,发现这座城市不仅摩登现代,还有很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重要的是,有很多非常地道的美食:生煎包、酱鸭、排骨年糕等。

在上海的三个月,我待得很舒服。看过城市的美景,大饱了眼福,也吃遍各种特色小吃,大饱了口福。

来中国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个古老又神秘的国度,像很多古装剧里演的。不过,来了之后,才发现它是一个朝气磅礴,且现代化设施很完善的国家。

上海之行让我大开眼界,实习结束我就回到了英国,没想到我与中国的缘分正在悄悄来临。

(去爬长城)

2013年,我跟朋友在外面的酒吧聚会,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

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在昏暗又闪烁的灯光下,大家推杯换盏,玩得不亦乐乎。一个漂亮女孩却安静地坐在那里,像极了韩剧里的女主。

我问她是不是韩国人,她头一歪,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原来她来自重庆,和我竟是校友,比我大9岁,毕业工作几年后选择继续深造,到英国读研。这真是莫大的缘分!这下俩人更有话题了,我本来就对中国不陌生,而她见多识广,博学多才,所以我们的聊天一点都不尬。

从中国美食到英国风俗,没多久就聊得热火朝天了,两人时不时笑做一团。中国有句古话叫:“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我们的初次见面,就是这种感觉。



(跟朋友在北京旅游)


那天过后,我们开始频繁联系,每天电话、信息不断,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对着手机傻笑。就这样,我们被彼此深深吸引,开始谈起了恋爱。

相处过程中,才发现她真是一个宝藏女孩。能干又上进,工作之后还不忘提升自己,真是很自律又有主见的人。而且她内心柔软,三观很正。

可我没想到,撒起娇来比志玲姐姐还嗲还温柔的姑娘,有时做事却勇猛直接,非常符合重庆人的性格特点。

毕业后,她打算回重庆发展,而我还要去北大和清华学习半年中文,所以无法陪她一起。而她怕我毕业后会跑路,就直接把我的护照扣下了。



(我的同事们)

还记得那天,她突然说想看看我的护照,我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毫无防备地拿了出来。

谁知她一把夺过去,把护照往怀里一揣,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对我说:“毕业后不去重庆找我,你也休想回德国!”

看着眼前这个狡黠可爱的女孩,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一下子被触动了。

虽然我是西方人,但骨子里比较传统,对待感情很认真,不会轻易爱上一个人,一旦爱上,更不会轻言放弃。我的傻姑娘,你是想逃也逃不掉的!

我父母从始至终都很尊重我的决定,对我跟中国女孩谈恋爱,到中国发展的事,看得很开。而妻子也生活在一个开明又温暖的家庭,家人对她的人生选择,也是鼎力支持。



(参加美食活动)

结束了北京的学习后,我来到了重庆。当时妻子在艺术机构上班,而我则自己创业卖德国啤酒,可惜没多久就关门了。

事业上的不顺利并没有让我气馁,妻子也没有给我压力,反而安慰我不着急。她说创业不容易,很少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多学习,再慢慢去寻找项目,等待时机。

事业虽然没有步入正轨,爱情却迎来了圆满,相识相恋一年后,我们结婚了。结婚时,我父母来过重庆,岳父母也去过德国,不过老人们都非常不习惯彼此的饮食。

在中国,早上一碗面条,或一个包子外加一碗稀饭就行,大多以面食为主。



(圣诞节的时候,店里做活动)

但在德国不一样,早餐才是三餐中最重要的,咖啡、茶饮、面包、香肠、奶油、果酱等一应俱全。因为我们认为,上午需要面临高强度又紧张的工作,一定得吃好才有力气干活。

而中国更注重晚餐,所以餐饮店晚上都很爆火,有时真是一位难求。

父母们吃不习惯彼此国家的食物无所谓,毕竟他们去的时间短,稍微克服一下,等回国就好了。但我不行。

刚结婚那会,妻子早上一般会吃一碗热腾腾的,碗里还飘着很多油花的面条或者米线。

看着她大快朵颐的样子,我直摇头,不怕腻吗?我则自己去烤块面包,喝杯牛奶,再吃个苹果或者橙子。



(烤猪肘子)

不过,我最不习惯的,还是重庆的火锅。妻子说这是重庆最大的特色,很好吃,当时她点的是微辣。

在她的“威逼利诱”下,我尝了一口,刚放进嘴巴,舌头就像被蜜蜂蛰过一样,火辣辣地疼。

这哪里是微辣,明明是变态辣!当时就辣得我眼泪直流,妻子也眼泪直流,不过是看着我狼狈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笑出来的眼泪。

除了饮食,刚结婚那会,我对中国的春节,也很不习惯。

在德国,就算是圣诞节,也只是跟父母一起吃个饭,就各自回家独处了。但是在中国,春节太隆重,太热闹了,而且会持续半个月。



(我们店里的虾仁蘑菇披萨)

新婚后的第一年,大年初一就要出门拜年。一进屋子,电视里放着春晚,小孩子嬉戏打闹,大人们打着麻将,厨房里是乒乒乓乓,屋外时不时还有小孩玩炮竹的声响。

一开始真的很不适应这种过于热闹的场景,而且那时候,我的中文水平只有对方说普通话才能交流。

重庆话不亚于是天书,妻子在身边会给我翻译。但她不在的时候,亲戚们问我,我大多都听不懂,只能尴尬地点头微笑。

没想到,更大的挑战在后面。作为新婚夫妻去别人家做客,不管是晚辈还是长辈,都会和我们喝几杯。

亲戚们一批接一批过来,没想到重庆的女人喝酒也很厉害,端着酒杯上来就是:“来,干了!”



(跟同事们聚会)


我当时感觉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不喝不行,因为这是亲人们的祝福。关键是德国人比较喜欢喝啤酒,不习惯喝白酒,太辣了!我每次都是咬着牙、闭着眼睛、憋着气喝下去的。

被劝酒的经历,就像伍佰的歌里唱的那样:“来来来,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再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

妻子看着我真的难受,后来过年走亲戚,都会提前打好招呼,不让人劝我喝酒了。

2016年,是我人生很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儿子出生,妻子开始全职在家带娃,而我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

机缘巧合下,我遇到如今的事业伙伴。他是武汉人,曾在一家知名德国餐吧当了10年大厨,手艺很好。



(去川西旅游)

我们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都是那种做实事,不喜欢玩花花架子的人。而且双方都很有边界感,大家经营理念也相近,所以我俩都想合伙创业,打算在重庆开家德国餐吧。

经过一番调研,我们在重庆解放碑附近开了一家店,卖德国小吃,比如香肠、肘子、面包、啤酒、酸菜、沙拉等。

他当大厨,我负责营销、策划、管理方面的事,我俩各自分工,配合得很好。有时也会有分歧,比如我想做一些吸引流量的套餐,他觉得成本太高了不合适。不过,最后都会采用折中的办法来处理。

餐吧刚开的时候,因经验欠缺,没有考虑到中国的饮食文化,生意不是很好。因为,我们按照德国习俗,没有设置餐桌。



(国庆节出去玩)

在德国,餐吧都不提供餐桌,食物做好之后,顾客直接打包带走。中国不一样,大家之所以出来吃饭,是想换个环境,一边吃美食,一边跟朋友聊天,放松身心。

后来观察发现,再强的品牌到了这里也要入乡随俗,比如世界500强的快餐店,在中国的食品做法和经营策略,就跟在国外有着很大区别,虽然是西餐,不过在我看来更像中餐。

大品牌都要接地气,何况我们这种小店,所以我们根据中国习俗,做出了改进,生意果然好了很多。

到现在,我们已经开了8家店,有了90多名员工。生意好的时候,一个店每月有几十万的营收,一年也有上百万的利润。



(体验一下少数民族的生活)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和妻子也在重庆买房买车了。打拼事业的同时,也没有疏忽对儿子的陪伴,有空就带着他到外面转转。

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很严重,儿子也会如此,所以我总是用陪伴的方式,来分散他的注意力。

如今,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作为混血小孩,他有一头金色头发,小朋友们都喜欢叫他“小老外”。不过,儿子一直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因为生活环境,他德文不怎么熟练,但重庆话说得很地道。

在中国生活了8年,工作之余,我喜欢跟朋友们喝茶聊天。泡茶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我也爱向朋友们展示我的泡茶手艺。



(过圣诞节时)

有时间也会带着家人去旅游,平日里为了碎银几两奔波劳累,有空去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去体验下“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的美食,也算是给自己的身心充电吧!

不过,因为疫情,诗与远方的事只能暂且放下,如果封城,一天都是担惊受怕的。

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关了两个店,几个月不开门,每月要还要付90多名员工的基本工资,再加上租金等成本,压力非常大,损失了上百万。

很多线下实体店,疫情期间都会转到线上,但是订单再多,靠外卖也不能达到一天几万元的营收,而且平台每单抽成20%,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只是吸引人气而已。



(中国美丽的川西景色)


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有时还会遇见来闹事的,想占便宜。纵使不是我们的错,但为了息事宁人,也没功夫跟那些闲人较真。

为了拓宽经营渠道,让更多人尝到我们的美食,我也尝试线上带货,于是开启了自媒体之路,现在已有50多万粉丝。

我的视频内容大多是搞笑的,经常一边吃着德国特色美食,一边用地道的重庆话,说着学习中文的有趣段子,网友们都非常喜欢看。

有时我也会带着假发,一个人分饰两角,把我和妻子相处的小日常,或者在中国遇到的趣事表演出来,大家都会夸我表情到位,很有表演天分。

我的视频都是自己和同事在表演,不想让妻儿入镜,因为以前展示过他们的照片,却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我想保护他们的私生活。



(出去玩认识的好朋友)

疫情无情人有情,很感激商家给我们减免了一些房租,食材供应商也不要求我们现款现货了,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走。

开店6年,拥有8家店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仍然坚持了下来,我和搭档都很欣慰。

虽然过程中有很多心酸和困难,好在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稳,没有盲目扩张,也没有在繁花盛开时迷失双眼,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初心。

做生意,说难也难,因为需要对接很多部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去解决很多突发事情,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关门大吉。

但是做生意也很简单,业务熟练、服务到位,诚信经营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客源。保证食材的质量,绝不以次充好,以一颗真诚又热情的心去对待顾客,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就不愁没生意。



(刚在成都开的新店)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有把眼下的小事做好,不断学习摸索,才能得到更多机会,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我们的目标是店面扩展到100家,开到中国每一个省市,让那些爱好美食的人们,可以品尝到我们店的特色菜。

我知道,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别说扩张,只要能保本,我都很知足了。不过,人生总要有所期待,不然跟咸鱼有何区别呢?

我今年30岁,在中国已经生活了8年,这里早已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我虽然还是吃不惯火锅,喝不惯白酒,但是并不妨碍我深爱着中国,深爱着重庆。

因为,我的爱人、我的孩子、我的事业、我所有的一切,都在这片土地上。晨起幕落中,有家人陪伴,有事业可做,便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