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允许,还有人没看过日本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可以说,这些中文教材集网络热梗、土味情话、荤段子、国骂于一体,是让人看了惊掉下巴的程度。

1

教材向来扮演着安眠药的作用,而语言教材就是强效安眠药,让人狠狠睡过去。

搁谁听到这种“李雷你好我是韩梅梅,你喜欢你的家乡吗?“”韩梅梅你好我是李雷 ,我喜欢我的家乡,你呢?“这种车轱辘式对话,都会睡眼惺忪。

而日本编者,直接把李雷、韩梅梅换成唐僧、孙悟空。

只见唐僧念经似地问孙悟空:“你是猴子吗?你不冷吗?你不穿衣服吗?你为什么不穿衣服?”

我们这才知道编者的良苦用心,原来话痨唐僧才是记忆大师,早已洞察了语言学习的奥秘,那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而语言学习的第二条奥秘,那便是保持5G冲浪的自觉,随时随地说出网络用语。


日本小哥认真研读完中文教材后,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惹,并向好友发出“一起吃面、品尝寂寞”的邀请。



这还不算啥,日本的中文教材教起土味情话来,那更是信手拈来。





相对而言,教材中的打直球选手反而惨遭冰冷拒绝——大方夸赞司机,却得到无情回应:我开了十年的出租车,心已经像三点的月亮一样凉,你可别给我讨价还价。



众所周知,学会一门语言都是从脏话开始的,而岛国人民属实是狠狠拿捏了这一精髓。






不仅如此,他们在各种不愉快的场合里都想使用上“器官”buff。吐槽工作里遇到的糟心事时,骂骂咧咧整两句。



深夜emo哭穷时整两句。

听到无稽之谈时,也要带上这个关键词。

他们甚至还时刻谨记: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





除了国粹文化的传承,霓虹人还大力发挥本地优势,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带了点颜色。通过场景化表述,极度直白地告诉大家:六点半代表“不行”,十二点半代表“很行”。





在意想不到的点上,输出了一波彩虹屁。



情节无需复杂,该有的元素却一点不少,可以说是画面感十足。不知道这本中文教材,吸引了多少老司机?





然而,活用这些不正经中文教材得当,你就是中国通,和国人打成一片;活用不当,下场就是被国人痛打。
以至于回家路上还在想:老师不是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吗?






可以说,岛国人民属实是把“寓教于乐”的准则贯穿了下去。
除了各类不正经中文教材,日本课堂上、日本大街小巷里的各类中文输出更是让中国人看了忍不住笑掉大牙。
但凡看过那些日本中文爱好者们书写的中文,就突然理解了外教的不容易。
恐怕外国人听到的中式英语,和我们听到的日式中文感觉差不多。
看到“祝你生日光荣”的祝福,不知道这小子是故意写错的,还是无意的。
总之,心意领了,下次别再祝了。




字词对错一目了然,难改的是日本人本身自带的语言习惯。看到()肉()食的四字成语,但填了午餐——烧肉定食,好像也没啥问题,他吃饭的时候,不就是弱肉强食吗。



尤其是当他们写中文作文时,日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少见的字词使用都冒出头来。如果说日式中文意思还是通的,只是语病的问题。那么机翻日文就不一样了,它的翻译总能让你从此刻抽离。可以说,机翻日式中文已经“统治“大街小巷的标识路牌。也许,你只是上个卫生间,就受到了外貌歧视。



“我这次是真的只想老老实实上个厕所,没想到还是坐了老司机的车。”



生活处处是陷阱,尤其在国外。多年旅居日本的朋友劝告:“出国在外别相信老乡,出国在日本一定不要相信中文字。”



远在异国他乡,站在超市货架边的你,看到亲切的中文。唯一的疑问是,这老板是中国人,曲线救国,让留学生养好身体?



有时候这些提示语,会让你忘记你是谁,你在哪,你在干什么?你从挤得跟沙丁鱼罐头的车厢里出来,迈步赶去公司,看到台阶上的黄色标志上赫然写着:请注意前边等级差别。一不小心,狠狠扎心了。



科技新贵们十年来,轮番登场鼓吹AI要取代人类。科技爱好者跟着欢呼雀跃畅想未来,只想说:别一动辄就元宇宙、无人驾驶,先救救路牌上那些日式中文吧!

△原意为:不要裸露




前有不正经中文教材,后有让中国人看了笑掉大牙的中文标识。对此,努力学习中文的日本人表示:我真的太难了!可以说,中文的发音就劝退了90%的人。首先,日语里完全没有四声“ā á ǎ à”,他们发音都是平的,只有重音位置不同。也正因如此,很多日本人在读中文的时候,头都会习惯性地随着四个声调进行摇摆。再者,日语里也没有ri、zhi、chi、shi等卷舌音。就像他们说英语时,really 读成“里饿里”,“知道”读成“ji道”,吃饭读成“qi饭”,老师读成“老xi”,而日本就变成了“li本”。一旦发音不同,就会产生歧义,意思完全不同。学校放假,网友听到的是,“仅限猪小放药”。抖音博主@日本小姐姐儿hikili,中文已经非常出色,粉丝仔细听都能知道大致意思。但她从头读到尾,基本上都是一个调,以致于说完一大段生日快乐祝福,让人恍惚感觉是在祝自己生日挂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语言也同样如此。选对了师傅是福,选了北方师傅就是福儿。用了北方人编写教材的日本人,又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陷入一种不加儿化音中文就不地道的错觉。小本小姐姐,会在任何字的字尾加儿,连网名字尾都加了个儿,网友戏称:儿化音代言人。





发音不准会引起歧义,除此之外,同义不同词、同字不同义,都会引起歧义。说到“同字不同义”,一个日本友人看到群里“我跟你拼了”吓得询问中国友人,差点报警。还好他没看到“谁来给我砍一刀”,不然,整天都在“我帮你砍““我们互相砍了”“砍好了“对话中担惊受怕。



△来源:小红书@卢 八味这让上流君又想起了那个俗套的段子:意思意思,什么意思,小意思。



另外一种情形是“同字不同义”,中日相同汉字但不同意思。娘(むすめ),日语中是“女儿;女孩子”的意思,中文中是“妈妈”的意思。湯(ゆ),日语中是“热水、洗澡水、温泉”的意思,中文中喝的汤在日语中叫做「スープ」。床(ゆか),日语中是“地板”的意思,中文的床在日语中叫做「ベッド」。不仅如此,主页君还发现:中文中称呼自己的妻子时还可以称为“爱人”,但在日语中「愛人(あいじん)」原本的含义虽然是“喜欢的人、深爱的人”,但后来引申为“情妇”。办公室一大姐听到后觉得非常意思。这就说得通了, 男人婚后爱的人,是日文中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