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马哥@多伦多小马哥,1992年出生,郑州人,目前在加拿大创业。

我身上就被定义了很多标签,郑三代、学霸、留学生、创业者……我被大学“摧残”过,也被社会“毒打”过。从一无所有,到公司年收入8位数,我用了6年时间。

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隐藏着你无法想象的坚持和拼搏。你受过的苦、吃过的亏、担过的责任、扛过的罪、忍过的痛苦,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前行的路。

(我在多伦多大学的Rotman读MBA)

我的爷爷奶奶祖籍是北京,外公外婆祖籍是浙江宁波,他们都是分配工作来到并扎根郑州,属于“郑一代”。

母亲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姥姥姥爷的收入不高,养活一家人很困难。母亲不怕苦,自己挣钱交学费,她养过兔子,也搬过砖。为了减轻家里负担,高中毕业后,她就参加了工作。

父亲是家里的老大,插过队,下过乡,吃过很多苦。在我大学毕业后,母亲带我去看父亲之前居住的地方,简陋的屋子里黑漆漆的,没有电灯,只有一张桌子、一个木板拼凑的床。

(大学毕业后,母亲带我去看父亲的老家)

我的内心很受震撼,父亲白天要去干活,晚上点着煤油灯自学法律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父亲凭着过人的毅力,考上了大专,最后成一名律师。

我的童年很孤独,为了创造更好的条件,父母都忙于工作,我跟着姥姥姥爷住在大院里。大院里居住的人形形色色,我的自控力较差,母亲不让我过多跟小伙伴们玩。她给我买了很多书,我每天在家里看书、玩积木。

童年时,我很不理解母亲的做法,还埋怨她。现在回想起来,他们也是为了我好,如果当初对我进行放养的话,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

(我和母亲在大学的博物馆)

1999年,我上小学了,每天姥爷接我放学,都会给我买一个芝麻饼。他牵着我的手,边走边给我讲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故事。姥爷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故事里包含的道理,却影响了我很多。

11岁,家里买了电脑,我喜欢用电脑玩游戏,经常废寝忘食。也会跟小伙伴们玩到半夜不归家,姥爷管不住我。母亲对于我的教育很严格,她认为树不直不成器,于是提前办理了内退,回来督促我学习。

小升初的考试,有同桌给的答案,我成绩还不错。然而在初中举办的考试中,我的成绩却与重点初中失之交臂。当时父亲百思不得其解,按照我之前的成绩,考重点初中应该很稳。

(初中,我和同学在一起)

父亲找熟人打听,并告知熟人,我成绩特别好。熟人面露难色地告诉父亲,这次考试我的英语近乎零分,其它分数也不是很理想。当时,父亲的脸色由铁青,变成暗红色,最后变成白色。

父亲前一秒还在夸耀我的成绩,后一秒得知真实成绩后,在众人面前尴尬的神情,令我感到羞愧。当时我就发誓,一定不能再因为成绩让父亲失望了。回家后,我又吃了一顿“竹笋炒肉”。

我的分数线不够上重点初中,父母煞费苦心,把我送去了郊区的一个寄宿初中,每周回去一次。初中我遇到了一个好同桌,我们同桌同宿舍,他对我的影响很深。

(到大学,我还在坚持锻炼)

刚入初中,我很胖,然后跟着同桌长期做运动,体重下降了。我们一起立军令状,早上五点半到教室学习,晚上宿舍关灯后,我们还在讨论解题方式。

周末放假,其他同学都在外面玩,而我却被父母要求学习。起初我也曾对父母严厉管教有所怨言,但我只要想起一生要强的父亲,因我的成绩在众人面前失面子的场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争气。

父母找了大学生给我补英语和数学,数学习题在有答案的情况下,他们还教我多思维解题方式。在家里,父母说中文,他们要求我必须英文回复。在家庭氛围和同桌的影响下,我进步得飞快。

(我在大学的考试复习笔记)

中考前两个月,我趁午休去跟同学们打篮球,脚却不小心骨折,我打着石膏坚持在校学习。一个月后,迎来了中考的体育考试,总分是50分。虽然我的脚裸打着主板,但我仍然获得了49分的好成绩。

三年的初中生涯,我从学渣逆袭成了学霸,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中考得满分是650分,我的同桌考了630多分,我考了619分,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双双进入了省实验高中。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乐观而坚强地面对眼前的各种考验,让自己充满必胜的勇气,更不惧怕人生的失败和挫折。只要你觉得你行,付出努力,你就一定行!

(高中假期,我在奶茶店打工)

即将升高中时,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读高中,然后在国内上大学。另一个是去读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加班,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父母让我做选择,我选择读中加班,将来出国留学。

当时想得很简单,在郑州两点一线的生活太平淡了,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宁波的姥姥家。得知有个机会能去国外,我不禁很兴奋。期望换个新环境,生活更加丰富。

高中,我就读省实验高中的中加班,中加班的学生同时学习国内高中,和加拿大高中的课程,拿两国的高中毕业证。当时中加班学费一年是2-3万。

(我在UBC大学的作业)

我们的英语课是外教上,外教对于我的影响很大。刚开始我有点跟不上节奏,外教发现后,经常点我回答问题,并鼓励我大声地说出答案。

至今我都记得外教告诉我,哪怕英文有口音,哪怕英文说得不流利,只要你有思想,别人都会尊重你。当我英语考的好时,外教会给我的试卷绑上红丝带,当全班同学祝贺我取得好成绩。

我在高中的考试排名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希望我帮助同桌一起进步,我虽然内心很想帮助同桌,但又怕自己做不好,反倒耽误了他。老师知道我的担忧后,鼓励我勇敢地尝试一下。

(我在温哥华)

我像初中同桌一样带着他,我们一起早起学习,一起跑步锻炼身体,一起熬夜奋战。我的成绩好,他的情商高,与人交际的能力特别强,我们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经过三年的相处,我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高中毕业,留学中介往多伦多大学招生办递交了资料,我们以为只用等着开学时,却不承想,中介在我们选择此校的理由这一项,全部填写一样的答案。他们的不专业,导致我们与多大失之交臂。

我当晚找了家网吧,通宵未眠,给多大招生办发了五六十份邮件。我把高中三年的成绩、推荐信及获得的所有奖状都发给了他们,结果却得到了:“对不起,我们已经决定了,无法更改。”

(UBC大学)

我的性格很佛系,自我消化能力很强。遇到问题,不会去死磕,而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跟父母商量后,我最终选择就读位于温哥华市的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BC大学建校1908年,被誉为“西海岸的明珠”,有“北美最美校园的”称号。我选择读UBC的商科,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应用性强、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也更高。

2011年8月底,我从首都机场出发,坐了将近9个小时的飞机到达温哥华。没想到,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却是跟七八个同学一起,来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洲。

(UBC Sauder商学院)

温哥华除了跟国内的时差15个小时外,四季跟国内也不一样。它的冬天是10月至次年2月份,UBC在9月份开学已经快到冬天。上飞机前,我在国内穿短袖,下了飞机后,却要添上厚衣服。

大学宿舍住了8个人,室友有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大家的口音和习俗都不一样。遇到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脾气,我学会了尊重并包容他们。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先改变自身。

温哥华的华人有很多,占总人口的25%左右。遇到过同胞跟我讲英语,我告诉他们,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以后不许跟我说英文,必须说中文!他们说英文,我就用中文回复,这样几次后,他们找我都是说中文。

(我在大学时期)

无论你身在何地,身处何时,人一定得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我是中国人,流的中国血,有一颗爱国的心,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除了金融课外,我还选修了计算机课与英语文学课,两节课上课时间相差十分钟,两个教室却在一南一北,我花几百元买了个自行车,两面奔波,每次依旧会迟到几分钟。

长期迟到面对老师的白眼、温哥华的冬季长期是阴雨天、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却舍不得吃碗面....种种因素,令我倍感凄凉。当时中加元的汇率是1:7,国内10元钱一碗的面,在温哥华则需要70元。

(和大学同学自己做饭)

UBC的留学费加上生活费,每年需要30多万人民币,我的家境虽然属于小康,但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我父母省吃俭用,让我来到温哥华,所以每次花钱我都会思虑再三,舍不得乱花。

虽说UBC大学内卷严重,学习压力大,但仍然有一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勤工俭学,我也想去,但父母不让,让我以学习为主,学费他们想办法。

当所有人都在夸赞我的成绩时,却不知我背后有多努力。每当做习题犯困时,我会掐自己的大腿,让痛觉驱赶困意,或不停地喝咖啡让自己保持清醒。我必须学有所成,才能对得起父母的付出。

(大学统计学课程)

大二暑假,我去应聘了一份信用卡销售的工作。应聘时,领导问我准备如何去做销售,我当场把销售流程做了个图,领导看了图,听了我的讲解后,竖起大拇指,当场聘用了我。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网上搜索每家信用卡的优劣势,分析出自家的长处,希望能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帮助到别人。我的努力得到了团队其他人的认可,做了两个月,拿到了4000多加币。

我沉浸在得到第一份收入的喜悦中,打算在大三的暑期,去多伦多找份暑假工。没想到,生活给我开了一个玩笑,让我经历了一场诈骗事件。

(我在渥太华)

我来到温哥华三年了,一直想去多伦多看看,刚好大三的暑期有四个月。我在网上给多伦多的公司投简历,等通过了就去那边面试。当时有一个外国人联系了我,并在网上跟我沟通了一周时间。

随后他告诉我,面试通过了。给我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是打给我钱,让我给公司采购一批设备。当一千多加币打到我的账户,让我把钱转往号称“设备公司的账号”。

没过多久,我被警察传唤了,才得知,之前跟我联系的外国人是诈骗团伙,利用我的账户走个账,我需要赔偿被转账卡主的损失。大二暑假挣得四千多加币,还没舍得用,就赔了一千多加币。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同学)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我也没有心思再去多伦多。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发掘诈骗手段上,还找出了很多诈骗的花样。我把这些做好了整理,发给了我的朋友们,希望他们不会被骗。

2015年大学毕业了,我从温哥华来到了多伦多找工作,当时也没有想好具体要做什么,想着碰碰运气。刚好看到华人开的移民咨询公司在招聘销售,于是便去应聘,凭着高情商和幽默的口才,一举应聘成功。

当时很多人不解,觉得我的学历应该去做更光鲜的工作。我之前有做过信用卡销售的工作,对于销售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比较有兴趣去尝试。

(2015年,我获得了UBC大学商科的统计学士)

第一个月,我每天的工作是打电话拜访客户和签单,平均每天要打一百多个电话,没有底薪,只拿提成。第二个月,我出去跑房产销售和留学类业务。

做销售工作很辛苦,每天在外面拜访客户长达13个小时,连按时吃饭都做不到,常常半夜还在跟客户商谈细节。我最好的成绩是,一个月卖了5套房,成交金额为300万加币,提成有2400加币。

普通的应届毕业生在金融单位每年拿3万加元,而我一年挣5万加元。这份工作全凭热爱和父母给的经济支持,我才能坚持下去。一年多的工作经历,我把与华人相关的业务了解的很清楚。

(我在维多利亚)

2016年,同学邀请我一起创业,主要从事生活服务方向。我们设计了一个程序,让客人从网上下单,我们上门取衣服,送去洗衣店洗干净后,再送回给客人,主要挣服务费。

然而第一次创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轻松。有一次我把客人洗好的衣服送回去,客人发现少了一颗扣子。这件衬衣几百加元,我也不清楚扣子是什么时候掉的。我很懊恼,当初拿衣服怎么没有检查下?

我有件衬衣的扣子跟客户的很相似,为了赔偿客户,我把扣子取下来,缝在客户的衬衣上。我缝扣子的手法很笨拙,缝好的扣子并不好看,客户看我道歉很有诚意,便也没有为难我。

(我给同学们讲课)

取送加清洗一件衣物,收费2.5加元,要给洗衣店1.5加元洗衣费用。剩余的1加元要扣除开车来回的油费,及其它费用。为时一年多的创业,赔了2万加元,以失败告终。这次创业把坑都踩了一遍,也为后来创业奠定了基础。

在群里,有同学想考雅思,但是外面收费80加元一小时。我当时发现了商机,想着成本不高,刚好我也考过,也清楚怎么帮同学补习。于是发帖子又找了5个同学,一起集中学习,收费20加元一小时。

25岁,我和合伙人一起决定做英语补习,当时我俩面对的不止是生源问题,还有补习班的租金。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虽然当初创业的过程很坎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留学咨询公司开业)

我们跟别的公司合租了办公场地,他们周一至周五用,我们周末用。我刚从上一段创业失败中,走了出来,手上没有积蓄,为了付租金,我就把零花钱全部拿出来,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靠喝水充饥。

既然打算白手起家,就必须自己解决一切问题,哪怕再困难,也不能跟父母伸手。开始的那年最难熬,我们就像驾驶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海里,每天战战兢兢地,生怕一个失误,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有些错是必须犯。只有犯了错,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有补救的机会。

(我和朋友在华尔街)

在跟学员的一次聊天中,发现国内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加拿大留学,苦于市面上比较专业的留学咨询公司太少。想着当初我们也是因为中介的失误,导致与心仪大学失之交臂的。

于是,我跟合伙人商量,要不要开一个留学咨询公司?当时英语培训机构已经逐渐平稳,我俩就开始为办留学咨询公司而做各种准备,合伙人负责内部管理,我负责营销。

我俩走了很多弯路,也得到了很多贵人的帮助。随着对于这个行业接触的深入,我考虑着回到校园去读MBA。我认为,既然想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去做好,只有自身够强,才能更好的去服务他人。

(多伦多大学的一角)

2017年,我经过了投简历、面试等环节,终于考进了多伦多大学去读MBA,也算弥补了当年的遗憾。当时的课业压力很大,还要兼顾留学咨询公司的事宜,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在上学和处理各种事。

那段时间,我虽然忙碌,但感觉很充实。我知道,美好的未来就藏在当下的每一次努力中。以前总想着去改变世界,现在才发现,原来已经被世界所改变。

最近一次回国,在2018年年底,那时还在多伦多读MBA。几年来,祖国变化很大,干净整洁的街道两边,竖立着一座座摩天大楼。看着祖国变得这么强大,我内心很激动,为祖国感到骄傲。

(我在多伦多大学的Rotman学院,和老师同学)

我还拍了很多的照片,带回多伦多后,给没有来过中国的朋友和校友们介绍,这是我的祖国,发展的特别好。你们有机会出国,一定要来中国看看。

我们的咨询公司给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为留学生家庭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有20个员工,营收也在2020年达到到了8位数。我们也是多伦多当地,少有的全牌照公司。

从事这项行业至今,帮助了很多孩子出国,有的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而有的孩子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走歪。我想呼吁家长们,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让孩子出国,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之前,母亲来多伦多看我)

虽说在国外的事业做得有声有色,我最牵挂的是身在国内的父母。看着疫情一次次的反复,作为唯一的儿子,却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并照顾他们,我的内心充满愧疚。

我非常看好国内的发展前景,去年在上海开了一家留学咨询的分公司,等这边一切安排妥当了,就回国发展。这样既然给他们安稳的生活,又能陪伴着他们。

(我和读MBA的同学)

我也从书山题海翻越过来;我也曾一碗面条都舍不得吃;我也曾创业失败;我也曾经历过喝水充饥的日子;我也曾忙碌几十个小时而晕倒....坚持下去,才发现这世上能打败我们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