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傅蔚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编辑:刘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国庆黄金周前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出境游业务”的重磅消息:允许在上海、重庆设立并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出境游业务。从2020年至今,跨境旅游业务中断已近三年,这则消息让人再次燃起希望:跨境游要恢复了吗?


一、出境游熄火,反而缩小了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但这是好事吗?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出入境人数急速下跌。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出境旅游人数为2033.4万人次,同比减少86.9%。202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2562万人次,虽然与2020年相比有所增长,但与2019年相比,还是相去甚远。


出境旅游的人数大幅度下降,对上下游相关行业会产生连锁影响。《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营业收入6.63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0.45%;出境旅游业务营业利润为-0.44亿元。


但有不少人是为此叫好的。除了出境人数减少能降低疫情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境游人数的减少可以大幅度降低服务贸易逆差。逆差的意思是进口多,出口少。对于跨境游来说,国人出国消费,钱花在国外,视为进口。外国人来华旅游,钱花在中国,视为出口。


长期以来,服务贸易中的旅游一项逆差较大,即出境游的中国人较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较少。


但自疫情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不断缩小,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4152.9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5024.9亿元。而到了2021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下降到52982.7亿元,但服务贸易逆差缩窄到2112.7亿元。短短几年间,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度缩减了超过1万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出境游人数减少所带来的旅游逆差大幅收窄。



从历史数据看,2018年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一年,达到2582亿美元。那么,这258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到底是怎么分布的?


从项目来源看,服务贸易逆差扩大主要是因为“运输”、“旅行”和“知识产权使用费”项下净支出增加,分别占到当期服务贸易逆差的25.52%、91.93%和11.63%,合计达129.08%。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3.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6%,其中95%以上是因私出入境(含内地边民1133.7万人次)


同期,国际收支口径的旅行支出较上年增长7.6%,“旅行”项目连续第10年逆差且连续第7年高居服务贸易逆差项榜首,逆差额2371亿美元。“旅行”项目逆差增加主要反映了国内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上涨、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出境旅游、留学和就医等支出的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亿美元)<br>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亿美元)


这两年,由于疫情防控使出境游熄火,无意中却让贸易逆差大幅收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正是如此,甚至有人主张:既然出境游的减少能够减少服务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那能不能在疫情结束之后也继续执行“非必要不出境”的政策?都是旅游,为什么不能把钱花在国内,非要花到国外去?


这里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厘表:外汇储备是越多越好吗?


二、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外汇过多会加剧国内通胀压力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成为贸易出口大国,巨额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爆发型增长。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放在央行,到底是好不好呢?


通常认为,充裕的外汇储备在维持国际支付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决策层,都感受到了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


通常来说,外汇储备过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央行收汇需要投放人民币基础货币,这加剧了中国本就严重的货币超发问题,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回报率很低,外汇资源效益低下,不利于对外低成本融资。


第三,安全性隐忧。


即便外汇储备很重要,与庞大的贸易顺差相比,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没有那么值得焦虑。2021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20348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5736亿元,服务贸易逆差6303亿元。换句话说,服务贸易逆差的减少,并不影响经常账户贸易顺差的大局。


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贸易顺差,创造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政府还特意在2018年发起举行每年一届的中国进口博览会。如果说广交会的目的是把中国的产品卖到国外去,那么进博会的目的就是中国要买更多更好的国外的货物,为了抵消日益增长的贸易顺差,从而促进贸易平衡。


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浙江义乌,自7月以来,先后组织了印度、巴基斯坦和韩国三轮海外采购商包机抵达中国,媒体将其称之为“三架包机、三个国家、433名外商。”


义乌为什么会发生政府包机把外商请回来的事例?原因就是人员沟通受到限制,影响了义乌和世界的沟通,从而间接影响了货物贸易的发展。换句话说,货物贸易本身,本身就依赖于各种沟通和交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越是复杂的合同,越是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信息技术越发达,但是线下展会越来越多的原因。


三、旅游贸易赤字巨大?不是出境游太多,而是入境游少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仅仅是要让中国的货物走向全世界,更要让中国人走向全世界。与大幅增长的中国出境游人数相比,入境的外国游客数量增速显然不理想,而这是造成旅游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2018年中国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为1.41亿人次,而在2009年就已经达到了1.26亿人次。


2009-2018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数量<br>
2009-2018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数量


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曾以《为什么外国游客不愿意来中国旅游》一文在中指出:


入境游的低迷对中国经济未来是非常大的隐患,也是最大的软肋之一。入境游的地位跟中国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入境游的缺失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缺失的问题。软实力的缺失会造成教育、吸引人才方面巨大的逆差,这些是跟旅游有关系的,也是整体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如果要发展旅游,必须培育中国的软实力,这是未来经济最大的战略目标,我们不只是可以生产很多世界一流的产品,还有很好的文化和形象,吸引全球的人和我们交流,到中国来旅游。”


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贸易赤字,不是因为中国出境的人数多了,而是到中国的游客少了。只有花大力气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中国来,才是旅游贸易逆差的解决之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多的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不仅会增加游客的用户体验,而且竞争会促使国内的旅游产业升级换代,提升国内旅游市场的水平。某种程度上,过去三十年间国内旅游市场的品质提升,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人走出去的结果。


如果仅以顺差和逆差来衡量对外贸易的成败得失,可能是忽视了贸易的本质:货物贸易是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能够使用别国的生产的产品,而服务贸易则是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都能够体验别国的服务。如果以贸易赤字为理由而对国民出游作大规模限制,显然是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傅蔚冈,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