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与“赫尔松大反攻”的乌军部队在经过重组后,继续向防御杜恰尼的俄军黑海舰队第22军编内岸防126旅发动猛烈进攻,俄军部队不支,被迫继续后撤。而黑海舰队岸防126旅的后撤引发了连锁反应,使得防御达维季夫布里德的空降突击76师某团战斗队也被迫后撤,赫尔松北部的空突11旅也后撤了,俄军一下子放弃了整个赫尔松州北部地区,防线也后撤到布拉格达季夫卡、布鲁斯金斯克、切尔沃尼亚尔和米洛维一线。这是继卢甘斯克北部战局变坏以来,俄军部队战场态势的又一次极大恶化,在军迷群体里,更是引发了一阵惊呼。

最新局势图(图源:Twitter用户 @War Mapper,军武速递翻译)



实际上,从赫尔松北部地区的现地态势看,大伊万认为,俄军部队及时收缩防御,是目前战场态势下的最优选择。毕竟从10月2日乌军部队猛冲黄金塔巴卡、一夜之间冲到杜恰尼来看,就已经明确负责赫尔松右翼防御的岸防126旅,其防御力量已经衰弱到了相当的程度。

最新局势图(图源:Twitter用户 @War Mapper,军武速递翻译)



而从10月2日到4日俄军面对乌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地区打出来的孤立突出部,却迟迟没有调集预备队封堵侧击,甚至连使用炮兵在第聂伯河左岸进行火力围歼都没有来看,俄军在赫尔松北部地区也已经是一点兵力都挤不出来了,连预备队都没有了,空突76师、空突11旅、岸防126旅“分片包干”,一个萝卜一个坑。在乌军找到了岸防126旅这个战线上的薄弱点后,立即投入第二梯队猛冲,即迅速动摇了俄军防线的完整性,位于岸防126旅左翼的空突11旅如果不撤,就会有被孤立甚至围歼的危险。因此,俄军部队被迫全线收缩防御,收缩防御后,原先需要防御122千米长的战线,被收缩到了仅有48千米。等于俄军可以将现有的兵力密度提高三倍左右,这对于俄军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最新局势图(图源:Twitter用户 @War Mapper,军武速递翻译)



实际上,在昨天的文章中,大伊万也已经提出了,在当下的战役态势下,俄军除了收缩防御,没有更好的选择。一些孤立的要点,能放弃的就放弃,一些因为山川形势而导致过分延展的战线,能裁弯取直的就取直。无它,目前俄军部队的兵力实在不够,大量的师、团战斗队都在后方整补,九月份动员的士兵刚刚入营训练,只有少量退伍不久的合同兵预备役被补充到了顿涅茨克一线,起码在十月份到来之前,俄军部队的窘况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有关局势的三种观点

在这个时候,咱们就要分析俄军部队的失败了,毕竟大伊万之前就一再提过,一支军队一旦战败,分析怎样战败,哪些是它真正战败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也是这支部队能够卷土重来、反败为胜的前提。而这段时间以来,关于俄军部队战局的窘状,国内不少人,包括俄罗斯国内自己,都有了各种各样的反思和分析。



比如在红利曼丢失之后开了“头炮”的小卡,小卡就写文章直接锐评亚历山大拉平上将,把战败的责任一股脑都推到拉平上将头上;

国内的简中军事大师们则又宣扬起了北约无敌论。认为北约给乌克兰的“星链”、“海马斯”、“标枪毒刺”一键灭俄,认为在北约兵力和情报支援的加持下,乌克兰军队“鸟枪换炮”,已经对俄军有了“代差性优势”,因此接下来乌军部队必将“越打越顺手”;

还有些比较中二只会念经的左壬,直接把目前俄军部队窘状的锅给扣到了俄罗斯“政局腐败,经济凋敝,科技不发达”上。认为俄罗斯的科技连先进芯片都造不出来,也不知道提高自己人民的生活水平,绝大多数俄罗斯老百姓生活贫困,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如何评价三种观点?

要大伊万来说,以上三种说法,包括小卡、包括简中军事大师、包括中二病晚期只会念经的左壬,说法都不客观:



小卡的问题是过分夸大了亚历山大拉平上将在战局中的个人作用,而且似乎也不了解俄军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北部地区的指挥链。实际上从高级将领在战局中发挥的作用、主要的指挥方式来看,高级将领在战局中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参谋部收集来的战场情报信息,下达作战决心,参谋机关根据首长作战决心拟制战役计划,首长就监督计划的执行并随时做出调整即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拉平上将不管是在前线,在斯塔洛博斯克,还是在卢甘斯克甚至莫斯科,理论上都是可以的。



至于指挥员的个人品质,对部队有些影响,但要说有决定性的影响,其实是受到了我军“官兵一致”传统的影响。外军基本上没有“官兵一致”这样的传统,不少将官多多少少在个人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都有独到之处,比如库图佐夫酷爱美食和醇酒,缪拉元帅情人一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不仅有情人还酷爱音乐,甚至朱可夫元帅都有私吞战利品、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也有找情人的毛病,要说这些人要么是硕鼠要么是渣男,也不妨碍他们战神的地位。



至于简中军事大师宣扬的“北约无敌论”,这个,大伊万觉得,还是以赫尔松方向的战局来看,很多人怕不是忘了一个月前赫尔松乌军是怎么被俄军按在地上暴打的。尤其是被乌军部队视为精锐的山地128旅,还有负责苏霍伊斯塔沃克突出部的、装备了北约送的M113装甲车和T-72M1主战坦克的机66旅,都被俄军揍得满头包。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打仗不是打红警,士兵不可能进了培训中心兵牌就一瞬间从一级兵升到三级兵,乌军自然也不可能今天战斗力只有5,明天突然就加了北约BUFF变成战斗力500的精锐。



更何况,“标枪、毒刺、海马斯”这种东西,乌军又不是这一个月才拿出来用的,而是已经用了半年多了,北约的军事情报支援更是从开打之初就一直伴随着乌军左右,毕竟北约的电子战机在黑海和波兰上空,来回都转悠了半年多了,北约的侦察卫星探查战场态势的时间也有半年多了。咱们按照基本逻辑,如果这些简中军事大师提到的武器装备和情报支援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作用应该早都体现出来了,现在乌军才获得了战场优势,只能在逻辑上倒推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北约的援助并非“立竿见影”的决定性因素。



而念经左壬说的这些玩意儿就更不值一驳了,正如一个大佬说的那样:目前这个世道,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一堆毛病,美国是帝国主义不?何止帝国主义,美国的社会撕裂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照样不妨碍丫在全世界到处重拳出击;阿塞拜疆野蛮不?比隔壁的亚美尼亚野蛮多了,直接把人亚美尼亚士兵的脑袋割下来挂在车头上;就拿苏联来说,打卫国战争之前,斯大林刚刚进行了大清洗,把有经验的军官清洗了一个遍,负责军工生产和部队建设的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等人拿着苏俄内战时期的老把式来搞军队建设和军工生产,结果搞的一塌糊涂;又比如现在的乌克兰,就算俄罗斯政局再烂能有乌克兰烂?乌克兰能把班德拉捧成国父,你见过俄罗斯把弗拉索夫捧成俄罗斯国父的没有?乌克兰都快变成美国的东欧总督区了,俄罗斯总归还是个有独立自主性的区域性大国,发展禀赋比乌克兰好得多。



因此,这些念经左壬说的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一种话术,一种先占住道德制高点然后往下随意开火的话术。这种话术的逻辑继续前推,其实就跟公知群体炒作的那些玩意儿有异曲同工之妙,什么“民主”国家之间不可能发生战争,“专制”国家无法打败“民主”国家,对于这些左壬念的经,用粟裕大将的话就能顶回去了。当年粟裕大将在论述对台作战的时候,特别提出,“战争的正义性只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但是要确保战争能够真正胜利,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到军事战略上,要落到兵工生产、国防动员、兵力使用、战役布势上,军事战略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直接因素。



没有国家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军队会在绝对完美的态势下进入战争,想象一个各方面尽善尽美的国家加入战争,这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真空球形鸡。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最要紧的是,怎样在现实条件下,把自己的战争机器调整到适合自己的状况,尽可能地克服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国家的战胜或战败直接归结到国家体制不够完美上,这是一种相当偷懒的、似是而非的逻辑。



以上三种因素都不是导致俄军目前窘况的因素,起码不是主要因素,那么,俄军的窘状到底是因何造成的呢?这个话题,咱们留待明天继续讨论,同时将对俄军下一阶段的行动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