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ature Portfolio (ID:nature-portfolio),作者:Jolene Tan,头图来自:unsplash


和许多博士生一样,我也为了求学负笈千里——从新加坡远赴澳大利亚。虽然新环境充满了机遇,但也有很多挑战,比如孤独感。我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读人口统计学博士,这里的环境让我非常陌生,而在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开始读博让一切变得更难了。


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导致孤独感的一些原因,以及如何缓解这种感受。


当我第一次踏入科研世界时,我发现“多才是多”。学术人员需要兼顾发论文、教学、经费申请。我发现,他们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上花的时间越多,他们产出的论文和标书也越多。作为一名求知若渴的博士一年级学生,我全力以赴,每天都用大量时间学习新方法,浏览信息,分析数据。但我慢慢意识到,在科研和朋友之间分配时间越来越难,前面的道路也显得越来越孤单


告诉别人我在做什么也很难。我是我们家第一代大学生,我不知道怎么和家里人还有朋友解释我的博士课题和它的重要性。我的研究是关于影响亚洲低生育率的因素,这与我们专业其他人的研究问题完全不同。有时候,找不到可以聊聊研究进展的人也让我感到孤独


教育和科研通常关注个人成就。学生因为对相关领域和学科做出了特殊贡献而被授予博士学位。没有博士学位是授予哪个团队的。当你投稿或申请经费时,对你工作的评估一般来自那些与你毫不相干的匿名审稿人和决策者。你既不能和他们见面,也没机会与他们交流。


批评文化


没有人会告诉你,被拒在学术界有多常见。当我第一次向期刊投稿时,我立刻就被拒了。在吃了一次又一次的闭门羹之后,我终于有机会在一次会议上汇报研究成果。我的汇报环节还有另外两名演讲者和主持人,除此之外几乎没人来听我的演讲,这让我体会到科研道路可以有多孤单。我感到很迷茫:“如果没人关心我的研究怎么办?”我觉得自己不是整个科研圈的一份子。


难道所有人都注定孤独?我相信不是。久而久之,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工作和生活设立了边界。例如,我会在周末放下工作,和别人一起去探索新地点,发现新爱好。我们去堪培拉国家植物园了解植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周末去户外野餐,给下周的自己充充电。我还第一次尝试了“绘画品酒”(paint-and-sip)活动,一边品酒一边作画——我画了一头高原牛。这些活动为我的读书生涯平添了许多社交乐趣。


作为社交活动的绘画课程帮助Jolene Tan结交了许多朋友。来源:Jolene Tan<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作为社交活动的绘画课程帮助Jolene Tan结交了许多朋友。来源:Jolene Tan


虽然和同学聊你的孤独感有点难以启齿,但说出你的感受能让别人也愿意分享,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有一次,我和我们专业的其他学生说,我觉得除了自己,其他人好像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有我感到做科研和发论文学起来很难。我对不成文的文章发表流程非常陌生,比如如何调整第一份手稿的格式,以及一些学科和期刊要求置信区间,一些要求p值,害羞的我根本不好意思问别人。令我意外的是,我的很多同龄人也有同样的感受,一些博士毕业生甚至就如何顺利完成博士学业总结了一些很有用的注意点。


听到别人也有同样的困扰,让我顿时松了一口气,也让我学会了不要苛责自己,而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总之,我意识到培养归属感的重要性。


最佳提示


以下建议我会送给我自己和那些刚走上科研道路的人,尤其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和离家求学的人。


  • 保持耐心。找到自己的科研路线和立足点需要时间,不要因为一开始感觉不对或没有归属感而灰心或放弃。就和做科研需要时间一样,交朋友也需要时间,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留学生而言格外重要。


  • 找到归属感。归属感的培养需要你发挥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别人给你的,就算身处一个活力多元的大学也不会自动拥有。它帮助我结交了各行各业的人:我的课题组成员,其他系的学生,我还通过朋友介绍和校园活动认识了学术圈外的人。这给了我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比如,其他系的朋友让我意识到在描述科研观点和经历时,会讲故事有多重要。这种方法在人口统计学这种更讲究量化的学科中很少用到。


  • 我很幸运地加入了一个博士生互助小组,我们互相学习、彼此鼓励。我们会轮流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互相提建议和意见。这些互助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研究质量,还让我们成为了经常联系的朋友,我们研究人口统计学的学生还可以互相借鉴。这些互助伙伴在我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在,我们帮助彼此克服工作压力和困难。


  • 学会问问题。我从高年级学生那里得到的一条最重要的建议是要会问问题。比如,尽早搞清楚我们专业的毕业要求,让我可以规划研究进展,安排好充足的时间。询问期刊的投稿要求也能减少来来回回的次数,了解其他人的研究内容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有意思。我来自一个将提问视为不够礼貌的国度,这个建议帮助提升了我的科研和社交能力。


  • 当面见人。在这个后疫情时代,用Zoom上网课或线上见面再简单不过,但对我来说,视频会议绝对不能替代线下交流。随着旅行限制逐渐放宽,我现在一有机会就回国,和家乡的人保持联系以及在学校里和同学见面,都能缓解我的孤独感。


  • 说出你的感受。说出你的孤独感既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宣泄。当我感到孤独时,我会觉得自己是唯一有这种感受的人,但其实并不是。这种自认为的想法还有一种专门的术语叫“多数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即人们会假定自己的感受只占少数,但其实很多同龄人都有同感。大方坦白做科研对我来说有多难,能让其他学生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帮助他们。通过彼此的鼓励,我们都能变得更强大。


现在的我博士课程已经过半,我也终于建立了稳定的人际关系,可以回味一番这段经历,而不再感到那么孤独了。与同龄人分享你的孤独感,找到组织和归属感,互帮互助,就能帮你挣脱孤独的枷锁。


原文以Feeling lonely in research? You’re not alone为标题发表在2022年9月1日《自然》的职业版块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ature Portfolio (ID:nature-portfolio),作者:Jolene 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