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B-21“突袭者”战略轰炸机,将在2022年12月份左右,正式对外界进行公开展示,并在2023年年初的某个时段完成首飞。但是目前,该机于2022年年底进行公开亮相的细节“还在商讨之中”。
B-21对美国空军的重要性
对于B-21型战略轰炸机即将亮相,毫无疑问,代表着美国在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制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且有可能很快就会对印太地区的局势造成比较实际的影响:
从第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之前就提过,美军在B-21型战略轰炸机的开发工作中,采取了非常特殊的“数字模型系统工程”开发方式。这种开发方式一改新机型开发过程中,首先进行分系统测试,然后装机联测;完成地面测试后进行试飞,试飞进行空中联测联调,经过漫长的试飞工程后,通过国家试飞鉴定才能完成型号定型的工作。
而根据美军实施的“数字模型系统工程”,在分系统进行装机实测之前,项目开发方已经通过数字工程模拟“搭建”了一个类似于B-21的运行工况环境,进行测试的分系统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模拟B-21在空中试飞时的运行工况。未来这一系统装机后,可以大大提高原型机的设备完备程度,部分分系统设备甚至不用测试即可完成定型,目前整套设备已经通过“前置开发”的方式完成了。
因此,从B-21型战略轰炸机的开发周期来看,估计会呈现出前期开发周期较长。但是,进入到原型机生产阶段后,开发周期骤然提速,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试飞定型,随后转入批产,甚至出现“一边试飞一边批产”、“一边试飞一边试用”的状态。从美国空军公布的、说目前已经有6架B-21型原型机在同时生产,估计美军对B-21型战略轰炸机的试飞周期要求极高,对B-21的系统成熟、可靠性则是志在必得。
从第二个方面来说,B-21型战略轰炸机的首飞、可能很快就加入印太地区美军战略空军作战序列,对咱们是有实实在在的影响的。毕竟目前,印太地区的美军战略轰炸机,要么机型太老,要么数量太少,多少都是有些不敷使用的,很难符合美军作战学说和作战想定里遂行“海空一体战”的作战要求。目前印太地区的美军轰炸机,主要有两个型号:
一是迈诺特的B-52H型战略轰炸机。该机已经准备再度进行延寿,将使用通用电气的F-140GE发动机(CF-34-10型发动机的军用版本),延寿之后的挂载能力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航程大大加强,据说提高了40%以上;
二是巴克斯代尔的B-1B型战略轰炸机。该型机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主要是释放位于机身下方的几个挂架,可以多携带几枚AGM-158C型空射反舰导弹。
但无论是B-1B还是B-52H,从装备性能上还是战术运用上,其实都不太好用:
首先是B-1B型战略轰炸机。该型战略轰炸机实在是有点老,且由于是变后掠翼因此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一直有问题,美军这么多年来一直就想着把B-1B给赶快退役。只是单纯是因为没有可替代机型,加上西太平洋攻势反舰作战的任务繁重,所以才顶着没有给它退役;
其次是B-52H型战略轰炸机,这飞机比B-1B还要老,大多数飞机都是大伊万的父亲那个年代制造出来的。现在给它换装F-140GE型发动机,完全是老黄瓜刷绿漆搁这装嫩……当然该机的航程很远,换装新发动机之后几乎可以绕地球半圈。
但无论是B-1B还是B-52H,这两款飞机都不具备低可探测性能。如果防守方有比较完备的早期预警、态势感知系统,尤其是可以派出航空母舰、在主要威胁方向上建立比较强大的防空拦截线前出索敌,B-1B和B-52H型战略轰炸机想要达成比较大的攻击突然性。也许之前还算可以,但现在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了。
何况,B-1B和B-52H,这两款飞机的装备数量都有限,出动率也不高。B-1B目前美军一共装备有60余架,而B-52H则装备有76架,两种飞机的妥善率据称都是刚刚超过了50%。加上关岛安德森基地的保障能力有限,更加之考虑到战时弹道导弹火力对关岛基地的压制,估计战时美军日出动的B-1B和B-52H也就不到60架次。
如果选择从更远的希卡姆联合基地或美国本土直接出发,估计这出动架次会更少,说是直接腰斩都不为过。话说美军要搞大国对抗,结果这大国对抗就靠这100多架没啥隐身性能的老轰炸机。以每天30到60个架次的速度出动,这个看起来,怎么看都不像是大国对抗的样子,属实是有些丢人现眼了。
B-21即将亮相的意义
而B-21型战略轰炸机的加入,多多少少能够改善美军目前在西太平洋、或者说印太海区的尴尬现状:
一是该机是正儿八经具备隐身性能的战略轰炸机。当然美军除了B-1B和B-52H,还有21架具备低可探测性能的B-2A型战略轰炸机。但B-2型战略轰炸机在美军的核战略学说中是空基核力量的基石,是万万不可被用于遂行进攻性航空制海作战这种战术级任务的。
与之相比,B-21型战略轰炸机,算是B-2的一个向下兼容的型号。既可以承担空基核力量的战略性任务,又可以取代B-1B和B-52H,承担航空制海等战术任务。且该机的低可探测性能确保了它在部署到西太海区时,被相关国家早期预警系统、尤其是舰载早期预警系统探测到的概率大大下降,实施航空制海的攻击突然性和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
二是B-21型战略轰炸机应该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装备。目前美军在印太地区的航空制海作战体系,光靠B-1B和B-52H是没戏的,需要诸如P-8A和RC-135W系列战场侦察和监视飞机进行目标搜索,为B-1B和B-52H进行目标指引。而这些机型的部署往往比较靠前,在战时是很容易被反介入体系首先打掉的节点,连ISR(态势感知)节点都没有的情况下,B-1B和B-52H的局就很难凑起来了;
而B-21不一样,它本身既具备低可探测性能,又具备比较强的ISR/ELINT(态势感知/电子情报信息收集)性能。根据美军的设想,B-21甚至本身就具备比较强的ECM/ESM(电子战)能力,这几个性能融合起来,B-21完全可以使用先导机进行穿透式的态势感知,为后继的打击机指示目标。这对于改善美军目前在西太海区态势感知节点脆弱的现状,这意义显然非同寻常。
三是B-21的装备数量还很多。美军一开始打算采购100架B-21,后来又大大提高了采购数量,据说目前的采购数量已经到了150到200架之间。如果未来美军真的装备了这么多的B-21,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已经延寿了的B-52H,即使美军后续放弃全部的62架B-1B型战略轰炸机,美军的战略轰炸机机队数量也将从目前的160多架,上升到250架甚至300架之多,达到冷战后的最大值。当然幸运的是,目前B-21还没试飞,离形成数量规模还有点儿远。
咱们的下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
最后,提到了B-21,相信很多人又想到了咱们的下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尤其是前段时间连美国媒体都在盛传,说我们的战略轰炸机可能要亮相,结果闹哄了一阵子之后又没有新消息了。
其实大伊万认为吧,对于中美两国空军来说,战略轰炸机目前的地位不太一样。美军是真的全指着战略轰炸机来作为主要的火力输出端,对亚太地区的主要假想敌搞航空制海作战的。毕竟,它的LRHW和CPS(高超音速导弹项目)已经全部拖延,这种情况下战略轰炸机对美军的优先程度非常高;
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主要火力输出端,不是空军的轰-6K型轰炸机,而是火箭军的弹道导弹。毕竟,空军的轰-6K型轰炸机的打击半径是比较有限的,在战时前出第一岛链很困难,因此只能在岸基航空兵的火力掩护下承担辅助性的打击任务。
从这个角度看,咱们对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需求,没有美军这么迫切,自然而然,完全可以等到B-21真正出现之后,咱们看看这到底是个何方神圣?传说中的一机多用,自成体系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再来决定我们自己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构型。因此,大家就接着等下去好了。
2015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B-21的广告宣传片,怎么有点眼熟呢?很难不怀疑是不是同一家CG制作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