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迫使中国年轻人降低了消费,而对消费的厌倦让决策者担心,毕竟消费极大地推动着GDP的增长。为了省钱,消费正在悄悄从奢侈品转向“中国制造”。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奢侈品销售降低

(德国之声中文网)疫情前,年轻人对未来的设想大概是:新车,宽敞的住房,周末好好吃一顿昂贵美食,或者到热带风光的岛上休个短假。

39岁的Doris就有过这种对未来的憧憬。她在上海做市场开发的咨询工作,收入颇丰。最近两年以来,Doris像许多中国二十、三十岁的年轻人一样,省吃俭用,在动态清零的政策下,同失业或者半失业进行着疲惫的斗争。她告诉路透社记者,“我已很长时间没有去美容,也没去美发了。化妆品也都变成了‘中国制造’”。

Doris降低消费的表述无疑是一个警钟。如今中国年轻人当中,知足、无望、低消费的态度正在蔓延开来,而一些网红的大力提倡,又形成一种推波助澜之势。然而,不消费怎样增长?中国今年第二季度只有微弱成长,离萎缩只差一步之遥。殊不知,大众消费的比例占中国GDP的一半以上。

专家的观察为这一忧虑提供了佐证,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MR)主任卡文德(Benjamin Cavender)说,“我们观察这里的市场消费行为已有16年之久,当前年轻人的消费情形,是我看到的最令人担心的。”

中国的清零政策以及由此连带的封城措施、停止旅行、全员测试核酸,让中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对科技企业的整顿,也使年轻人的入职门槛变得很高。


今年7月,16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创下20%的纪录,目前,这一状况刚有了初步好转。两项调查均表明,为保住饭碗,许多在零售和电商领域工作的在职年轻职员被迫同意减薪,中国38个主要城市的平均工资今年头三个月降低了1%。

这一背景下,年轻人降低消费,而不是大手大脚地享受生活,应该不难理解。

像影迷Doris,疫情前每个月要进两次电影院,但自疫情以来,她就没再出去看过电影。

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新存款今年前8个月增加了10.8万亿元,去年同期的这一数字是6.4万亿元。中国的决策者为此忧心忡忡,他们清楚,大众消费对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环顾四周,中国是重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没有升息、反而在今年降息的国家,9月15日,中国4大国有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此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不鼓励民众继续大量储蓄,当然中国国内通胀压力不大,也为降息提供了空间。

要省钱吗?不难,网上去学!
事实上,目前中国年轻人的克制消费同他们经历过饥饿与贫困的长辈比起来,无法相提并论。而最不同的一点是,当今年轻人会使用现代化社交工具将他们对消费和奢侈的刹车展示在互联网上。只要去看一看小红书,或者登上Bilibili,就能看到数百个怎样用10块人民币做一顿可口晚餐之类的视频,可谓百花绽放。
一个1分钟长的短视频得到40万人观看,这名杭州女子用4块钱买的鱼片、5块钱的冻虾以及2块钱的蔬菜,做了一份网上很耐看的视频。

不仅视频,评论区里讨论怎样省钱的话题也很火热,比如一个叫做“怎样用1600块钱在上海生活一个月”便是一个在社媒上很具有挑战性的帖子。

不能光说不练。一个杨性女孩自称疫情前信用卡上负债累累,2019年在豆瓣开了一个“低消费研究小组”,拥有会员超过15万。现在她自己不仅降低消费,还在二手店出售衣物。

28岁的她说,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活了,花掉所有的钱,下个月重复上个月。现在,她已还清了所有欠债。
她不再喝星巴克的咖啡,不再买法国纪梵希(Givenchy)品牌化妆品,她买起国货,称可以节省60%的开支。路透社追问了纪梵希的母公司以及星巴克,他们表示,在华销售上个季度均出现了大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