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李井奎(经济学家、科普作家),编辑:刘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据报道,中国老年人才网于8月24日上线运行,这是一个为全国老年人才、涉老组织、为老服务机构及用人单位提供老年人才信息服务的网站。开通不久,该网站新注册的个人用户已经超过了5000人。


在这个不设年龄限制的招聘求职网站上,登记信息的不乏古稀之年的老人。有的求职者学历还很高,甚至有退休的教授。多位求职者表示,他们想通过人才网重新寻找工作上岗,并不全为了钱,主要是想发挥余热,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


中国老年人才网的开办,在今天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来说,是一个风向标。


它一方面说明,老年人也有更多的晚年生活选择,不仅仅是打打牌、跳跳广场舞这样的老年生活形象,他们也可以重新披挂上阵,通过重新工作丰富自己的晚年。另一方面,这也多少反映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


一、老年人重新进入就业市场?因为年轻人变得稀缺了


为什么过去没有建立中国老年人才网的迫切需要,而今天却认为“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呢?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老年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而这种经济价值的提高,是我国的人口形势和劳动力结构给倒逼出来的。


 中国老年人才网首页
 中国老年人才网首页


随着结婚率、生育率水平不断下降,人口增长开始放缓,我们国家的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经进入到了中度老龄化社会。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年轻人变得相对更少,自然也就更贵了。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年轻人变得更加稀缺了。


而老年人虽然与过去时期的老年人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与同时期的年轻人比较起来,却是相对价格变得更低了的。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老年人未必是他们真想要招聘的对象,如果有充足的更为年轻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进入劳动力大军,我想他们还是会雇佣那些廉价的年轻劳动力的。可惜,这样的景象在当下和未来越来越难看到。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社会中老年人的比例在增加。


正是年轻劳动力的缺乏,才让老年人的经济价值(不是劳动力价格)提高了。而这种提高,是相对经济价值的提高,即相对于更为稀缺的年轻劳动力而言,他们从先前的不具有竞争力,变得具有竞争力了。


二、和年轻人抢饭碗?经济活动并非零和博弈


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运行的消息一出来,就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不少人认为,老年人再就业,这是和相对年轻的人们在抢饭碗。不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失业,整个家庭都陷入困顿,自然很担心市场来了一群经验又丰富、工资要求又低廉的老年竞争者。


其实,这是一种对创造工作的现代经济的严重误解,它反映的乃是我们头脑中的一种认为经济活动都是零和博弈的错误看法。


首先,你要知道,你之所以能有工作,是因为更多人有工作,才为你创造了工作的机会。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社会中,分工越细密,劳动效率越高每个人专于一业,结果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反而大大增加。


我小时候生活在北方农村,村子里每个劳动力几乎都是全能型农业人才,不仅精通农田里的各项工作,而且其他的手艺也都是人人能干的。但是,整个村子的生活水平却不见高。到了城里,每个人都只会一点点,一个车床工如果离开了城市,离开了这个分工网络中的其他个体,他的作用就很小,甚至无法养活自己。正是在现代都市当中,分工越发地细密,才能有人靠修指甲都能生活下去。我从没有见过我老家农村有修指甲这样的职业。


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那些需要更好体力和脑力的工作,自然首选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的收益更高,也支付得起更高的成本。但还有许多工作,在这些方面要求没那么高,却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样的情况下,老年人再就业就可以补充到现有的劳动力队伍中来,他们可以弥补劳动力减少所造成的某些空缺,维持分工网络的完整与效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次,老年人再就业又谈何容易!


老年人目前的就业市场,提供给离退休老人的主要选择还是服务性劳动和零工招聘,而且即便如此,也会面临企业资质筛选、劳动合同难签等等难题。一般企业总是喜欢聘用年轻人,原因是他们的边际生产力更高,即多聘用一个年轻人比起多聘用一个老年人,给企业带来的生产价值要更大。


年轻人体力好,对新技术的学习和适应性比较强,这些都是老年人在就业市场上实实在在的门槛。这样的门槛,对那些从事非脑力劳动、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求职格外明显。当他们在重新寻求就业时,往往会因为年龄限制、就业面窄、身体健康问题等原因,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或者在工作中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三、中国老年人一直在“就业”,只是照顾孙辈没有工资


其实,老年人退休之后,一直在“再就业”,但,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在就业,那就是他们在替我们承担着照顾孩子们的重担。


事实上,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的就业率是在持续下滑的,从1990年的14%下降到了2015年的8%,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2013年13.5%的平均水平。调查发现,近六成60岁-79岁的老年人承担着照料孙辈的任务。


我在哈佛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是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名家,他已经76岁了,但他选择独自居住,仍然在辛勤地工作。有一次他对我说:“只有中国的老人这么普遍的在家中照料孙辈。”


只不过,照料孙辈这样的工作,我们没有支付给他们工资,他们的价值没有得到市场的体现,也没有计入国家的GDP核算,不被认为是一种工作罢了。


但事实上,它就是一种工作,一种你没有支付工资的工作。


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老年人表达了再就业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愿望也反映了市场的需求和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尚未健全的老年就业市场,成了他们再次进入职场的第一道关卡。希望中国老年人才网的开通运营,能够多少帮助他们度过这第一道难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李井奎(经济学家、科普作家),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