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包括微博、抖音与推特的各个社交媒体之上,众多日媒和国内营销号铺天盖地地传播着这个消息。

消息报道的是日本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故意传播艾滋病,导致超过一千人都陷入了感染的危机。惊人的数据搭配看似真实性极高的受害者“口供”简直骇人听闻。



(图片来源于微博)

事情暂无定论,消息也不知真假。媒体之间这种喜欢污名化留学生或HIV患者从而博眼球的行为,究竟何时才能停止?在消息的扩散与舆论的偏见之中,对各种无辜群体所造成的伤害简直无法想象。

所有故事的起源永远都值得深究,并且任何时候都不晚。

 01  舆论的“崩坏” 往往仅需只言片语 事情的起因经过,在网络的缝隙之中愈加夸大。

在最初的报道中,日本媒体【現代ビジネス】声称:

"一位在日本一家风俗店工作的女孩,被在东京著名私立大学读研的26岁中国留学生袁某要求进行五万日元的高危性服务,女方同意了。女方同时声称男方全程都十分粗鲁,强迫发生了风险更高的性行为;但由于极高的金钱回报,她之后还是选择为其提供了多次服务,直到感到身体不适,并最终检查出HIV阳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风俗店中的另外两位小姐也检查出了HIV阳性,共同点则是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接待了共计三名有着类似行为的中国男性。

当风俗店质问这三位客人时,对方说自己是双性恋,同时他们与其他来自中国或东南亚的留学生一个月会开一次滥交派对,直到今年其中一人回国前检测出HIV,随即他们三人也都确诊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日本就剩一年,硕士毕业之后就回国了。国内没这么好的风俗店,趁现在好好玩玩。反正已经染上了,不如趁去风俗店的时候多传给日本人。"媒体报道说,他们的目的似乎达成,自从他们第一次来这家店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两位女客至少接待过1000个客人,这些客人也同样会去其他风俗店,或与妻子、情人、女友发生关系,这大大滋长了HIV扩散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家媒体还宣称由于中国HIV感染人数是日本的十倍以上,因此有理由担心疫情稳定后中国游客的大批涌入,会对日本造成“前所未有的危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激烈的用词与义正言辞的语气让这段短短的“报道”掀起了轩然大波,戏剧化的语录式采访经不起推敲,但却能在网络间传递强大的“共情力”。

因此,许多读者被诱导地发出了大量伤害无辜群体的过激言论,将地图炮开向了留学生、HIV感染者、不同国籍等饱和领域。

也许和当年抨击留学生带来疫情的是同一批人,一如既往,骂中国留学生不必再回国:



(图片来源于微博评论)

还有那些被挑起两性对立的发言,短短几个字,就一棍子摧毁了一个普通留学群体的名誉:



(图片来源于微博评论)

这则报道同时还刺激一些人发表出攻击他人性取向的言论,让自身的无知在舆论的大环境中肆意妄为:



(图片来源于微博评论)

从地域,到留学身份,再到性取向,与其说是报道激发了人们对这些平常属性的偏见,不如说是部分人本身对此怀有怨念的心态在此刻暴露无遗。

即便以互联网作为掩护,但在阳光下暴露无遗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02  新闻的背后 真假是否值得深思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往往处于爆炸式的饱和状态中。

当大量信息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当媒体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之时,信息背后的真伪,也被许多人忽略,而是转而聚焦它是否能够吸睛的“标题党”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便可以搬弄是非、扭曲事实,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要第一时间学会辨别与思考真假。

“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故意传播HIV导致过千人感染”,耸人听闻的标题,集合了地域差异、难题疾病与惊人数据于一体的“完美标题”,背后的戏剧成分可见一斑。

它的第一个发布者是一家名为【現代ビジネス】的媒体,而这家媒体的往期文章一直都是带着噱头的假新闻倾向的信息,简直达到了连UC震惊部看了都要拜师学艺的程度。



“62岁大干部”、“29岁单身女子”、“60岁不忠老公”..... 以年龄作为吸引人的噱头,仿佛已然将人作为商品筹码,只为满足一时的猎奇心理,在病态的网络世界中滋生暗处的眼睛;

“太震撼的词”、“强烈的不适感”、“太危险的原因”...... 故弄玄虚的情感浓度不堪一击,反倒暴露了本质内核的浅薄与宣传外表的张牙舞爪。

制造了“爆款”标题,卷起数据与流量的双双狂潮,这家媒体的编辑估计现在已经被老板的赞赏淹没,沉浸在沾沾自喜的心情中。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被舆论所伤害的,却只是远在大洋之外的另一群人,映衬出多么讽刺的现实。

除此之外,报道中并没有给出受害者任何真实的数据,仿佛将小说情节生拉硬套地搬进现实之中。

“风俗店”、“女客”、“26岁中国研究生”......看似经典的人物设定实则暴露出故事背后单薄的架构。

一个风俗店的店员发问,就能将背后的原因一五一十地全部套出,甚至牵连到涉及前因后果的百八十人,还原出事情的具体面貌,就算是警察审讯也不过如此了。

与此同时,“导致千人感染”本质上来说也属于一种主观臆断。

女客在与所谓的男方发生关系后半年染上HIV,难道在这半年里没有接触到任何其他客人?难以忽视的高危行为难道不足以成为故事的另一个解释?

将中国游客视为日本HIV感染者滋长的原因更是一种接近无耻下流的说法,除去双方的人口基数不说,这也构成了对于全体中国人的一种刻意侮辱,更可笑的是评论区里的中国读者还在为此互相谩骂与指责。

最后,根据STD Center科学研究证明,HIV感染的几率在异性关系中约为0.1%-0.2%。

一周一次持续几个月,三个风俗店员全部被感染的概率究竟是多少?当然,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做好一切的安全措施保护好自己,因为传播几率只要存在,就不会是0%。



(source:@STD Center)

因此总体而言,对于这条新闻,以目前的信息来看小编还是存疑,真相大概率是在中国营销号的推送之中,把日本网络上一个臭名昭著的假新闻制造机推成了不实的“爆款”。

 03 个体不代表群体 向“污名化留学生”说NO!其实这种类型的文章不是第一次被大众所熟知:从HIV患者在自行车藏针,到安上滥交、吸毒、卖血等不实标签,污名化HIV患者的新闻层出不穷。

并且由于起持续时间较长,开始“报道”的时间较早,极易让心智并未成熟的青少年对于这一群体产生偏见或是敌意情绪。

这类新闻,除了让更多无辜的受害者出现,在原本的病痛之上受到来自外界的歧视,更会在群众之间挑起毫无意义的敌对和恐慌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使是权威的医学科普账号,却还是使用此类带有明确针对态度的标题吸引眼球,不知道仅通过标题就会致使许多人对HIV患者产生更强烈的抵触。

此外,污名化留学生的新闻更不是第一次了。

在海外疫情爆发的时候,川普的“中国病毒”就已经让海外华人受尽种族歧视的苦;即使回了国,也要承受各种咒骂留学生千里投毒的网络言论。



最终的结局便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新闻都将攻击矛头指向了留学生,原本属于避风港的国土,也无法给予他们来自同胞的善意。

“爱国”的定义早已在现代演变为开眼看世界的全新面貌,但似乎许多舆论与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中,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我”的萌新态度,但终究有一天这个世界会被外界“攻破”,或许是流言,或许是舆论。

如何对待那些“千疮百孔”的创伤?是作为留学生的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出国的第一个夜晚,第一次出门在异国买东西,在图书馆的一夜夜通宵复习...... 这些具体化的辛苦付出,有时候在一条留言面前就已然不堪一击。

污名化,不在于多元化的群体本身,而在于对他人尊严的践踏行为本身就应受到谴责。

维护留学群体,或者任何一个群体的权益,不应该从针对个人开始,而是应该以全新心态与包容态度去接纳与理解。

理解的过程很艰难,但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不是吗?

健康、生命,这些不分国籍、也没有贵贱。我们确实不忘历史,但也有必要认清——作为“人”,得有自己的底线。

愿所有人都可以带着一颗友爱的心去爱世界和爱人